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億債務豁免保殼失敗,昔日叫板特斯拉的電池巨頭終退市

2022-05-31 00:00:20

9封關注函問不出34億債務豁免實情?

作者 | 梁春富

編輯丨蔡真

來源 | 野馬財經

34億元債務豁免自救未果,*ST猛獅(002684.SZ)在資本市場的故事也算走到頭了。

5月29日晚,*ST猛獅公告披露,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6月6日起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後交易日爲6月24日。

來源:*ST猛獅公告

*ST猛獅集儲能、鋰電池、新能源造車等熱門概念於一身,曾經是一只大牛股,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間公司股價漲幅超過600%,市值最高時一度接近130億元。彼時,“潮汕幫”二代、*ST猛獅董事長陳樂伍提出了“2351”战略,即從單一動力電池業務,發展到以鋰電池產業鏈爲主的多元業務,向清潔電力和新能源汽車板塊領域拓展,希望公司能在2020年成長爲一家千億市值的上市企業。

但這頭潮汕“猛獅”的步子邁得太大了,公司舉債擴張,業績卻僅在2016年曇花一現,隨即連續兩年虧損。

連續虧損帶來的退市風險下,*ST猛獅自2018年起嘗試過多種自救措施:國資援助、處置資產、籌劃重組、債權人債務豁免……

2022年4月30日,*ST猛獅2021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深交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公司自5月5日停牌至今,市值已從巔峯130億元縮水至12.82億元。

9封關注函問不出34億債務豁免實情?

爲了保殼,*ST猛獅好一番折騰。

當年*ST猛獅以槓杆撬動並購,爲其陷入債務危機埋下了伏筆。自2018年下半年起,公司陸續發生較大金額的金融機構借款及融資租賃款逾期,部分銀行账戶、資產也被司法凍結。

目前公司流動資金極爲短缺,多項業務無法开展,經營狀態持續惡化,且達到資不抵債的地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爲-9.26億元,截至2021年9月末,其淨資產爲-26.45億元。

根據退市規則,如果*ST猛獅在2021年第四季度不能大幅改善經營業績且將淨資產變爲正值,將面臨直接退市。

不過,在退市的最後關頭,*ST猛獅放出“大招”。2022年1月6日晚,猛獅披露公告稱收到12家債權人出具的《豁免債務通知書》,共計豁免34億元債權。

若進展順利,對*ST猛獅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其2021年淨資產有可能轉爲正值,避免退市。畢竟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債務豁免可增加公司營業外收入和資本公積。

但這筆合計34億元的債務豁免有許多蹊蹺之處。一方面,部分豁免的債權人同時也是*ST猛獅的股東。另一方面,*ST猛獅債權人、股東來頭都不小,涉及“華融系”、“雪松系”、“宜華系”、“中植系”等。

其中,華融(福建自貿試驗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融投資”)對*ST猛獅的債權總額爲10.29億元,此次豁免8.53億元;關聯方杭州憑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杭州憑德”)對*ST猛獅及其子公司8.33億元債權全部豁免;另外兩家關聯方汕頭市澄海區滬美蓄電池有限公司(*ST猛獅第一大股東,下稱“滬美公司”)、北京銀灃泰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豁免對*ST猛獅債權金額4.88億元、0.38億元。

再有則是曾向深圳中院申請*ST猛獅重整的廣州煥森,豁免了6.8億元債務。此外,豁免的債權人還有开益禧(無錫)有限公司、江蘇索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後分別爲先導智能(300450.SZ)實控人、無錫富豪王燕清、新三板公司索爾科技(831486.NQ)。

這筆巨額債務豁免也引來了監管層注視。從2022年1月6日至4月19日,深交所一共向*ST猛獅下發了9封關注函。

深交所對於這筆債務豁免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格外關注,要求*ST猛獅說明債務豁免是否存在附加條件、“抽屜協議”等;要求公司完整披露12家債權人資料信息;要求說明涉及對價支付方式和安排,是否存在可能於未來轉爲權益工具(債轉股)的情形等。

面對深交所的連環追問,*ST猛獅多次延期回復,而其給出的解釋仍存疑點。*ST猛獅2月19日的回復公告披露,將債務豁免等同爲受贈現金資產,認爲債權人對公司的債務豁免爲非交易行爲。對此,深交所在收到此回復公告後,又發函要求說明公司以及律師將債務豁免類比爲受贈現金資產的合理性。

更爲蹊蹺的是,接受*ST猛獅委托,對債務豁免事項進行核查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先後於1月18日、4月26日向*ST猛獅提出解除委托關系。連委托的律所都不幹了,深交所因此又發了兩份關注函。

截至4月26日,離深交所1月6日下發的第一封關注函已經過去了110天,*ST猛獅對34億元債務豁免事項的核查工作仍未完成。

大股東“放棄掙扎”,“中植系”清倉

*ST猛獅此前因2020年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自2021年4月30日起“披星戴帽”。2022年4月30日,*ST猛獅2021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後 ,2021年年報和董事長陳樂伍的薪酬議案又遭到第一大股東滬美公司的反對。

5月27日,*ST猛獅在廣東汕頭市召开股東大會,由董事長陳樂伍主持,合計審議19項議案,其中涉及年報和陳樂伍薪酬的議案未能通過。

來源:*ST猛獅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末,滬美公司持有*ST猛獅1.14億股份,持股比例爲20.15%。而*ST猛獅披露的表決結果顯示,2021年年報的反對票爲1.16億股,佔比爲97.4%。倘若扣除中小投資者428.3萬股後,5%以上股東反對票與滬美公司持股數相當。

而*ST猛獅從2018开始就沒有專職的董祕,一直是由董事長陳樂伍兼任,他去年180萬元的薪水議案也被股東大會否決了。目前公司單一大股東滬美公司實控人陳再喜、陳銀卿夫妻是陳樂伍的父母。因關聯關系,滬美公司不對陳樂伍薪酬議案進行表決,最終該項議案獲得43.86%股份數同意,未能通過。

另外,*ST猛獅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深圳鼎江金控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鼎江金控”)、深圳平湖金控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平湖金控”)將清倉減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合計6.04%。股權穿透後,鼎江金控和平湖金控爲“中植系”旗下公司。2016年2月5日,猛獅科技向青尚股權、鼎江金控、平湖金控、寧波中匯等6個特定對象增發5718萬股,募集不超過15億元,投向鋰離子電池生產等項目。這筆定增獲配股份的鎖定期已於2021年年底到期。

與此同時,滬美公司以*ST猛獅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爲由,於5月底已向深圳中院提交對公司的重整申請,深圳中院已接收材料。滬美公司也是上述債務豁免的12家債權人之一。

“猛獅”落幕

曾經的鋰電池巨頭淪落到如今的下場,唏噓感慨之余,企業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同樣發人深省。

1986年,瞄準了珠三角一帶旺盛的摩托車市場,汕頭市澄海人陳再喜在家鄉創辦了猛獅科技的前身——滬美蓄電池廠,做摩托車起動電池業務。此後,通過與上海蓄電池廠合作,並不斷引進、研發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

1998年,陳再喜之子陳樂伍從美國喬治亞大學畢業,回國接任公司總經理。二代操盤下,猛獅科技开始尋求海外市場,逐漸成長爲我國最大的摩托車起動電池出口供應商。

2012年,猛獅科技於深圳中小板上市,逐漸开始多元化發展。2014年,在一次投資者互動交流中,猛獅科技負責人曾公开“叫板”特斯拉,稱“特斯拉在電池安全性方面有待提高,此外,產品定位高端,只有少數人才用得起,而發展中國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新能源汽車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走的道路。”

2015年4月,陳樂伍帶着猛獅科技的首款樣車“戴樂”參加了上海國際車展。陳樂伍希望有一天,“戴樂”能真正成爲與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齊名的世界頂級豪車品牌。他還提出了“2351”轉型目標,即抓住“能源轉換”、“一帶一路”兩大战略機遇;從單一的電池業務,向高端電池、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三大領域拓展;通過成立5個事業部,到2020年發展成爲一家千億級市值的上市企業。

剛上市時,猛獅科技的子公司僅有3家,而截至2017年底,其通過收購、新設成立,子公司已經達到73家。不過,其財務費用也從2012年的780萬元,飆升至2017年底的2.7億元。再加上部分收購子公司的業務難以盈利,2017年,猛獅科技虧損1.34億元;2018年,虧損持續加劇,歸母公司淨利潤變爲-27.7億。

一方面,猛獅科技爲實現擴張並購,多次通過發行股份、定增事項募資,由此引入很多新股東。

比如2015年3月,爲收購華力特100%股權,猛獅科技向宜華集團發行股份募集2.16億元。宜化集團的實控人爲“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與陳再喜一家是同鄉。還有上述的兩家“中植系”公司。

另一方面,爲了避免退市,猛獅科技开始四處尋求外部資本助力。上述杭州憑德即是當年向*ST猛獅伸出援手的河南國資企業之一。

2019年,杭州憑德等作爲債務重組方,協助*ST猛獅進行債務重組,並豁免了*ST猛獅不超過20億元的債務。2019年11月,杭州憑德又在二級市場上买入*ST猛獅股票,並稱該舉是爲了成爲公司的战略股東,增持本身也是爲*ST猛獅紓困解難的實際行動之一。

隨後,*ST猛獅公告稱,於當年12月23日收到獎勵資金2.5億元,這是由於公司與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籤署了合作協議,將公司注冊地址由“廣東省汕頭市”變更爲“河南省三門峽市”,並更名爲“猛獅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

財報顯示,該筆獎勵對其2019年財務報表影響較爲重大。2019年*ST猛獅的淨資產爲7489萬元,如果沒有這2.5億元的補助,其將是資不抵債。

無論是借助外力,還是自身擴張战略也好,這頭潮汕“猛獅”終是難逃退市命運。對於昔日電池巨頭猛獅科技退市,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