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陷入“死叉”,意味着什么?

2022-03-15 21:00:57

3月14日周一,標普500收跌0.74%,報4173.11點,技術面上跌入“死叉”狀態,成爲今年最後一個跌入死叉的主要美股指數。

股票市場中,不少“技術流”的投資者青睞借助均线上的“金叉死叉”信號來輔助投資決策。在美股市場中,通常來說,5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线的走勢最值得投資者關注。昨日,標普500的50日移動均线向下擊穿200日移動平均线,自2020年3月以來,該指數首度跌入“死叉”。

本月早些時候,以藍籌股爲主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已跌入死叉,而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在上個月就已跌入死叉。

歷史上看,當標普50日移動均线與200日移動均线形成死叉時,短期內走勢可能進一步走頹。例如,1999年11月(互聯網泡沫頂峯)、2000年10月(互聯網泡沫破滅後)、2007年12月(次貸危機爆發前)標普500死叉後,該指數短期走勢都“不甚樂觀”。

不過,50日移動均线與200日移動均线的信號存在“滯後效應”,不可能完全準確,投資者也不能盲從。例如,2020年3月30日標普500陷入死叉,然而復盤來看3月23日該指數就已經觸底,且在之後的一年中反彈了超過55%。

對此,一些“技術流”分析師認爲,就憑借這一技術形態就就給標普500發“訃告”,未免太過草率。

例如,技術分析服務公司 All Star Charts 的投資策略師 Willie Delwiche 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達了更爲激進的觀點,他表示:

“在過去十年中,死叉肯定不是不祥之兆。死叉發生後大多數修正都是短暫的,'損害'事實上已經完成。即便還沒到底部的話,也會是相當接近的。”

進一步,Delwiche 希望從歷史數據中論證其觀點。復盤標準普爾500指數自1970年以來最近的25次“死叉”狀態後的表現,他表示,“死叉”後,該指數在未來1個月、3個月和 12個月的中位回報率分別爲1.4%、4.5%和11.4%。

不過,拋去技術指標來看,結合更廣泛的經濟環境來看,相當大一部分技術分析師仍不相信標普500已經觸底。理由是市場缺乏“廣泛的推力”,俄烏衝突讓金融市場旗靡轍亂,而不斷上升的通脹、美聯儲提高利率的預期仍在不斷打壓市場信心。

對此,Delwiche 本人也表示:

“現在有理由對市場感到擔心,但死叉不應是理由之一。在我們看到'廣泛推力'之前,我們不應相信股市的反彈嘗試。當下,我們的股市正處於需要修正和回調的時期當中。”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華爾街見聞

華爾街見聞App是中國領先的金融信息和商業資訊提供商,爲用戶甄選國內和全球重要資訊,7*24小時全年不間斷。

2717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