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Kindle將要退出中國 國產電子書市場定位迎考

2022-06-21 00:00:2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魏芸成爲“Kindle粉”,始於Kindle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天,2013年6月7日,她購入了自己的第一部Kindle,自此9年多時間裏,陸續用過5臺設備,“從無背光的入門款,到高大上的Kindle Oasis,我都有。”

從免費的公版書到上百元的套裝書,魏芸都購买過。除了讀書,她也喜歡囤書,“趁電子書店促銷活動時,买了很多經典作品。”看到亞馬遜Kindle服務號發出通知,“將於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雖然Kindle裏還“趴”着很多沒看過的書,但在過去的兩周時間裏,魏芸一直在更新書單,“我打算再把一些經典書买一买。”

爲了解答Kindle使用者的疑問,魏芸還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出了“Kindle退出中國,如何變廢爲寶?”的有問必答帖。

“未來真的只能用Kindle來蓋泡面了嗎?”不只是針對外界疑問,魏芸還給衆多“Kindle粉”

劃重點:已購买的電子書,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下載。“只要下載了的書,就可以長久閱讀。”

除了擔心一年後买不到新書,魏芸當下也在“螞蟻搬家”,把自己的電子書和個人文檔往本地設備上進行下載、保存。

善後工作

盡管亞馬遜Kindle爲用戶留出了“緩衝期”:爲期一年的電子書內容購买,以及爲期兩年的雲端內容下載,可仍然有用戶疑問,“會員未到期,費用怎么辦?”

“我訂閱的是12塊錢包月。”魏芸看到,亞馬遜官方也發出聲明顯示,在2023年6月30日停服前,用戶都可享受會員權益,上述日期之後沒用完的會員費用,也可以申請退回。

對於消費者的權益和訴求,亞馬遜方面雖作出相關回應,但江蘇省消保委依然認爲其需處理善後問題,例如提供打包下載服務、電子書格式轉換破解服務、雲端筆記同步下載等功能……

對於江蘇省消保委的公开喊話,亞馬遜官方至今未作出任何回應。

一位Kindle用戶覺得,即便在中國停止電子書店運營,但kindle設備上的體驗版瀏覽器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瀏覽器能下載的是AZW、PRC、MOBI、TXT這些格式的文件,“雖然正版書的途徑受限,但網絡上的電子書下載依然可行。”這也讓上述用戶覺得,Kindle退出中國,與他的閱讀習慣關系不大。

魏芸也在帖子下邊看到留言咨詢最多的是郵箱傳書功能(send to Kindle)以及瀏覽器能不能繼續使用微信讀書。“大家關心的兩個問題也說明了,人們都是找免費資源的。”她感知到的是,Kindle在中國停止電子書運營,對於不买正版書的讀者而言,沒太大影響。

冉冉也有同感,他比魏芸還要更早接觸Kindle,人生的第一部設備是在2010年“漂洋過海”淘來的。他向記者講述,“在Kindle入華之前,國內本就沒有正版的電子圖書,大家都是自己制作,然後互相分享。”

敗走中國

其實早在2022年初,因缺貨問題,外界就曾質疑Kindle要退出中國市場,彼時官方聲明中給出的理由是:芯片短缺。但在魏芸看來,彼時亞馬遜大概率已經在爲退出中國做準備了。

記者看到,如今亞馬遜Kindle天貓官方旗艦店早已關閉,而平臺在售的多爲進口款,且在產品名稱背後就已作出明確備注標識,kindle電子書店2023年6月30日停運,介意者勿拍。商品的詳情頁上也會給出溫馨提示,“亞馬遜中國電子書店2023年6月30日關閉後,將無法繼續購买之後的電子書,跨境商品不支持退換貨,請謹慎下單。”

公开數據顯示,2016年,當Kindle進入中國第四年,中國便成爲了亞馬遜在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

從稱霸市場,到如今官宣退出,原陸軍工程大學副教授、通訊專業博士張弛並不意外。他曾經也是kindle的用戶,但在使用了多款產品,又親自見證着電子閱讀器市場發生的變化,“Kindle的進步乏善可陳。”讓他最終選擇放棄Kindle,與國產電子閱讀器層出不窮有關。

張弛曬出了他目前“心愛”的兩款電子書,分別來自文石與科大訊飛。他告訴記者,前者主要用來看文獻,後者專門看小說。談及體驗,“翻頁速度、拖尾現象、文獻導入,都比kindle好很多。”

Kindle進入中國一年後,2014年,冉冉運營起了一個圍繞Kindle相關內容分享的自媒體账號“Kindle精選君”,至今已經積累了超200萬粉絲。他也使用過多個國產品牌的電子書產品,但最終還是傾向於Kindle。

就像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品牌一樣,“電子書領域只有Kindle和其他電子閱讀器。”在冉冉看來,Kindle粉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國產品牌的電子書,除了硬件和軟件層面與Kindle存在區別外,它們的盈利模式也大不相同,“Kindle靠用戶購买電子書內容盈利,而國產電子書則是靠硬件賺錢。”

記者了解到,亞馬遜中國在2019年7月關閉自營紙質書售賣服務後,Kindle在中國市場只能銷售電子書,彼時微信讀書等讀書平臺便對其市場份額進行蠶食。中國銀行總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分析,用戶持續購买電子書才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從中國市場上的用戶粘性看,“讀者在電子閱讀器上購买電子書籍的動力不足。”特別是伴隨手機、平板等終端在閱讀體驗上的優化,讓原本增長相對緩慢的電子閱讀器市場,份額再次被擠壓。

“後kindle”時代

一直將運營重點放在閱讀器閱讀方面的Kindle,盡管閱讀器的銷售盈利,但電子書內容卻始持續虧損,這也成爲引致它在中國市場走到十年徵途後,被迫退出。

對此,魏芸雖然感到遺憾,但她深切地感受到,身邊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去看視頻類內容或者聽書了。”即便遇到熱愛讀書的朋友,一聊天就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去找免費資源,“這讓Kindle如何賺錢呢?”

短視頻、聽書等應用,把人們看書的時間擠走了,造成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用戶流失,在冉冉看來,這不單單是Kindle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市場參與者一致的困境。

魏芸告訴記者,不少Kindle用戶會通過瀏覽器功能去看微信讀書,“體驗不怎么好,比較慢。”相對而言,國產電子書在內容生態上十分开放,以科大訊飛閱讀器爲例,既有產品內置着咪咕、訊飛兩大書城資源,還有產品支持收藏微信公衆號、網易、頭條等新聞內容,抑或支持百度網盤、OneDrive等網盤內容,可以直接導入PDF、EPUB、MOBI、TXT等常見電子格式文件內容。

當Kindle公布了退出中國電子書市場的消息後,市場上便有聲音認爲中國“在线閱讀”市場進入了“後Kindle時代”,對此,魏芸不以爲然,除了消息當天短暫登上熱搜榜,但人們很快對Kindle這個讀書工具沒了關注,“身邊很多人無感。”

冉冉也覺得,並不是Kindle退出了,這部分用戶就會很快切換至國產電子閱讀器市場中,“只是不能买正版,沒有排版好的書了。”基於自己建立的上百個粉絲羣中的討論,冉冉發現,有粉絲現在用的Kindle還是8年前的產品,而國產機型很難達到這樣的使用年限。

即便Kindle宣布將要停止中國電子書店的運營,在冉冉看來,這帶給國產電子閱讀器市場的挑战大於機遇,他在採訪的最後建議,上述國產廠商亟待思考一個問題,“國產電子書怎么做好自己的定位調整,去承接Kindle出讓的市場?”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