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NaaS合並在即,現在是不是抄底瑞思(REDU.US)的好時機?

2022-05-14 00:00:06

編輯 | 於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被中概股“退市風險”縈繞頭頂的瑞思(REDU.US),或將在6月底徹底迎來“轉折點”。

4月29日,瑞思教育舉行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與批準了公司與電動汽車服務商NaaS的合並,獲得了99.85%的投票通過率。外界解讀,NaaS借殼瑞思上市走到了“最後一公裏”。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着——到了該抄底瑞思的時間點了?

結合NaaS業績表現、行業空間及內在價值等多方因素來看,小編給出的答案是“YES”。

據此前雙方籤署的《合並協議》披露,交易完成後,NaaS將成爲瑞思教育的全資子公司。NaaS現有股東和瑞思教育現有股東將分別擁有合並後公司約92.9%和7.1%的已發行股份。以此觀之,這一次《合並協議》更像是NaaS借殼瑞思教育登陸納斯達克的交易。

因此,我們從上文提到的角度進行推測,便可以推出這一答案,如下:

一是,領先的市場地位和豪華投資團隊加持下,NaaS經營業績呈“跨越式”增長。

據了解,NaaS爲一家位於中國佔據領導地位的電動汽車充電樁服務商,目前,NaaS於中國市場所覆蓋充電樁數量達約24萬個,其中近70%爲直流快速充電樁,所服務電動車駕駛員達180多萬名。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量中約有18%是通過NaaS完成。

與此同時,該公司隸屬於能鏈。而能鏈作爲一家能源產業物聯網公司,先後獲得招商局資本、中金資本、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貝恩資本、華潤資本、招銀國際、小米、蔚來等國有控股基金、國內外知名基金以及電動汽車企業龍頭的注資。以此來看,NaaS背後的投資團隊力量不容小覷。

在領先的場地位和豪華投資團隊加持下,NaaS的經營業績增長迅速:以營收而言,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總收入約爲2400萬至2500萬美元,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總收入約爲500萬至600萬美元有大幅增長。

二是,充電樁行業“大有可爲”的發展背景下,NaaS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電動汽車銷量爲340萬輛,約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53%。據乘聯會最新預測,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市場滲透率在22%左右——已提前到達20%的拐點。

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之下,充電樁作爲產業鏈上重要一環自然也大有可爲:根據CIC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公共直流快充的數量將增長到794萬個。2016年、2020年和2021年,中國的公共直流快充分別佔公共充電樁充電量的59.6%、83.5%和90.1%,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95%。由此可知,在發展迅速的行業規模利好下,NaaS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

三是,用PS(市銷率)估值法去測算,NaaS的內在價值正處於明顯的低估狀態。

考慮到充電樁企業仍處於燒錢的虧損狀態,所以市場對於充電樁企業的估值體系與互聯網科技企業相似,均以市銷率(PS)作以重要指標。截至4月28日,ChargePoint 、EVgo、Blink等美股5家充電樁企業平均PS爲53.73倍,中位數爲39.8倍。

故此,如果以NaaS2021年最低營收預估2400萬美元計算,套入53.73倍的平均值PS計算,則NaaS對應的市值約爲13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考慮到此次交易在2022年年中方能完成,故此整個估值邏輯需要延展到2022年全年作爲參照系。

那么,NaaS2022年的業績估計可以達到多少呢?如果將歷史作爲一個坐標,2021年其增速是4.8倍,那么2022年營收預計在1.152-1.2億美元之間;哪怕打個大折扣,以100%增速計算,這個數據也在4800-5000萬美元之間。基於上述數據推算,NaaS的市值或將不止於13億美元。

衆所周知,在“雙減政策”和“退市風險”的影響下,過去一年來,瑞思股價一路下跌,甚至於下跌至2月份的不到1美元,市值也縮水至不到0.5億美元。截至5月12日,該股收於1.06美元,市值僅爲0.63億元。兩相對比之下,NaaS的估值顯然是被大大低估了。

由此,不難看出,在合作即將塵埃落地、成長性極高及估值被明顯低估的多重因素加持下,到了該抄底瑞思的時候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