小米、雷軍:何解破發“夢魘”?

2022-02-08 18:00:42

作者:於照野

編輯:李鋒

風品:南辭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虎年,虎虎生威。

港股也迎來久違升勢,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實現开門紅,恆生指數漲幅3.24%,兩交易日漲幅4.34%。

實際上,2022开年以來,恆生指數漲幅已超5%,一掃過去兩年的逆勢低迷。在全球主要市場整體下跌的背景下,可謂搶眼。

01

價格厚道與破發再襲

意外的是,擁有性感造車故事、高端升級光環的小米集團,卻依然熊態不減。

截止2月8日15:20分,小米集團股價15.98港元,連續6個交易日破發。若按2021年2月8日的收盤價27.15港元/股計,其一年市值蒸發3000億港元。

雷軍和小米經歷了什么?市場冷意何來?

首先淪陷的,是雷軍微博評論區。

1月27日,雷軍發微稱,“雷軍虎年限定微信紅包封面來了,爲粉絲們準備了專屬口令福利,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

然最終上熱搜的是評論區吐槽。

“小米股票破發了,救救小米吧”、“年輕人第二次腰斬”、“深刻的理解了只能买小米的產品,不能做小米的股東。” 、“雷總,小米股價要支棱起來啊!虧了三四十萬了都,买了一堆小米產品支持,股價一路向南”。

咄咄責問,不算苛求。

回望小米資本之路,破發二字承載了太多痛楚。

2018年7月9日,小米港股上市當日即破發。

回憶這段經歷,雷軍坦言,“我們幾個人誰也不愿意面對這個局面,心裏特別難受,我們(雷軍和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就躲到了港交所的一個雜物間。”

“特別難受”不算誇言。在個人年度演講上,雷軍曾透露,上市時投行給出了17港元至22港元的估值,小米毫不猶豫選擇了最低價,就是希望其股票和產品一樣,價格厚道。

如此厚道還破發,怎不尷尬?

當晚的上市答謝會上,雷軍說:"今天破發,我對不住大家。我們會努力工作,一定要讓IPO投資者至少賺一倍!”

然小米股價越跌越厲害,甚至2019年9月,跌到了8.28港元。

至暗時刻,小米啓動了多輪回購。加之高端市場發力、華爲退出的絕佳機遇期,小米股價慢慢走出低谷,2020年7月10日重回發行價17港元,雷軍感嘆“從此我可以重新做人了”。

2021年1月4日,小米收盤價34港幣。雷軍終於兌現漲一倍承諾,直言“當時把所有股票軟件全部刪除”。

然而,彈冠相慶還是早了些。2021年1月5日,小米創下上市以來高點35.90港元/股,也自此走上持續震蕩的下坡路。以2022年2月7日的16.38港元計,已經腰斬。

兜兜轉轉三年多,又回到原點。面對破發夢魘的卷土重來,雷軍是否會重裝炒股軟件?

02

靠啥“全球第一”?

唏噓之外,還是來看看基本面。

2021年12月末的小米12發布會上,雷軍說:“這一年裏,進展不少,但波折更多。”

可謂一語中的。

排位反超,曾是小米股價的重要提振器。數據顯示,小米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由2019年不到10%躍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16.7%,當季一舉超越蘋果,首次晉升全球第二。

春風得意馬蹄疾。2021年8月,雷軍甚至拋出新目標:“三年內,拿下全球第一!”

然聚焦排名榜,2021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全球排名由二季度亞軍重回第三,國內排名由第三滑落到第四名。

2022年1月26日,Counterpoint發布2021年四季度國內手機銷量報告顯示,小米排名第五,銷量同比下滑8%。蘋果成功登頂,二、三、四位分別被vivo、OPPO、榮耀佔據。

2021全年看,vivo中國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22%。OPPO緊隨其後,佔比21%。蘋果排名第三,銷量同比增速47%,是前五大廠商中最快的。小米則位居第四。

排位賽不利,也是投資者們用腳投票的直接原因。

好在,小米依然不乏信心。

2021年末,拋出“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雷軍表示,想要超越科技巨頭,在銷量上超越是第一步,更重要是下一步在產品和體驗上的超越。

對標蘋果,意味着小米高端化目標進一步升維。勇氣可敬,只是並沒引起外界過多關注。

輿論淡定是有邏輯的,類似目標賈躍亭也立過,羅永浩甚至更狠,放過“收購蘋果”豪言。

漂亮話誰都能說,關鍵是自身實力咋樣、憑啥宣战對標?

回顧2021年,小米發布了小米11PRO、小米mix 4、小米12三款旗艦機型以及折疊手機小米MIX Fold。

推新力之強悍無需累言,然真正爆款有多少?

看看財報數據,更能體會高端化的道阻且長:小米手機出貨量由二季度的5,290萬減少到三季度的4,390萬,去年同期爲4660萬臺;平均手機售價由二季度的1116.7元降到1090.5元。

一方面來自競爭擠壓。向上要直面蘋果、三星,向下還有OPPO、vivo、realme,恢復供應鏈元氣的榮耀更是火力全开。

另一方面源於自身痛點。如小米11系列手機因黑屏、主板損壞、WiFi及熱點無法使用等故障,遭大量消費者維權。暴露的品控缺陷不可不察。

機構Counterpoint分析認爲,小米手機還面臨持續嚴重的零部件短缺、线下渠道滲透放緩等困境。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指出,華爲做高端手機,有移動通信技術的硬實力支撐,同時投入高昂的研發費用於核心硬件優化,還有自研高端移動SOC加持。即便如此,華爲手機也用了四年時間才站穩高端。

的確,僅2020年,華爲的研發經費就高達1418.93億元,比小米未來五年計劃研發總投入都多。於性價比起家的小米而言,高端化不是朝夕之事。況且蘋果也在加速中國市場布局,OPPO、vivo更在全力升級。高端战場日益擁擠,突圍尚有難度,登頂的“三年之約”又有多遠?

03

銷售推廣失靈?造車是與非

手機銷量不濟,也折射在業績端。

2021第三季財報顯示,小米營收780.6億元,同比增長8.2%;經調整淨利51.8億元,同比增長25.4%。但營收、淨利環比二季度均明顯下降:前者下降11.1%,後者下降17.8%。

營收支柱智能手機業務,同比僅增4.4%,環比則下滑,毛利潤也環比下降5.6%,調整後淨利降幅更達18.1%。

主要源於銷售及推廣开支,第三季同比增加35.6%到45億元,其中銷售及推廣人員的薪酬增加87.9%至832.3百萬元,增速遠超營收增速。

客觀而言,小米已很努力,明顯施行了促銷策略。據媒體報道,10月份,小米電視大師至尊版售價從49999元降到了19999元;而兩個月前發布的小米MIX4也降價1000元,小米MIXFOLD降價3100元。

那么,看看上述銷量表現,大力推廣爲啥沒出奇跡、銷售策略是否失靈呢?

發問亦有良苦用心。外部環境看,2021年剛擺脫美國黑名單風波,小米的2022开局也不算多順遂。印度財政部聲明稱,小米在印度當地的公司存在“逃稅行爲”,要求其追繳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間的稅款65.3億盧比。

內外煩惱中,高管壓力自然不小。2022年1月28日,據新浪科技報道,小米內部文件宣布,原集團副總裁、小米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常程離職,由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兼任。原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新零售部總經理尚進離職,由中國區副總裁王曉雁兼任。

改變就是好信號。新調整能否帶來新改觀,留給時間作答。

2022年2月7日,瑞信發布報告,維持小米集團“跑贏大市”評級,但目標價由27港元調至24.2港元;

美銀證券則評級跑輸大市,目標價至15.3港元,理由是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市佔比由去年第三季的13.4%跌至12.3%,反映來自中國及歐洲的競爭加劇,預期小米出貨量將進一步轉弱。2022年及2023年盈利預測下調5%及6%,反映艱難的智能手機市場環境、互聯網增長放緩及线下擴張造成毛利壓力。

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的主營業務發展並非坦途,高端升級、銷量提升都需要大智慧、大精力。

實際上,2021年,小米進行了30多次組織架構調整,雷軍給了高層更多授權。

企查查App顯示,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新增工商變更,雷軍卸任董事長。這只是其退出諸多小米關聯公司中的一例。

進退之間,小米、雷軍也在籌劃一個新棋盤。

2021年3月,雷軍親自下場宣布小米造車。“小米汽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战績和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战!”

9月,小米造車公司成立,注資100億元,雷軍親自掛帥。小米表示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根據雷軍設想,小米汽車將在北京建設年產量30萬輛車工廠,預計2024年上半年量產。

換言之,2024年之前都是零創收。

放手一搏,足夠令人熱血沸騰,只是現實又有多骨感?

以2020年爲例,小米全年淨利130億元,十年百億美元的造車投入,相當於每年花掉其一半淨利。

衆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高投入、回報期長、強迭代、大競爭的行業。拋开諸多夭折的先烈,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线國產新勢力,至今也均未實現盈利。累計投入474億元的恆大,剛剛實現首款車型下线。

而除了量產,技術升維更是大門檻。僅僅爲了一套數字電車體系,蔚來燒了近400億元,特斯拉燒了1000億元以上。

作爲後來者,小米的投入只可能更多。況且,光有錢也是遠遠不夠的。

強如特斯拉倒是率先實現了盈利,但這是其成功規模化、核心技術日益成熟、價格持續下沉的結果。而頭部快速跑馬圈地,又倒逼蔚來、小鵬等緊跟步伐,市場格局日益成熟,留給後浪小米的入局時間、分羹機會又有多少?

行業分析師林永指出,新能源汽車業已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新四化屬性更強,競爭更加多維高階,能存活的企業必須足夠專業、足夠創新、足夠產業化。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與傳統車企相比,小米缺乏安全性、可靠性的生產工藝積累;軟件技術方面,又受到蘋果壓制。“小米造車要避免騎虎難下、雷聲大雨點小尷尬,就必須要有奇襲之招,不然很難打开局面、入局分羹”。

的確,造車遠比造手機復雜的多。作爲“門外漢”,短期注定難以盈利,單靠輸血能否持續,對主業影響幾何?押上聲譽的雷軍、豪投百億的小米賭性多大、是福還是禍?

更深思考是,手機業務的“三年全球第一”、“對標蘋果”,與跨界造車的“全力以赴”,哪個更重要?一心二用,價值故事好講嗎。

04

增量與競爭 底牌期許

當然,能夠多线出擊,小米也有一定實力底牌。

比如高端化的“更進一步”,2021年前三季高端智能手機銷量近1800萬臺,旗艦機型新用戶佔比超50%。

硬件方面,小米電視連續11個季度穩居中國第一,全球前五;手機AIoT更有突破,11月22日MIUI全球月活用戶超5億;截至2021前三季度,AIoT連接設備數突破4億。

同時,小米還積極填補线下渠道空白。

2020年7月以來,小米着重布局线下門店,設定了三年三萬家門店目標。2021年10月30日,已突破10000家門店。光大證券分析預測,考慮到线下門店12個月的成熟周期,預期2022年开始,小米线下門店將逐漸开始放量顯效。

战略投資布局也有看點。芯片半導體、新能源車上下遊產業鏈的初創企業,成爲小米最愛。

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的芯片、半導體企業已超50家。OLED顯示屏驅動芯片研發公司歐錸德、碳化硅半導體廠商瞻芯電子、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芯片研發商愛信諾航芯電子等在業內享負盛名。

2022年1月27日,完成對蘇州志盛半導體公司的注資。同時還向微源光子、承芯半導體、旗芯微半導體三公司拋出橄欖枝。

2021年12月,新品澎湃P1芯片亮相,號稱耗資過億,可實現輕薄機身下的大電量120W快充。

可見小米在快速夯實產業鏈、供應鏈,雷軍的對標蘋果、全力造車也非說說而已。

只是,兩者還要明白一件事:市場瞬息萬變、多元布局意味着更多增量也意味着更多競爭,买买买並非萬能藥。高效整合、生態協同出的核心技術力、核心產業力才是關鍵。

正如光大證券的風險提示,若公司手機出貨份額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場份額提升不及預期,將導致業績增速打折扣。若海外市場尤其是IoT品類拓展不及預期,將影響業績增速持續性。若互聯網業務增速不及預期,將影響業績增速持續性表現。

如何夯實基礎、打好預期战、擺脫破發,小米、雷軍的考卷不算輕松。

本文爲首財原創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