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漲價外的 alpha,中芯國際擴產再進發(中芯國際電話會紀要)

2022-02-11 18:00:45
中芯管理層對芯片市場有何展望?

中芯國際(0981.HK/688981.SH)北京時間 2 月 10 日晚,港股盤後發布 2021 年度第四季度財報(截至 2021 年 12 月)。

季報核心數據 vs 市場預期速覽:

1)營收端:季度實現 15.80 億美元,環比 +11.6%,符合指引預期(11-13%);

2)毛利率:季度毛利率達到 35%,環比 +1.9pct,超市場預期(33.8%);

3)產能利用率:季度產能利用率 99.4%,本季度略有回落,仍處於歷史高位;

4)業務情況:28nm 及以下制程達到 18.6%,再創新高;大陸及香港地區收入佔比達到 68.3%,國內客戶佔比繼續提升;

5)下季度指引:公司預期 2022 年第一季度收入環比增長 15-17%,毛利率 36-38%。兩項指標,雙雙大幅超過收入不增長(15.79 億)和毛利率下滑(32.97%)的市場原有預期。

詳細財報信息可以參考長橋海豚君的點評《中芯國際:“漲” 聲不停,業績繼續牛 | 讀財報

一、電話會增量信息整理:

2021 年半導體行業缺貨的原因:1)物聯網、電動車、新能源領域對需求端的提升;2)疫情等情況下對供應安全的擔心

各平臺增長情況:過去四年布局的 8 個產品平臺均有很強的競爭力,其中高壓驅動、微控制器、超低功耗邏輯、特殊存儲器成長最快。其它平臺也有增長但受限於產能的限制;

28nm-FinFET 制程:邏輯、射頻、低功耗產品等應用於智能手機、數字電視、wifi 等消費類電子領域的產品需求好;

2022 年一季度收入環比增長預期來源:晶圓總出貨量增長 5%,晶圓出貨均價(ASP)增長 10%。【結合此前聯電指引價格預期增長 5%,從中可以看到中芯國際 10% 的漲價中有行業因素,也有結構性提價的 alpha】

2022 年半導體行業展望:2022 年預計將承接 2021 年的旺盛市場,但手機和消費產品市場缺少動力將成爲存量市場;物聯網、電動車、中高端模擬 IC 產品等增量市場存在結構性產業缺口;射頻、MCU、電源管理等平臺需求依然旺盛;產能供給市場轉爲技術創新、客戶體驗、服務驅動市場;

2022 年業績展望:全年銷售收入的增速預計會好於全球代工行業平均增速,毛利率高於去年水平預計全年資本开支 50 億美元。產能增量好於 2021 年;【22Q1 毛利率預期已有 36-38%,而給出全年高於去年的原因在於,公司考慮了21Q4 大量設備進來帶來折舊的增加;潛在 “實體清單” 的風險】

實體清單的影響:實體清單給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但公司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努力解決了很多問題,生產連續性基本可控。實體清單對公司的先進產能布局等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公司在做 2022 年的整體指標規劃時,已經考慮了實體清單的因素影響。

各制程市場情況8 英寸:目前全球都沒有太多同行進行 8 英寸的擴產,而公司着力很多,其中功率 IC、Analog IC、部分高壓的產品需求很好;12 英寸(90-22nm):從 90nm 到 22nm,中芯國際用的設備基本的型號都是一樣的,公司能夠在這個區間裏面進行轉換。公司將主要的產能分配給 40nm 與 55nm,其中市場上最缺貨的是 40nm;FinFET:公司起步比較晚,應用平臺和客戶比較多;

電話會中詳談中芯擴產情況

1)擴產的進展:2022 年初臨港廠开始動工,預計京城和深圳廠將於今年年底投入生產2022 年計劃新增的產能將比 2021 年多,設備交付周期進一步拉長,新增產能的達產時間可能會推後,但公司會努力實現達產,這三個項目完成後,將使公司總產能倍增。【2022 年 50 億資本开支的指引已經考慮了設備交期延誤的可能。2021 年 8 英寸增長超過 4.5 萬片,12 英寸超過 1 萬,若等效成 8 英寸,則超過 10 萬片。22 年預計產能等效 8 英寸 13-15 萬片。總出貨量增長大約在 20% 上下,由於更多的先進產能,綜合 ASP 會更高】

2)擴產的策略中芯國際在建設產能時,只有少量產能是根據未來市場的發展提前準備的。我們不是爲了鎖定客戶,而是爲最有希望的客戶留出空間;剩下的部分已經與客戶提前協商好平臺、技術、價位等方面。公司會堅持選頭部的客戶、增量市場,和最有希望成爲頭部客戶的設計公司配合去做技術研發,有一些獨特技術的研發

3)擴產的人才儲備:分成兩部分:一是老廠的擴產,這方面沒有人才方面的問題;二是新廠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建設。北京有幾千人的隊伍,用三個老廠帶一個新廠的方式去建設北京廠區;上海是我們的總部所在地,也有幾千人才的儲備,同樣是用老廠帶新廠的方式去建設;深圳以前是 8 萬片 8 吋廠,現在 12 吋廠需要工程師會在深圳解決一部分(深圳將以大面板、中面板、小面板的高壓驅動作爲其主打產品),另外北京、上海也會提供培訓的機會;

二、中芯國際電話會原文:

一、季報總結

財務層面

收入:2021Q4 收入 15.80 億美元,環比增長 11.6%,同比增長 61.1%;毛利率 35%,環比增長 1.9pct,同比增長 17pct;歸母應佔利潤 5.34 億美元,歸屬於非控制性權益應佔利潤爲 0.45 億美元。資產:總資產 361 億美元,庫存資金總計 164 億美元;總負債 107 億美元,其中 68 億爲有息負債,39 億爲無息負債;權益資產爲 254 億美元,總有息債務權益比爲 26.6%,淨債務權益比爲-38%;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收入 9.5 億美元,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支出 17.35 億美元,融資活動現金流淨額收入 18.47 億美元;

年度業績總覽:

2021 年收入創歷史新高達 54.43 億美元,年度增長 39.3%;毛利率爲 30.8%,年度增長 7.2pct;經營淨利率爲 25.6%,年度增長 17.6pct;應佔利潤 17.01 億美元,應佔利潤率 31.3%,年增 13pct;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 70.2%,年度增長 15.9pct;2021 年資本开支 45 億美元;

下季度指引:

22Q1 單季度收入指引環比增 15%-17%,毛利率 36%-38%,非國際準則的營運开支及歸屬於非控制權益的應佔利潤預計環比上升。

2022E 全年銷售收入的增速預計會好於全球代工行業平均增速,毛利率高於 2021 年水平,今年預計全年資本开支 50 億美元。

經營層面回顧:

2021 年,汽車工業與電力行業的主題是缺芯,產業升級帶來的結構性增量,疫情帶來的遠程連接使得需求上升,供應鏈轉移到當地化的生產偏好,物聯網、電動車、新能源的崛起導致了半導體的供不應求和量價齊升,對供應鏈安全擔憂引起的備貨產品結構性短缺引起的喜好性問題、以及制造產能緊張引起的擴產熱潮定義了全年的格局。2021 年公司對外與供應商保持暢通交流,對內快速啓動廠房建設,梳理管理流程。全年有效產能新增 10 萬片/(等效 8 英寸晶圓),並於 2021 年 10 月完成中芯京城項目的主體結構建設。過去四年布局的 8 個產品平臺均有很強的競爭力,精準切入了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其中高壓驅動、微控制器、超低功耗邏輯、特殊存儲器成長最快;其它平臺也有增長但受限於產能的限制;應用領域方面,消費電子、物聯網等均有大幅增長。28nm 工藝與 FinFET 平臺持續推進;邏輯、射頻、低功耗產品等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數字電視、wifi 等消費類電子領域。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產出邊際不斷提高。

經營層面展望:

2022 年預計將承接 2021 年的旺盛市場,但手機和消費產品市場缺少動力將成爲存量市場;物聯網、電動車、中高端模擬 IC 產品等增量市場存在結構性產業缺口;射頻、MCU、電源管理等平臺需求依然旺盛;產能供給市場轉爲技術創新、客戶體驗、服務驅動市場。中芯國際等產品平臺和產能集中在細分領域,目前是產業的結構性缺口。公司將穩中求進,提高技術、產品質量,鎖住存量客戶,开拓增量客戶;產能分配將圍繞客戶需求、擴產情況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合理分配;2022 年初臨港廠开始動工,預計京城和深圳廠將於今年年底投入生產,2022 年計劃新增的產能將比 2021 年多,設備交付周期進一步拉長,新增產能的達產時間可能會推後,但公司會努力實現達產,這三個項目完成後,將使公司總產能倍增。

二、Q&A

Q:預計 22Q1 的收入環比 15%-17% 增長,其中有多少是漲價帶來的?預計 2022 年是否會持續?

A:對價格不做評價,但可以說一下平均 ASP 的情況,大概有 5% 的 Total Wafer Out 增加,10% 的 ASP 增長。這裏面需要提及的是,價格的增長也有產品往更高階制程遷移的因素帶來的增長。公司保持和客戶的緊密溝通,但現在沒有看到更多的價格調漲。

Q:22Q1 毛利率 36%-38%,但指引中全年毛利率是比 21 年全年有所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A:公司在 21Q4 有進大量的設備,調試等會在接下來季度帶來折舊的增加;此外還有潛在的” 實體清單 “風險,公司會將這個因素也考慮進去,如果能維持持續生產。

Q:今年指引中的折舊額是怎么樣的?

A:今年的折舊額相對去年會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會減小,總計會超過 20 億美元。

Q:未來幾年公司开發的新產能當中,其中有多少是與客戶深度綁定的,或者說成爲客戶的主要或者唯一供應商?

A:中芯國際在建設產能時,只有少量產能是根據未來市場的發展提前準備的。我們不是爲了鎖定客戶,而是爲最有希望的客戶留出空間;剩下的部分已經與客戶提前協商好平臺、技術、價位等方面。LTA 已經籤了一部分,可以在現金表的預付款當中看到我們已經進行了鎖定了價位。LTA 的籤約目前正在進行當中,具體數字不便透露,但我們堅持該鎖定的部分會去鎖定,也會留出足夠的空間去滿足的客戶的需求。公司會堅持選頭部的客戶、增量市場,和最有希望成爲頭部客戶的設計公司配合去做技術研發,有一些獨特技術的研發

Q:在未來公司發展很快的情況下,對人才儲備與之相對應的看法是怎樣的?

A:我們的擴產計劃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老廠的擴產,這方面沒有人才方面的問題;二是新廠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建設。我們在北京有幾千人的隊伍,用三個老廠帶一個新廠的方式去建設北京廠區;上海是我們的總部所在地,也有幾千人才的儲備,同樣是用老廠帶新廠的方式去建設;深圳以前是 8 萬片 8 吋廠,現在 12 吋廠需要工程師會在深圳解決一部分,另外北京、上海也會提供培訓的機會。公司一直堅持人才是第一要考慮要素,資金、客戶等也是需要考慮的。

Q:公司回 A 之後是否會對人才形成有利影響?

A:公司回 A 之後對 4000 名員工开展了力度較大的股權激勵計劃,金額達到 4 億美元。公司在人才激勵方面多了更多的選擇。

Q:第四季度的資本开支達到 21 億美元,實體清單對生產運營、未來還有什么影響嗎?

A:實體清單給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但公司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努力解決了很多問題,生產連續性基本可控。實體清單對公司的先進產能布局等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公司在做 2022 年的整體指標規劃時,已經考慮了實體清單的因素影響。

Q:公司未來的產能仍將快速增長,而您提到缺貨將從全面缺貨轉變爲結構性緊缺,未來公司如果能夠保障產能不斷提高,主要的需求增長將會來自什么地方?

A:公司的產能可以分爲 3 部分:

1、8 英寸,目前全球都沒有太多同行進行 8 英寸的擴產,而公司着力很多,在 0.13-0.18um 的制程上主要少量的銅制程、絕大部分的鋁制程功率 IC、Analog IC、部分高壓的產品需求很好,比如手機用的是 BCD 工藝,公司在這一塊的技術在不斷提升。8 英寸還有 MCU 部分,需求量也比較大。

2、12 吋的成熟制程,公司的 90nm 等制程的建設比較晚,從 90nm 到 22nm,中芯國際用的設備基本的型號都是一樣的,我們能夠在這個區間裏面進行轉換。比如 55nm 的設備是可以做 40nm,40 可以做 28,但是工藝步驟不一樣,但公司在產能建設時,就考慮了一定的靈活性。我們將主要的產能分配給 40nm 與 55nm,從特殊存儲、MCU、wifi、高壓驅動、TDDI 等需求都非常好,市場上 40nm 也是今年最缺貨的。此外,55nm 的高壓、顯示、CIS、special memory 等目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可能在未來會轉到 40nm,而 40nm 的 MCU、TDDI、wifi 現在需求量最大,但未來也有可能轉到 28,中芯國際能夠靈活進行轉變,雖然競爭比較激烈,但目前產業鏈出現了結構性缺口,全球沒有那么多 40nm,且近年沒有足夠的 40nm 的擴展,因此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3、FinFET,公司起步比較晚,應用平臺和客戶比較多,在產能相對比較小的情況下,多元化的發展比較好,做到多元化去滿足更多的客戶。

Q:今年 50 億美元的資本开支是否考慮了交期的影響?若換算成等效產能,今年實際產能增加了多少?

A:我們 50 億美元的資本开支指引已經考慮了設備交期延誤的可能性。中芯國際現在正在進行新廠的建設,基建、廠房等交期是可以保證的。部分設備的交期可能會延遲,因爲設備供應公司規模較小,公司已經考慮了這種可能性。

2021 年 8 英寸增長超過 4.5 萬片,12 英寸超過 1 萬,若等效成 8 英寸,則超過 10 萬片。22 年預計產能等效 8 英寸 13-15 萬片。總出貨量增長大約在 20% 上下,但今年的先進公司更多,ASP 會更高。

Q:公司將怎么樣去衡量下遊的需求以調整產能,反應速度能否跟上?

A:我們一直很謹慎地去觀察市場的動向。我們的客戶更復雜,數量比較多,因此技術的靈活性與選擇性會更高,因此每一種佔比都比較少,應用和制程可以自由切換,切換的時候也盡量避免產能損失。雖然我們的產能在代工晶圓廠當中排名第四,但客戶數量是最多的,產品種類是最多的。通過這種復雜性,我們可以應對部分應用的訂單波動,因此速度也會很快。

對 40 與 28nm 的擔憂,中芯國際的產能只佔了很小的份額,不會明顯影響到整個市場的過剩。公司的節點擴產產能不到客戶需求的 10%。

Q:深圳的 12 寸主要面向什么產品,或者說在制程結構上有什么樣的規劃?

A:公司的產能可以調整切換,形成一定的產能切割,使得產能可以最優化。我們希望深圳能夠把大面板、中面板、小面板的高壓驅動作爲其主打產品,但考慮市場會有起伏,我們也會考慮建立其他產品,在市場波動時,把北京與上海的少量訂單轉移過去。

Q:在什么時間節點,折舊的壓力會明顯地反映到利潤上?

A:我們在做產能規劃時,會考慮折舊的承受力。後續的 CAPEX 一定會轉化爲折舊,我們的整體規劃是折舊的增長幅度要與銷售收入增長與毛利承受點結合,避免造成利潤的巨大波動,對每個項目都會有 5 到 7 年的詳細測算。每年我們會與董事會,管理層,投資者,客戶和行業進行協商,設定目標,對財務指標進行平衡。

本文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所有。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