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軸、斷架、自燃,難怪理想虧6個億

2022-08-24 05:01:52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8月15日,理想汽車公布了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實現182.9億元營收,同比增加112.4%;營虧損爲13.9億元,同比跌幅擴大47.5%;淨虧損達到6.41億元,超出市場此前預期的淨虧損5.1億元。

增收了,虧得卻越多了,從理論上來講,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的運營成本在不斷提高。成本的提高有可能是爲了擴大規模,也有可能是加大研發投入,但對於理想來說,以這兩點來解釋攀升的虧損似乎都不怎么適用。

整體來看,理想的症結分兩個層面。一方面在於外部,汽車行業消費疲軟、疫情導致行業供應鏈紊亂、行業競爭大幅加劇,受這些環境因素的影響,讓原本就飄搖的理想,如今的日子更加艱難了。

大環境並不是只針對理想,同一賽道內,仍可以看到問界等品牌的快速發展。理想的問題,更多還是出在內部。

比如其一直使用的增程式技術,在被不少行業內人士吐槽落後的情況下,理想依然持續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又比如針對產品矩陣不豐富的短板,“費盡心思”的上市了新車型L9,結果銷量不但不理想,反而出現了斷軸這樣的負面消息。

眼下,理想的日子並不那么理想。

內憂不斷

理想作爲增程式技術的代表車企,在緩解裏程焦慮以及可以掛綠牌的優勢下,俘獲了部分消費者。但由於這項技術的精進空間過於狹小,因此一定程度也限制了理想的發展。

有趣的是,根據理想財報顯示,二季度該公司研發費用達到15.3億元,同比增長134.4%,環比今年一季度的13.7億元,也有10%以上的增幅。

來源:理想財報

理想到底在研發什么?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增程式技術並不需要這么大的資金投入。而從消息面來看,研發純電車型或許解釋得通。

在理想2022年Q2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想表態:“理想汽車將於2023年推出第一款純電動車”。這不是理想第一次“官宣”要造純電車型。

無論是從基建、政策,還是產品維度各個方面考慮,車企想在新能源汽車的大战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得有純電車型。理想的想法的確是美好的,但純電市場的現狀卻是骨感的。

眼下純電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理想推出純電車型之前,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自主品牌、豪華品牌在純電領域也必然會有更多新進展。理想在去掉“沒有裏程焦慮”的標籤之後,又有多少消費者會去买單呢?

純電战略之外,提升汽車質量的可靠性,永遠是車企研發環節最底層的邏輯,而在研發方面“一騎絕塵”的理想似乎忘記了這一點,只顧着彌補產品矩陣不豐富的短板了。

今年四月,在李想“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和庫利南相比我們也完全不怕”的豪言壯語中,理想第二款車型L9正式上市。只可惜還未能來得及交付,產品質量問題就接踵而至。

來源:理想官網

7月16日,據媒體報道,一輛理想L9的試駕車空氣懸架出現問題,車輛左前輪陷於車身之中,無法正常行駛,疑似車輛急剎狀態下導致的空氣懸架發生斷裂。

7月26日,又有博主爆料稱,試駕員在演示加速過程中,突遇三道變二道,因反應不及時連撞幾十米護欄,導致理想L9再次斷軸。此外,該博主還曬出的截圖顯示,客戶稱理想L9主動剎車失效、前軸氣囊都爆了。並且車左側前保險槓碎裂,前臉毀壞嚴重。

來源:理想汽車官博

禍不單行,8月1日,一輛理想ONE又在四川樂雅高速發生意外,車輛起火最終被燒得只剩骨架。

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出現了多起質量問題,即便理想作何回應,消費者的信任度勢必會產生不可逆的下降。

一直以來,理想熱衷於給自家車型深烙“家”的標籤,講概念並沒什么不妥,在行業內也不新鮮。但“家”絕不是簡單地在車內掛個彩電、擺個沙發。動力和安全這些關鍵且基本的要素,才是“家”最重要底座。

外患不息

理想虧損的持續擴大,內部原因是核心,但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能忽略。

近年來,反復的疫情致使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穩定性不再自信,消費不斷趨於保守化,汽車這種大宗消費的需求自然會被打壓。

消費端萎靡,供應端情況也不樂觀。從去年芯片短缺漲價开始,汽車產業的鋼材、鋁材、電池輪番漲價,尤其是今年四月份長三角疫情,更是加劇了汽車供應鏈的惡化。

據鋅財經了解,理想汽車常州基地位於江蘇常州,同時理想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超過80%分布在長三角地區,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位於上海、江蘇昆山等地。

供應商無法供貨,甚至完全停工、停運,理想零部件庫存消化後,便無法繼續維持生產。這也直接導致理想4月交付量只有4167輛,創下今年以來月交付量新低。

理想汽車常州基地

此外,數十年來最高水平的通脹和持續上漲的油價,也在不斷地衝擊着汽車行業。

多重利空因素是既定事實,也是理想Q2財報中絕佳的擋箭牌。

據其財報顯示,2022年Q2理想汽車合計交付28687臺理想ONE,同環比分別+63.2%/-9.6%,理想表示主要是由於Q2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疫情因素影響供應鏈、主機廠生產及物流運輸。

而受鋰價上漲影響,理想汽車於2022年4月1日宣布漲價1.18萬元,但由於之前訂單未能及時交付,Q2仍然以漲價前訂單爲主,Q2汽車業務21.18%,同環比分別+2.5/-1.2pct,成本上漲疊加規模效應降低導致毛利率環比-1.1pct。

大環境的影響可以成爲理想虧損的正當理由之一,但絕對不是與競爭對手產生較大差距的有力依據,畢竟以上這些問題並非理想一家車企在承受,而是整個汽車行業共同面臨的困境。

理想銷量不理想的同時,賽道內又擠進來了更多的參賽者。

今年上半年以來,各大傳統車企相繼發布旗下新能源子品牌首款車型,比如長安旗下的阿維塔和深藍,在近日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

此外,小康旗下AITO問界M5、比亞迪唐同爲高端新能源SUV,這兩個品牌都採用混合動力系統,且售價與理想走量車型理想one接近,正在強勢搶佔這個高階汽車市場有限的份額。

當然,對於一個誕生僅僅7年的品牌說,理想的品牌形象還在塑造之中,產能也還在擴張。選擇豪華車市場有助於企業樹立高端品牌形象,未來再進入大衆市場走量銷售。

來源:理想官網

這樣的思維打法似乎沒什么問題,只是理想L9作爲一款45萬元以上的大型SUV,其本身就比20-30萬元的SUV賽道在市場規模上窄很多,再加上這個細分賽道中的消費者一般經濟實力在线,所以會更傾向於花更多錢選擇傳統一线豪華品牌。

對於理想來說,想靠一個L9就想改變用戶對高端品牌的追求,難免有些不切實際。

活着就好

造車是一項燒錢的工作,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造好車。

從早期的蔚來、威馬、小鵬、理想,到後來闖入的集度汽車、極星等品牌,所謂的新勢力品牌與跨界造車的企業,旗下產品問題可謂絡繹不絕,且集體處於虧損狀態。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是當前大部分新能源整車企業面臨的困局,理想自然沒有逃過。當缺錢成爲了主旋律,資本對理想的故事也將變得愈加挑剔。

對於一家帶有“科技”色彩的企業來說,資本市場看重的是其未來增長潛力。如果單靠一點營業額就能夠盈利了,說明這家企業在關鍵核心領域投入資源不足,將來增長潛力不大,不值得投資和持股。

所以理想要想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就必須要讓資本看到所謂的潛力,比如把研發環節投入佔比做大去虧損。無論理想是真的“重研發”還是有意“藏錢”,在資本的視角,只會認爲理想在憋一個大招。

這套玩法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頗有良效,因此對於Q2账面的淨虧損數據,理想也一如既往的在財報中解釋稱:這主要系研發人員增加導致僱員薪酬增加,以及理想對新車型研發投入的增加所致。

資本從不頭鐵,理想的解釋並不適用於所有資方。

8月16日,一向看好理想汽車的高瓴資本,旗下投資美股主體HHLR AdvisorsHHLR新买入了特斯拉和晶科能源控股,且繼續加倉大全新能源,但卻讓人意外的清倉了理想汽車。

高瓴選擇二季度清倉理想,無疑清在了高點之上。而在更多資本收割利潤之前,理想或許還能通過一份份“有道理”的成績單獲得輸血,但在一樁樁事故面前,消費者可不會任由理想收割。

在理想L9斷軸事故發生後,盡管理想以提升新車空氣彈簧質保方案到“與三電系統相同的8年16萬公裏”終結了這場鬧劇,但針對理想L9空氣懸架的質疑仍然未能完全打消。

另外值得一提,B站up主@車有法度Rico曾發布一條名爲《都冷靜!我發現了理想L9的大問題》的視頻,該視頻指出在理想L9轉彎時,推頭傾向會很嚴重,整體的底盤也會出現問題,容易出現單邊一只輪壓下去的情況。然而,該視頻僅隔一夜之後便被全網下架。

不久,順爲資本合夥人胡崢楠發文稱某現象級產品的一個視頻一夜被全網刪,也疑似指向理想L9。

來源:汽車行業大事件

把車禍處理成輿論事件,把測試視頻處理成“全網刪”,這對於其信譽與品牌力的損傷不可估量,看來,汽車之家出身的李想並沒有把媒體經驗帶到理想。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理想依然能夠找得到血、賣出去車,但資本不可能長久以往地聽故事、聽解釋,消費者也不可能對質量問題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活着就好,將成爲理想此後的新理想。

相關證券:
  • 理想汽車(LI)
  • 理想汽車-W(02015)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