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預冷 企業急需第二曲线

2022-06-12 21:00:09

作者:李東耳

2022年手機有些賣不動了。

先是中國信通院發布數據,2022年1-4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8742.5萬部,同比下降30.3%,又有IDC發布報告稱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同比下降3.5%至13.1億部,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同比減少11.5%。

即便IDC表示,2022年下半年手機行業阻力有望減弱,但2023年智能手機行業增速也只是有望回升至5%。

從2007年蘋果發布iPhone以來,智能手機已經發展了14年。然而無論是當初的iPhone驚豔全球,成爲高端機的同義詞,還是各大安卓品牌混战,智能手機市場的火熱都已成爲過去,手機越出越快,人們對新手機的期待卻越來越低。即便是年初被炒得火熱的折疊屏手機,據DSCC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也只有222萬部。

爲何手機越來越難賣?手機廠商們現在又在幹什么呢?

折疊屏沒能救起智能手機市場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發售全球首款消費級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

在柔宇發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的4年後,折疊屏才真正進入大衆視野,但消費者對於折疊屏的期待卻遠不及當年的iPhone,很多人對於折疊屏仍是觀望態度。

“不實用”是不少人對於折疊屏的感受。雖然不少消費者在第一次親自接觸到折疊屏手機時會被其科技感爆棚的外觀所吸引,然而實際體驗後又感覺並不值得买。

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买折疊屏的因素之一,但只是一方面原因。根據小米、OPPO、華爲、vivo的官網顯示,當前主要手機制造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均在8000元以上,這樣的價格雖然貴,並不適合大多數用戶,但還在高端手機的正常價格範圍之內。

讓大量消費者對折疊屏失望的首先就是重量和尺寸,這也是關於折疊屏的負面評價中最突出的一個,甚至有評測直言,折疊屏手機“不做到足夠輕,那就絕對不可能成爲主流”。

尺寸問題也同樣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且不說折疊屏手機展开後的尺寸該如何才能更舒適,即便是折疊後的手機,該如何放進兜裏也是個問題,太大或太厚的手機就只能放進包裏,也違背了手機便攜的要求。

其次就是不少人對折疊屏的質量還不放心。當前消費者對於折疊屏質量最關心的,就是折痕問題,在黑貓投訴等平臺,折痕都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這同時也是當前手機廠商重點宣傳的方向之一。由於當前折疊屏還無法徹底解決折痕問題,因此輕折痕成了賣點。

除折痕外,漏液、黑屏等問題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出現這些情況後往往需要換屏。但涉及到換屏後又出現了新問題,一是換屏價格太昂貴,同樣的價錢甚至已經可以再买一臺新手機,二是由於當前折疊屏技術還不完善,即便換了屏,這些問題仍然有可能存在。

上述問題導致即便折疊屏在閱讀、看視頻等方面比傳統智能手機效果好,但距離獲得大多數消費者認可,還有一段距離。

終端需求降低影響整個產業鏈

折疊屏畢竟是新產品,在問世之初難免會出現成本高價格高無法走入大衆市場的情況,不少觀點也認爲當前的折疊屏手機還是過渡階段。因此,折疊屏的未來依舊值得期待。

同時,對於智能手機行業而言,智能手機行業太需要讓手機有一個新面貌了。

自iPhone誕生以來,智能手機的外形就已經被固定下來,特別是在智能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後,手機硬件上的變化越來越少,隨着手機軟件系統上的進步升級,以及消費者對手機配置越來越了解,高價低配手機越來越少。無論手機廠商是否承認,在硬件和軟件上,智能手機都發展到了瓶頸。

這個瓶頸在產品上的表現之一,就是和幾年前相比,各大品牌的特色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品牌开始在手機配色、攝像頭模組等方面做文章,新手機越出越快,但消費者們卻對換新手機不再感興趣,舊手機似乎還能繼續用,新手機似乎也沒什么新穎之處。

手機越來越難賣,結果自然是出貨量的下滑。

據IDC的數據,2017-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爲4.44億臺、3.97億臺、3.7億臺、3.26億臺、3.29億臺,5年的時間裏僅2021年出貨量略增1%。

手機行業的不景氣也傳導到了上遊,手機芯片行業被傳大幅砍單。

據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日前表示,中國內地安卓手機市場持續衰退,今年已砍掉2.7億部訂單。另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聯發科已將2022年全年智能機芯片出貨量預期小幅下修至5.7億-6億組。其中天璣9000芯片的全年出貨量或從1000萬套縮減至500萬-600萬套,高通方面則可能會在SM8550今年底出貨後,將SM8450與SM8475降價30%-40%,以利於出清庫存。

浦銀國際研究研報顯示,二季度智能手機需求疲軟繼續拖累攝像頭廠商出貨量表現,智能手機的疲軟需求在5月、6月不會有明顯改善。

根據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公告顯示,2022年1-5月,舜宇光學科技的手機鏡頭出貨量爲5.79億件,同比降8.24%,其中除4月出貨量同比增3.5%外,其余各月均爲下降;手機鏡頭模組出貨量爲2.48億件,同比降19.86%,且各月同比均降。

丘鈦科技(01478.HK)1-5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合計1.83億件,其中手機攝像頭模組1.82億件,2021年同期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爲1.85億件;指紋識別模組出貨量3515.8萬件,2021年同期爲4512.5萬件。

此外,據財聯社報道,大立光CEO林恩平表示,8P機種愈來愈多,9P今年也可能會導入,只是大家對高端機種銷售普遍比去年還悲觀,不過趨勢上,下半年應該還是會比上半年好。

手機廠商紛紛搞副業

在手機行業由拼增量向爭存量的轉變過程中,作爲中國主要手機廠商,小米集團、OPPO、vivo等廠商均已开拓其他業務线。

小米集團(01810.HK)除手機和AIoT外,當前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其造車業務。據天眼查APP,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公布“車輛控制方法、裝置、介質、芯片、電子設備及車輛”專利。

據天眼查APP,該專利主要涉及自動駕駛技術,如根據目標車輛的當前位置和車道路由信息,確定目標車輛所在道路對應的一個或多個待定行駛車道;在待定行駛車道包含目標車輛正在行駛的當前車道的情況下,根據待定行駛車道的行駛效率,確定目標車輛的目標車道;並根據目標車道控制目標車輛行駛等。

OPPO近年來也在廣泛开展其他業務,如布局IoT、推出自己的無线耳機和平板電腦、與上汽合作打造汽車生態圈,近期又發布了AR/VR相關專利。

不過,相對於小米集團,OPPO入局IoT領域的時間較晚,產品種類相對較少,主要產品就是智能電視、智能手表/手環,生態建設上還略顯不足,且略有步華爲、小米集團後塵的感覺。

Vivo也在布局IoT,且從其官網上看,vivo的產品要比OPPO更豐富些;雖然在AR/VR上的動靜不多,但已有過VR產品上市。

和OPPO一樣,vivo入局IoT時間也比較晚,即便是和老對手華爲、小米集團相比,vivo和OPPO也已是後輩。

值得注意的是,在AR/VR領域,華米OV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

華爲更加注重視頻,在其2022年公布的幾項專利中,有多項涉及VR彈幕的專利,通過在 VR 播放視頻上方設立一個新的透明彈幕層,實現彈幕在空間上分流,擺脫傳統視頻播放器頁面的限制;

小米則更加關注其米家生態,並公布了一項AR購物專利,方便消費者在超市等場景中快速找到商品等;

OPPO公布了一項眼底攝像技術專利,可用於進行健康監測,雖然該專利目前還難以商業化,但也表明OPPO有通過AR/VR進入健康領域的想法;

Vivo則在近日公布了一項水冷VR設備專利,主要用於解決VR頭顯的散熱問題。

在智能手機遇到發展瓶頸的當下,开闢新的業務自然是一個選擇,AR/VR這個新產業能否幫助手機廠商度過難關值得期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