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稱避免經濟衰退將“更具挑战性”,美聯儲7月或將繼續大幅加息

2022-06-23 21:00:30

鮑威爾承認,衰退“肯定是一種可能性”;坦言避免經濟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美聯儲無法控制的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當地時間6月2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美聯儲將“堅決致力於”遏制本國的高通脹問題;但同時坦言,美國經濟“當然”(certainly)有“衰退的可能性”,盡管這並非美聯儲所愿。

鮑威爾還表示,美聯儲充分理解高通脹所帶來的困難,並正在就此迅速採取行動。鮑威爾指出,勞動力市場強勁、需求持續高企,美國經濟形勢總體有利(加息)。他強調,美聯儲“既有所需要的(政策)工具,也有代表美國家庭和企業恢復價格穩定的決心。”

資深金融專家李徽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則指出,此次美國通脹的實質在於供給端的不順暢,從而造成了供需矛盾所帶來的終端價格上漲。而包括加息和縮表在內的貨幣政策,對需求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對供給端,包括原材料、勞動力和物流倉儲等收效甚微。因此,美聯儲現在所採取的激進緊縮方式,對經濟的傷害實則還要大於通脹的壓縮。

李徽徽表示,從目前的宏觀環境來看,在美聯儲的“工具箱”中,管理通脹預期的效果會優於縮表,而縮表的效果則會優於加息——因爲降低通脹預期可以抑制購买,緩釋價格上漲動力;而縮表則能夠拉升長端利率,從而抑制大宗商品(房屋、汽車等)的消費。

向前看,李徽徽認爲美聯儲應盡快從眼下的被動縮表,轉爲主動拋售縮表;在加息方面,則應控制幅度而加大頻率,以“小步快跑”爲宜。

經濟“硬着陸”風險上升

自美聯儲於6月議息會議上大幅加息75個基點以來,外界對美國經濟或將因過快緊縮而陷入衰退的擔憂與日俱增,市場也在繼續評估美聯儲激進的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

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聽證會上就警告鮑威爾稱,繼續加息可能會在無法阻止通脹的情況下,拖累經濟陷入衰退。“比高通脹和低失業率更糟糕的,是高通脹和經濟衰退,數百萬人面臨失業”,沃倫說道,“希望你在把整個經濟推向懸崖前,能重新考慮這一點。”

對此,鮑威爾承認衰退“肯定是一種可能性”,強調過去幾個月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各類事件,令美聯儲在試圖實現保就業和穩物價兩大目標時,面臨更大的挑战性。鮑威爾坦言,避免經濟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美聯儲無法控制的因素”。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與分析師均認爲,衰退的風險正在不可避免地上升。

高盛近日表示,認爲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越來越高”,且“越來越緊迫”。

瑞銀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根據其基本預測,美國或全球經濟或不會在2022年或2023年出現衰退,“但硬着陸的風險正在上升。”

美國近期的一份調查顯示,近70%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爲,美國經濟或將於明年陷入衰退。

李徽徽認爲,美國經濟“硬着陸”風險概率已經從原先25%上升到55%。如果美聯儲繼續延續75個基點或更大的加息幅度,那么美國大概率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出現衰退。李徽徽解釋,貨幣緊縮會傳導到信用緊縮,因爲加息會嚴重傷害到個人、家庭、企業以及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由於加息使負債成本上升;而大類資產價格的下跌(如房屋、股票等)又帶來資產縮水,從而帶來整個經濟的萎縮。

美聯儲7月或將繼續大幅加息

自3月开啓加息周期以來,美聯儲已連續在3次的議息會議上上調聯邦基金利率水平。目前已累計加息150個基點。眼下,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在短期內將維持激進的貨幣政策,在7月的會議上,或仍將繼續大幅加息50,甚至75個基點。

上周六(當地時間6月18日),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便表示,如果數據如其預期的那般,尚不能顯示通脹有所緩和,他將支持美聯儲在7月的議席會議上再次加息75個基點;強調美聯儲要“全力以赴”恢復價格穩定。

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於當地時間22日表示,除非通脹數據有所改善,否則他將支持7月再次大幅加息。強調美聯儲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擺脫通脹壓力。”

費城聯儲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於22日表示,美聯儲應在今年年底前將利率提高到3%以上,再重新評估下一步需要做哪些工作繼續降低通脹;如果需求比預期更快走軟,可以在7月考慮加息50個基點;哈克預計,明年通脹率仍可能高於5%,並在後年降至2.5%左右的水平。

李徽徽向記者指出,從5月的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一些積極信號:一是成屋銷售總數環比下降,創近2年新低,房屋竣工量顯著增加,供應量有所改善,房價有回落信號;二是近期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三是全球商業庫存已從創記錄的低位出現回升,供應鏈有好轉趨勢。因此,預計未來通脹數據在下半年或將逐步趨緩;目前維持7月和9月各加息50個基點的預估。美聯儲眼下鷹派的立場,可能在第三季度末會有所轉變。

(作者:李依農 編輯:李瑩亮)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