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家族資產“組合”出爐:“大管家”屢屢抄底翻倍!半導體榮膺頭名,拼多多被清倉

2022-02-17 00:00:09

作者 | 孫建楠

編輯 | 袁暢


作爲巴菲特的好友,芒格是每年一度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鎮場嘉賓,在投資界也是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

但他的家族資產組合卻有些令人意外。

日前,承接芒格家族資產的喜馬拉雅資產管理公司(Himalaya Asset Management)披露了其的美股持倉。

組合顯示,半導體股美光科技成爲喜馬拉雅資產的頭號美股持倉,而曾經的重倉股拼多多已經徹底從組合內消失。

重倉科技股、清倉不少內資偏愛的拼多多,頂尖的價值投資機構的“審美”似乎和國內機構拉开了距離。

這背後是什么邏輯和思考呢?

01

“大管家”是華人

承接芒格家族資產管理重任的喜馬拉雅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7年,創始人是一位華人投資家李錄。

據披露信息: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喜馬拉雅資產總計持有6只美國股票,對應市值爲26.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69.6億元。

衆所周知,芒格是巴菲特最親密的战友,二人皆是價值投資的“巨人”。

李錄恰恰站在“巨人”身旁——擔任芒格家族財產的唯一管理人,也獲得了芒格的高度評價。

芒格曾說:“(我一輩子度過的)95年裏,把芒格家族的財產交給外人管理僅此一例。結果如何呢?不用猜也知道,李錄已經本壘打直接得分了。”

李錄和芒格亦師亦友,有十余年間,兩人曾經每周都會共進早餐,

此外還有說法: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之所以投資比亞迪,也是源於李錄的研究和推薦。

從2008年起,伯克希爾哈撒韋就开始建倉比亞迪,最初曾投資2.32億美元購买了2.25億股比亞迪港股,並且多數股份一直持有到現在。

從股價漲幅看,這是一個十四年三十倍的故事。

 

此一役,也充分展示了李錄挖掘長牛股的眼光,以及價值投資大佬持有長牛股的定力。

還有說法稱,李錄的买入比巴菲特更早, 2002年前後,他便以3元的價格長期持有,並一度成爲比亞迪H股的的大股東,2020年7月,李錄开始減持,套現近25億港元,他長達19年的回報達到70倍。

02

6只股票“撐場”

據喜馬拉雅資產提交的13F文件(管理資產超1億美元的機構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季度報告):截至2021年末,該機構持有6只個股,市值規模達26.65億美元。

折合超百億元人民規模的持倉,“僅”有6家上市公司“撐場”,不僅是高集中度投資,也說明基金經理對投資標的之自信。

按照市值,喜馬拉雅資產的重倉股依次爲:美光科技、美國銀行、臉書、伯克希爾、谷歌、蘋果(如下圖)。

喜馬拉雅資產對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的持倉超10億美元。

美光科技是自2019年四季度末起喜馬拉雅資產持有的股票,當時持股量爲781萬,之後加至1147.7萬股,並晉升爲頭號持倉。這家公司是一家半導體制造企業。

李錄的這筆投資收效明顯。2019年四季度美光科技股價低至45元/股;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美股多次熔斷,美光科技股價跌至31元/股,當時李錄將持倉量增至1147.7萬股,可謂精準地抄底。以此計算,截至2021年末喜馬拉雅對這只成長股的投資收益翻倍。

2020年一季度,李錄還成功抄底美國銀行——這是巴菲特和芒格的“心水股”,價值投資大佬們集體長期看好的銀行類資產。

當時,美股大幅下跌之時,美國銀行的股價也一路下滑,跌至17元/股附近,之後迅速反彈。於是,李錄开始建倉美國銀行,买入1236萬股,到了2021年末增至1458.7萬股。

這筆銀行股投資也直接翻倍,恐慌時刻撿到足夠便宜的籌碼,符合價值投資“买得便宜”的邏輯。

持倉中,李錄的機構還持有美股權重股,即蘋果、谷歌、臉書等三家科技巨頭,這三只股票均是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建倉的。

03

清倉拼多多

對比發現,中概股拼多多從李錄的持倉中消失。

2020年四季度末-2021年三個季度末,喜馬拉雅資產一直持有拼多多。

2021年2月起,拼多多從212元/股的高點一路下跌,跌至去年末60元/股附近。

實際上,圍繞拼多多的投資在華人基金經理中有“爭議”。

去年,拼多多市值蒸發超1萬億元,另一位在美國的投資人段永平在年末發聲,準備風投拼多多——通過賣7000張看跌期權合約來看漲拼多多。

對比發現,李錄可能是在拼多多低點時離場。在這個股票上,他和不少國內投資人立場或許完全不同。

“意外”的是,李錄並未在拼多多斷崖式下跌時抄底,始終保持着36.3萬股的持倉量,直至清倉離場。

04

過去幾年風格“轉身”

拼多多的處置,可能代表着是一種立場和觀點。

事實上,即便是長线價值投資者,喜馬拉雅過去幾年的組合仍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6年-2018年,該機構的美股重倉股大部分是中概股,包括百度、新浪、微博、阿裏巴巴。

過去幾年內,這個美股組合逐步剔除了中概股,增加了許多美國本土股票。

這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中概股回歸A股、H股導致的,不排除喜馬拉雅在期間把不少資產轉移到了A股和H股來投資。

一個證據是,喜馬拉雅資產曾經在2020年12月,連續動用42億港元增持港股郵儲銀行,這批資產當然不會記入喜馬拉雅的美股披露信息中。

另外,喜馬拉雅的披露記錄中也缺少2019年前三季度的披露文件。這或許意味着當時喜馬拉雅資產的持倉未超過1億美元,可免於申報。

直至2019年四季度,該機構再次披露時,中概股集體消失,整個持倉只剩下美光科技一只股票。

此外,喜馬拉雅資產對中國股票的持有案例中,銀行股是一例。2020年12月,該機構增持郵儲銀行H股,按當時股價推算,動用資金約爲42億港元。

05

復盤選股哲學

公开資料中,喜馬拉雅對自己的投資哲學有嚴格而成體系的表述。

他們總是強調:“把自己視爲企業的所有者”。

此外,該機構還認爲:作爲一個證券投資者,你可以一直觀察各種企業的證券價格,把它們當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數時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着就好了。

“每隔一段時間,你將會發現一個速度很慢、线路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愛的格子中間的‘好球’。那么你就全力出擊。如此,不管你的天分如何,你都能極大地提高你的上壘率。”

他們還認爲,許多投資者的共同問題是他們揮棒太過頻繁。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受“機構行爲鐵律”所驅使的專業投資者,他們都有這種傾向

“然而,另外一個與揮棒太過頻繁相對立的問題也同樣有害於長期的結果:你發現一個‘好球’,卻無法用全部的資本去出擊。”

只持有6個美股的喜馬拉雅,在近年做了很大的組合調整,這個變化或許不應忽視。

本期責任編輯 倪靜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