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什么爲什么

文章數量

1

粉絲數

0
Ta的最新文章

巴菲特1998佛羅裏達大學演講

2022-06-25 09:00:26

段永平:建議你看下巴菲特1998年在Florida university的那個演講。可以多看幾次,看到明白爲止哈。這個演講(交流)我聽了不下10遍,非常值得仔細聽聽~網頁鏈接 (這個版本是我認爲翻譯的最好的)

前言:這場演講很長,充滿趣味性,先是巴菲特簡單說幾句,後面大部分是問答式。太長了,分了幾篇文章記錄~~



希望大家喜歡~~enjoy


演講稿由三部分構成,本文是第一部分,

本文構成:

巴菲特提問前演講

提問1:請談談您對日本的看法?

提問2:有傳言說您是救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买家之一,到底發生了什么,能給我們講講嗎?

提問3:您喜歡什么樣的公司?


正文:

巴菲特:(手持麥克風)測試,1 百萬、2 百萬、3 百萬。


我先簡單說幾句,把大部分時間留下來回答大家的問題。我想聊聊大家關心的話題。請各位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刁鑽。你們問的問題越難,才越好玩。什么都可以問,就是不能問上個月我交了多少稅,這個問題我無可奉告。


各位同學,你們畢業之後未來會怎樣?我簡單說說我的想法。各位在這所大學能學到大量關於投資的知識,你們將擁有成功所需的知識,既然各位能坐在這裏,你們也擁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們還有成功所需的拼勁。你們大多數人都會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後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決於你的頭腦和勤奮。我簡單講一下這個道理。奧馬哈有個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說他招人的時候看三點:品行、頭腦和勤奮。他說一個人要是頭腦聰明、勤奮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個禍害。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懶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頭腦聰明、勤奮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講品行。爲了更好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做個遊戲。各位都是 MBA 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很了解自己周圍的同學了。假設現在你可以選一個同學,买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你不能選富二代,只能選靠自己奮鬥的人。請各位仔細想一下,你會選班裏的哪位同學,买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


你會給所有同學做個智商測試,選智商最高的嗎?未必。你會選考試成績最高的嗎?未必。你會選最有拼勁的嗎?不一定。因爲大家都很聰明,也都很努力,我覺得你會主要考慮定性方面的因素。好好想想,你會把賭注壓在誰的身上?也許你會選你最有認同感的那個人,那個擁有領導能力,能把別人組織起來的人。這樣的人應該是慷慨大方的、誠實正直的,他們自己做了貢獻,卻說是別人的功勞。我覺得讓你做出決定的應該是這樣的品質。找到了你最欽佩的這位同學之後,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拿一張紙,把這些品質寫在紙的左邊。下面我要加大難度了。爲了擁有這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你還要同時做空另一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這個更好玩。想想你會做空誰?你不會選智商最低的。你會想到那些招人煩的人,他們可能學習成績優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們打交道,不但你煩他們,別人也煩他們。爲什么有人會招人煩?原因很多,這樣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投機取巧或者弄虛作假。類似這樣的品質,你想想還有什么,請把它們寫在剛才那張紙的右邊。


看看左右兩邊分別列出來的品質,你發現了嗎?這些品質不是把橄欖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钟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衆。左邊的這些品質,你真想擁有的話,你可以有。


這些是關於行爲、脾氣和性格的品質,是能培養出來的。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想要獲得這些品質,沒一個是你得不到的。再看一下右邊的那些品質,那些令人生厭的品質,沒一個是你非有不可的,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話,可以改掉。大多數行爲都是習慣成自然。我已經老了,但你們還年輕,想擺脫惡習,你們年輕人做起來更容易。常言道,習慣的枷鎖,开始的時候輕的難以察覺,到後來卻重的無法擺脫。這話特別在理。我在生活中見過一些人,他們有的和我年紀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輕十幾二十幾歲,但是他們染上了一些壞習性,把自己毀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煩。他們原來不是這樣的,但是習慣成自然,積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你們還年輕,想養成什么習慣、想形成什么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本•格雷厄姆,還有他之前的本•富蘭克林,他們都這么做過。本•格雷厄姆十幾歲的時候就觀察自己周圍那些令人敬佩的人,他對自己說:“我也想成爲一個被別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們學習。”格雷厄姆發現學習他敬佩的人,像他們一樣爲人處世,是完全做得到的。他同樣觀察周圍遭人厭惡的人,擺脫他們身上的缺點。我建議大家把這些品質寫下來,好好想想,把好品質養成習慣,最後你想买誰 10% 的收入,就會變成他。


你已經確定擁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別人的 10%,這多好。你選擇了誰,你都可以學得像他一樣。


我要講的道理講完了,下面聊聊大家感興趣的,請各位提問吧。下面是提問環節!!!


提問1:請談談您對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對日本的看法?我不研究宏觀問題。我就想啊,伯克希爾可以在日本以 1% 的利率借到十年期的貸款,1% 的利率!我就琢磨了,我 45 年前聽了格雷厄姆的課,一輩子都在研究這些東西,我要是用點心,收益率應該能超過 1% 吧?應該能做到吧?


我不想承受匯率風險,所以我必須投資以日元計價的標的,只能投資日本房地產或日本公司,收益率超過 1% 就行,因爲我的資金成本就是十年期利率 1%。我一直在找,還一個都沒找到,你說有意思不?日本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很低,大多數公司的資淨資產收益率只有 4% 到 6%。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本身都不賺錢,你也很難賺錢。


有的人能做到。我有個朋友,沃爾特•施洛斯,當年我們都爲格雷厄姆打工。我一开始买股票就這么买的,买那些股價遠遠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從定量分析上看非常便宜的股票,我把這種投資方法叫撿煙頭。在大街上四處溜達,看哪有煙頭可撿。最後發現了一個,上面帶着口水,看起來很惡心,但是還能抽一口,於是彎下腰把它撿起來,免費抽了一口。有的股票和別人扔的煙頭一樣。撿起來免費抽一口,扔掉,然後繼續在大街上四處溜達,接着撿。一點都不體面。撿煙頭的投資方法管用,但是用這種方法买的都是資產回報率很低的生意。

時間是好生意的朋友,爛生意的敵人。如果長期持有一個爛生意,就算买得再便宜,最後也只能取得很爛的收益。如果長期持有好生意,就算买得貴了一些,只要長期持有,還是會取得出色的收益。


我現在在日本沒找到值得买的好生意。或許日本公司需要改變一下文化,管理層應該更注重股東利益,更注重提高股票的回報率。別說現在日本的大多數公司收益率很低,連日本經濟繁榮的時候,也是如此。真是很奇怪,日本有不少公司佔領了巨大的市場,卻沒幾個值得投資的。日本公司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淨資產收益率太低,最後就出問題了。我們在日本還沒有投資。只要日元保持 1% 的利率,我們會接着找。




提問2:有傳言說您是救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买家之一,到底發生了什么,能給我們講講嗎?


巴菲特:最新一期的《財富》雜志,封面上是魯伯特•默多克,其中有一篇報道,講了我們是如何參與的。這件事非常耐人尋味。說來話長,我從我們开始參與時講起。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接到了一個電話,說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出大事了。那天晚上我要參加我孫女的生日聚會,然後要飛到西雅圖,和蓋茨一家乘船遊覽阿拉斯加,行程是 12 天。後來,我在船上,和外界聯系很困難。之前我也接到過幾次電話,但在周五下午接到的那個電話裏,我知道真是出大事了。我認識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那些人,和其中一些人還很熟,我臨時接手所羅門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當時都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要崩盤了,周末美聯儲派人進駐。從那個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三,美聯儲紐約分行組織了一次紓困行動,希望在聯邦政府不出錢的情況下能拯救長期資本,但是沒成功。我非常積極地參與這件事,但是船在峽谷之間航行,根本沒信號,我對看風景毫無興趣。船長說往那邊航行,也許能看到熊和鯨魚。我說哪有衛星信號往哪开。


周三上午我們給了一個報價。在和美聯儲紐約分行的比爾•麥克唐納談過之後,我們出價 2.5 億美元买入長期資本的淨資產,此外還將注資 37.5 億美元,其中伯克希爾出資 30 億,AIG 出資 7 億,高盛出資 3 億。我們提交了方案,但是只給對方很短的時間考慮。我們要买的是 1000 億美元的證券,價格瞬息萬變,但我們的出價是固定的,所以不可能給對方很長時間。


最後,投行的人把交易談成了。這件事很耐人尋味。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由來,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實在太令人感慨了,約翰•梅裏韋瑟、艾瑞克•羅森菲爾德、拉裏•希利布蘭德、格雷格•霍金斯、維克多•哈格哈尼,還有兩位諾貝爾獎桂冠得主羅伯特•默頓和邁倫•舒爾茲,把他們這 16 個人加起來,他們的智商該多高,隨便從哪家公司挑 16 個人出來,包括微軟,都沒法和他們比。第一,他們的智商高得不得了。第二,他們這 16 個人都是投資領域的老手。他們不是倒賣服裝發的家,然後來搞證券的。他們這 16 個人加起來,有三四百年的經驗了,一直都在投資這行摸爬滾打。第三,他們大多數人都幾乎把自己的整個身家財產都投入到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他們把自己的錢也投進去了。他們自己投了幾億的錢,而且智商高超,經驗老道,結果卻破產了。真是讓人感慨。


要讓我寫一本書的話,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聰明人怎么做蠢事》,我的合夥人說我的自傳可以叫這個名字。但是,我們從長期資本這件事能得到很多啓發。長期資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們。當我在所羅門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們幫過我。他們根本不是壞人。


但是他們爲了賺更多的錢,爲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裏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這不是傻是什么?絕對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爲了得到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甘愿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去冒險,哪能這么幹?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還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這樣的事。假設你遞給我一把槍,裏面有 1000 個彈倉、100 萬個彈倉,其中只有一個彈倉裏有一顆子彈,你說:“把槍對準你的太陽穴,扣一下扳機,你要多少錢?”我不幹。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幹。要是我贏了,我不需要那些錢;要是我輸了,結果不用說了。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領域,人們經常做這樣的事,都不經過大腦。


有一本很好的書,不是書好,是書名好。這是一本爛書,但是書名起得很好,是沃爾特•古特曼寫的,書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這個道理難道不是很簡單嗎?假設年初你有 1 億美元,如果不上槓杆,能賺 10%,上槓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賺 20%,年末時你有 1.1 億美元,還是 1.2 億美元,有區別嗎?沒一點區別。要是年末你死了,寫訃告的人可能有個筆誤,雖然你有 1.2 億,但他寫成了 1.1 億。多賺的錢有什么用?一點用沒有。對你、對你的家人,對別人,都沒用。


要是虧錢了的話,特別是給別人管錢,虧的不但是錢,而且顏面掃地、無地自容,把朋友的錢都虧了,沒臉見人。我真理解不了,怎么有人會像這 16 個人一樣,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卻做這樣的事,一定是瘋了。他們喫到了苦果,因爲他們太依賴外物了。我臨時掌管所羅門的時候,他們和我說,六西格瑪的事件、七西格瑪的事件傷不着他們。他們錯了。只看過去的情況,無法確定未來金融事件發生的概率。他們太依賴數學了,以爲知道了一只股票的貝塔系數,就知道了這只股票的風險。要我說,貝塔系數和股票的風險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會計算西格瑪,不代表你就知道破產的風險。我是這么想的,不知道現在他們是不是也這么想了。說真的,我都不愿意以長期資本爲例。我們都有一定的概率會攤上類似的事,我們都有盲點,或許是因爲我們了解了太多的細枝末節,把最關鍵的地方忽略了。亨利•考夫曼說過一句話:“破產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種是什么都知道的。”說起來,真是令人扼腕嘆息。(了解了太多的細枝末節,把最關鍵的地方忽略了)


同學們,引以爲戒。我們基本上沒借過錢,當然我們的保險公司裏有浮存金。但是我壓根沒借過錢。我只有 1 萬塊錢的時候都不借錢,不借錢不一樣嗎?我錢少的時候做投資也很开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萬、10 萬,還是 100 萬。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錢。


當年我錢很少,但我也沒盼着以後錢多了要過不一樣的生活。從衣食住行來看,你我之間有什么差別嗎?我們穿一樣的衣服,我們都能喝天賜的可口可樂,我們都能喫上麥當勞,還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們都住在冬暖夏涼的房子裏,我們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欖球賽。你在大電視上看,我也在大電視上看。我們的生活完全一樣,沒多大差別。要是你生了大病,會得到良好的治療。如果我得了大病,也會得到良好的治療。我們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我有一架小飛機,可以飛來飛去,我特別喜歡這架飛機,這是要花錢的。除了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說有什么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嗎?


我有一份我熱愛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歡的工作。當年我覺得賺 1,000 美元是一大筆錢的時候,我就喜歡我的工作。同學們,做你們喜歡的工作。要是你總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是爲了讓簡歷上的工作經歷更漂亮,那你真是糊塗了。有一次,我去做一個演講,來接我的是一個 28 歲的哈佛大學的學生。我聽他講完了他的工作經歷,覺得他很了不起。我問他:“以後你有什么打算?”他說:“等我 MBA 畢業後,可能先進一家咨詢公司,這樣能給簡歷增加一些分量。”我說:“你才 28 歲,已經有這么漂亮的工作經歷了,你的簡歷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你還接着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覺得有點像年輕的時候把性生活省下來,留到歲數大的時候再用嗎?


或早或晚,你們都應該开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我覺得我說的話,大家都聽明白了。各位畢業之後,挑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別爲了讓自己的簡歷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歡的。時間久了,你的喜好可能會變,但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早晨你會從牀上跳起來。我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爲格雷厄姆工作。我說我不要工資,格雷厄姆說我要的薪水太高了。我一直騷擾他。回到奧馬哈後,我做了三年股票經紀人,一直給格雷厄姆寫信,告訴他我發現的投資機會。最後,我終於得到了機會,在他手下工作了一兩年。那是一段寶貴的經歷。總之,我做的工作始終都是我喜歡的。你財富自由之後想做什么工作,現在就該做什么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做這樣的工作,你會很开心,能學到東西,能充滿激情。每天會從牀上跳起來,一天不工作都不行。或許以後你喜歡的東西會變,但是現在做你喜歡的工作,你會收獲很多。我根本不在乎工資是多少。不知怎么,扯得有點遠了。


總之,如果你現在有 1 塊錢,以爲將來有 2 塊錢的時候,自己能比現在過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錯了。你應該找到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別以爲賺 10 倍或 20 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帶到溝裏去。在不該借錢的時候借錢,或者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將來都沒地方买後悔藥。

提問3:您喜歡什么樣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先從能不能看懂开始,我用這一條篩選,90% 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我不懂的東西很多,好在我懂的東西足夠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公衆持股的。所有的美國公司,隨便挑。首先,有些東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東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樂,是我們都能看懂的,誰都能看懂。可口可樂這個產品從 1886 年起基本沒變過。可口可樂的生意很簡單,但是不容易。我不喜歡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會招來競爭對手。我喜歡有護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擁有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守護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備。我希望這座城堡周圍有寬廣的護城河。護城河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我們的汽車保險公司 GEICO 的護城河是低成本。


汽車保險是必須买的,每輛車都要买一份。我們沒辦法讓一個人买 20 份車險,但是他必須买一份。人們买車險看的是什么?看服務和價格。在大多數人眼裏,各家保險公司的服務大同小異,所以人們买車險最後主要看價格。因此我們必須是成本最低的,這是我們的護城河。只要我們的成本比競爭對手又低了一些,我們的護城河裏就多了一兩條鯊魚。如果你擁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不管什么時候,總會有人來進攻,要把城堡從你手裏搶走。我希望要的城堡是我能看懂的,而且城堡周圍要有護城河。

30 年前,伊士曼柯達的護城河和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一樣寬。那時候,你想給自己六個月大的孩子照一張相,希望 20 年後,50 年後,相片還能一樣清晰。你不是專業的攝影師,不知道照片到底能不能保留到 20 年或 50 年之後,只能選擇最值得信賴的膠卷公司。你要拍的照片對你有很重要的紀念意義,不能馬虎。柯達公司承諾今天拍的照片在 20 年到 50 年後仍然栩栩如生。30 年前,柯達深受人們的信任,柯達擁有護城河。柯達擁有的是心理份額,市場份額算什么,我說的是心理份額。柯達的黃色小盒子在整個美國、在全世界所有人的心裏都有一席之地,人們都知道柯達是最好的。這是用多少錢都买不來的。後來,柯達的護城河還在,但是卻被削弱了。


這不是喬治•費舍爾的錯,喬治做得很好,但柯達的護城河變窄了。柯達眼看着富士攻了過來,富士不斷地蠶食柯達的護城河。柯達眼看着富士成爲奧運會的贊助商。過去在人們心目中,只有柯達才能配得上拍攝奧運會,富士把柯達的光環搶走了。富士搶了柯達的聲譽,也搶走了柯達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額。富士逐漸开始和柯達平起平坐。


可口可樂沒這樣的遭遇。現在可口可樂的護城河比 30 年前更寬了。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你看不到它每天在加寬。但是每次可口可樂在某個國家投資开一家新工廠,新工廠不賺錢,要 20 年後才能賺錢,它的護城河都會變寬一點。萬事萬物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微小的改變,不是朝一個方向,就是另一個方向。十年後,我們就能看到明顯的區別。我經常對伯克希爾子公司的管理者說,加寬護城河。往護城河裏扔鱷魚、鯊魚,把競爭對手擋在外面。這要靠服務、靠產品質量、靠成本,有時候要靠專利或營業地點。我要找的就是這樣的生意。


在哪能找到這樣的生意呢?我從那些簡單的產品裏尋找好生意。像甲骨文、蓮花、微軟這些公司,我搞不懂它們的護城河十年之後會怎樣。蓋茨是我遇到過的最優秀的商業奇才,微軟也擁有巨大的領先優勢,但我真不知道微軟十年後會怎樣,無法確切地知道微軟的競爭對手十年後會怎樣。我知道口香糖生意十年後會怎樣。互聯網再怎么發展,都不會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好像沒什么能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肯定會有更多新品種的口香糖出現,但白箭和黃箭會消失嗎?不會。你給我 10 億美元,讓我去做口香糖生意,去挫挫箭牌的威風,我做不到。我就是這么思考生意的。我自己設想,要是我有 10 億美元,能傷着這家公司嗎?給我 100 億美元,讓我在全球和可口可樂競爭,我能傷着可口可樂嗎?我做不到。這樣的生意是好生意。


你要說給我一些錢,問我能不能傷着其他行業的一些公司,我知道怎么做。

我尋找的是簡單的生意,很容易理解,當前的經濟狀況良好,管理層德才兼備,這樣的生意,我能大概看出來它們十年後會怎樣。有的生意,我看不出來十年後會怎樣,我不买。一只股票,假設從明天起紐約股票交易所關門五年,我就不愿意持有了,這樣的股票,我不买。我买一家農場,五年裏沒人給我的農場報價,只要農場的生意好,我就开心。我买一個房子,五年裏沒人給我的房子報價,只要房子的回報率達到了我的預期,我就开心。人們买完股票後,第二天一早就盯着股價,看股價決定自己的投資做得好不好。糊塗到家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這是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價格不是高得離譜,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資股票就這么簡單。要买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买農場,你肯定买自己覺得合適的。沒什么復雜的。


這個思想不是我發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來的。我特別走運。19 歲的時候,我有幸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我六七歲的時候就對股票感興趣,11 歲時第一次买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勢圖、看成交量,做各種技術分析的計算,什么路子都試過。後來,我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書裏說,买股票,买的不是代碼,不是上躥下跳的報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轉變到這種思維方式以後,一切都理順了。道理很簡單。所以說,我們买我們能看懂的公司。在座的各位,沒有看不懂可口可樂公司的,但是某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呢,我敢說,在座的各位,沒一個能看懂的。今年在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我說要是我在商學院教課,期末考試時,我會出這樣的題目,告訴學生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信息,讓他們給這家公司估值。哪個學生給出了估值,我就給他不及格。(笑)


我不知道怎么給這樣的公司估值,從人們每天的行爲看,他們覺得自己能做到,买互聯網公司更刺激。有的人把买股票當成看賽馬,那無所謂了,但是如果你是在投資的話,投資是把資金投進去,確定將來能以合適的收益率收回資金。


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轉分享)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