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H四大悍將,決战雲之巔

2022-05-04 18:00:22

文 / 威廉

出品 / 節點財經

數字經濟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擁抱雲計算。大到IT制造工廠,小到家政服務公司,“企業上雲”已經成爲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主战場。

但在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公有雲領域,卻是一場只有強者才能參與的遊戲。經歷了多輪大战,市場份額不斷向頭部集中,目前以BATH(阿裏、騰訊、百度、華爲)爲代表的四巨頭,憑借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深耕,順利躋身行業金字塔的最頂端。

根據市場知名調研機構Canalys報告,截至2021年底,中國雲基礎設施市場前四名分別爲阿裏雲(37%)、華爲雲(18%)、騰訊雲(16%)和百度智能雲(9%)。值得一提的是,四家合計從2020年同期的78.7%上升至80%,繼續蠶食着余下的市場份額。

而作爲硬幣的另一面,中小雲計算公司正上演黯然離場的戲碼。2020年初,同爲互聯網巨頭的蘇寧和美團經過數年的技術掙扎,最終不得不宣布退出雲服務市場。可見,雲計算這塊蛋糕,要遠比想象中難啃得多。

寡頭格局之下,未來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將被少數幾“朵”雲罩着。與此同時,由於雲計算行業仍然處於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當下的割據局勢也並非一成不變,跑馬圈地的故事還將繼續。

/ 01 /

四巨頭領跑

“T”型結構的新格局

“馬太效應”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商業世界裏,“強者恆強”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但很顯然,在技術投入要求更高、產業鏈條更加復雜的雲計算領域,“馬太效應”被進一步放大。就目前來看,中國雲市場已經不再是強者喫肉、弱者喝湯的老格局,而是呈現出更爲殘酷的“T”型結構:BATH們把控行業絕對話語權,第二梯隊的雲計算廠商已經很難再有立身空間。

從“四朵雲”的發展軌跡看,由於各家依附於不同的商業體系,發力的重心不盡相同,因此在“上雲”之路上風格迥異。但總體上看,八仙過海、殊途同歸,並且從每“朵”雲身上,都能看到各家公司在互聯網時代的諸多痕跡。

首先要說的是阿裏巴巴,這家稱霸電子商務領域多年的互聯網巨頭,稱得上中國雲計算時代的拓荒者和布道者。2009年,在整個中國大地還不知雲爲何物的時候,阿裏雲就已經寫下了第一行的雲計算核心技術代碼“飛天”。十多年後,阿裏雲开花結果,以接近40%的市場份額碾壓一衆競爭者。

阿裏雲的成功其實有跡可循,與當下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平臺亞馬遜AWS一樣,阿裏巴巴獨有的電商基因以及面向B端服務的天然優勢,一方面造成平臺強烈的“上雲”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其快速實現商業化落地。

相較而言,騰訊雲的入局沒有阿裏雲“去IOE”的緊迫性,因此一度被集團董事長馬化騰認爲此概念過於超前。但作爲互聯網大廠,騰訊“上雲”的節點並不算晚,早在2009年,QQ農場遊戲火熱帶來強大的數據需求,就初步奠定了騰訊雲服務的思維雛形;2015年,騰訊雲計算業務正式全面向合作夥伴开放,當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100%。在此之後,騰訊雲的市場份額一直穩居中國第二,直至2021年被華爲雲趕超。

作爲互聯網BAT陣營外的華爲,其在2005年就成立了雲計算公司,但由於國內雲計算市場尚未興起,致力於基礎設施服務的華爲雲發展緩慢。2017年,華爲成立雲業務部門Cloud BU,高調進入公有雲市場。隨後的四年間華爲雲一鳴驚人,相繼超過金山雲、天翼雲、騰訊雲成爲中國最當紅的雲計算公司之一。

近年來,關於“百度掉隊BAT”的質疑聲不斷湧現互聯網圈,而在雲計算領域,百度同樣有些“後知後覺”,因爲直到2016年,百度總裁張亞勤提出“ABC(AI、Big Data、Cloud)战略”,公司才正式確立百度雲的核心地位。

不過,借助百度傳統的AI實力,百度雲計算業務近幾年突飛猛進,目前以8.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營收同比增速71%,跑贏了整個行業的增長率。面對市場的唱衰,百度智能雲實現彎道超車,成爲行業內最容易被低估的“一朵雲”。

/ 02 /

各顯其長

差異化的縱向深耕

細看四巨頭的上雲軌跡,一开始都是把平臺的先進技術、成熟領域進行开放,進而築成各自難以被撼動的壁壘。所以,盡管BATH在雲計算市場排名有先有後,但具體到細分領域,每家都有稱霸行業的殺手鐗。

對於阿裏雲來說,最強大的競爭力來自於其對技術的積累深耕和實战能力。在王堅團隊的帶領下,阿裏雲打造了從操作系統“飛天”到芯片“倚天”完善的軟硬件技術體系,在人力和財力方面投入最多,因此回報也最大。尤其是依附於龐大的阿裏經濟體生態資源,阿裏雲在爲廣大中小企業尤其是電商客戶提供精準賦能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阿裏雲爲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提供解決方案(圖源:完美日記官網)

2021年“雙十一”期間,阿裏巴巴所有業務已經全部跑在阿裏雲上。公司透露,通過雲上技術創新,平臺數據中心算力得到更合理配置,神龍雲服務器架構以及自研數據庫PolarDB提升了服務器資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計算成本;29萬家參與天貓雙11的商戶表現出色,包括國潮老字號、新品牌以及國際大牌都拿到了不錯的業績。

公开資料顯示,2018年,阿裏雲計算業務就覆蓋了全國80%的科技公司;2020年,60%的A股上市公司成爲阿裏雲的客戶;2021年,阿裏雲拿下了世界500強企業中近一半企業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跨雲數據的遷移成本高,客戶一旦選定了阿裏雲,就意味着其在較長的時間內將保持穩定的忠誠度,這對平臺發揮品牌效應、保持市場控制有着更深層的意義。

騰訊雲的壁壘,建立在集團公司長期以來的生態資源。盡管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稍遜於阿裏雲,但在社交及文娛領域,騰訊雲卻是“無敵”的存在,尤其是在細分的遊戲和音視頻方面,騰訊雲幾乎實現了市場壟斷。此外,由於微信支付的強勢崛起,使得騰訊雲在金融科技領域快速布局,進入頭部。

騰訊雲爲沙盒遊戲“迷你世界”提供技術支持(圖源:騰訊雲官網)

以前不久火遍全網的“英雄聯盟S11總決賽”爲例,這場在冰島雷克雅未克上演的全球性體育賽事,需要先通過專线傳輸至北美,再橫跨1萬多公裏的太平洋來到中國觀衆的屏幕,而騰訊雲正是S11總決賽的雲服務提供商。據了解,基於覆蓋全球的68個可用區和2800多個加速節點,騰訊雲可以輕松應對跨洋傳輸挑战,將畫面延遲降低50%以上,達到400毫秒以內。此外,騰訊雲還爲B站、鬥魚、虎牙、企鵝電競等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承載了全網90%的流量。

根據騰訊公司Q3財報,目前騰訊雲已服務國內超過90%的音視頻公司、超過80%的頭部遊戲公司及絕大多數的電商平臺,客戶覆蓋銀行、保險、證券、消費金融和產業金融等各細分領域;並且,騰訊雲數據庫TDSQL服務了近半國內TOP20銀行,其中前十大銀行佔了六家。

一直以來,華爲被稱爲國內科技企業的標杆,在ICT基礎設施領域有着長達30年的技術積累,且主要面對的都是傳統政企客戶,因此華爲雲在To G市場可以說難逢敵手。根據IDC發布的《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2020》報告顯示,華爲雲在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的佔有率高達32.2%,已經連續4年蟬聯第一。

2021年6月,華爲雲與長沙市相關部門共同成立了新型智慧城市政務雲標杆實驗室,助推長沙城市產業智能升級,成爲長沙市政務雲成果展示窗口。目前,長沙政務雲已經相繼實現了智慧治理-政務區塊鏈、惠民服務-我的長沙APP、產業經濟-數字人民幣紅包、生態宜居-智慧環保等應用落地。

長沙市政務雲創新中心(圖源:新湖南)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着5G的全面推進,華爲雲成爲第一個集"5G+雲+AI"於一身的雲服務平臺。而技術融合所產生的“聚變效應”,極有可能會引爆未來的產業互聯網,這是其他互聯網雲廠商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百度的標籤是“AI”,在雲計算市場則變成了“百度智能雲”。爲了實現差異化,百度雲服務同AI算力、算法和开放平臺相融合,利用AI技術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以及數字化轉型。目前,百度智能雲在圖像視頻、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方面佔據優勢,在人臉人體識別、NLP等細分領域市場更是建立了超高壁壘。

百度與吉利汽車達成合作(圖源:吉利汽車)

2021年二季度,百度智能雲开始爲吉利汽車提供基於私有雲的AI解決方案,助力雲計算業務收入實現71%的同比增長率;二季度,公司又先後中標紹興、滄州、陽泉等地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項目,單訂單金額約1.5億元量級,有效推動了相關地區的大數據產業發展。

IDC發布的《中國AI雲服務市場2020年度研究》報告顯示,百度智能雲率先在業內打造AI原生雲計算架構,成爲“天生適合跑AI的雲”,2020年,平臺在AI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排名第一,其AI應用全面开花,實現多行業落地。

/ 03 /

战略升級

產業互聯網的想象空間

雲計算的世界裏不存在閉門造車,也不存在偏安一隅。雖然四家巨頭在各自領域建立了超高的護城河,但行業競爭的重心已經從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到應用層,並且不斷向更多細分行業滲透。對巨頭們來說,一方面需要在自我壁壘的基礎上不斷橫向進化,相互進入彼此的領地;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大規模的架構重組,講起新的商業故事。

2020年9月,阿裏巴巴將釘釘團隊融合進阿裏雲,“雲釘一體”战略正式落地。其中,阿裏雲充當“水電煤”,爲企業搭建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底座;釘釘則類似於“Windows”操作系統,幫助企業开發並使用不同的應用。本質上來說,“雲釘一體”是一站式提供“IaaS(基礎設施服務)、Paas(平臺服務)、Saas(軟件服務)”深度融合的服務。

可以想象,隨着雲市場“修路搭橋”階段的結束,未來SaaS服務層必將成爲最具競爭力的領域。“雲釘一體”战略的實施,是阿裏雲提前卡位應用層,率先拿到企業級市場的“卡位之战”。

2018年9月,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2021年5月,CSIG宣布新一輪架構升級,並提出扎根行業、深耕區域、加強業務協同的三大战略:即扎根行業,打造最懂行業的作战部隊;深耕區域,推動數字化下沉;通過“加強整體平臺的健康運營、加強業務協同”來提升運營效率。

不難看出,此次战略升級,騰訊想要繼續向產業互聯網領域深扎,提供更貼合數字化需求的行業解決方案。爲此,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EO湯道生提出了打造用戶、技術、安全、生態引擎四位一體的方法論,將用戶理解、前沿數字技術引入產業,塑造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安全底座,持續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生態开放。

2021年4月,華爲雲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架構調整,組建於2018年年底的Cloud&AI BG被撤銷,華爲雲不用再擔負營收指標,重回BU(業務线)。Cloud&AI BG主要包括Cloud BU、計算產品线(服務器等)、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线,2020年初被確立爲華爲的第四大BG(事業羣)。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曾說:華爲雲不是傳統硬件設備的領先優勢,必須構建賣雲服務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戶提供雲服務的運營、運維能力。顯然,華爲是想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實現雲業務的輕裝上陣。在此之後,雲業務成爲獨立的業務线,不再和服務器、存儲等硬件捆綁,實現從賣硬件到賣服務的思維轉變。

2020年,百度智能雲確立了“以雲爲基礎,以人工智能爲抓手,聚焦重要賽道”雲智一體战略;2021年7月,平臺又宣布战略、架構、產品、生態四大層面全面升級,推出“雲智一體2.0”,形成了雲爲底座、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爲核、生態爲翼的全新體系。

對於新战略,百度CTO王海峯做出了解讀,“雲智一體的‘雲’爲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穩定、靈活的數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爲智能化升級提供領先的創新技術和平臺。”歸納起來,就是通過將智能技術與實踐經驗輸出爲企業賦能。

總體上來看,四巨頭在雲計算的道路上不斷試錯、奮勇向前,無一不是想在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坐擁紅利,爲接下來產業互聯網的全面爆發積蓄力量。隨着數字化進程的加速,雲計算作爲潛力巨大的增量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