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企如何爲綠色發展添磚加瓦?聯想集團樹立標杆

2022-11-11 02:00:19

隨着“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各領域的低碳轉型也逐步走上正軌。但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高昂的轉型成本,成爲實現綠色發展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近日,世界銀行集團(以下簡稱“世界銀行”)發布《中國國家氣候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直言中國需要17萬億美元的投資來實現淨零目標並過度到低碳經濟,該報告還強調了私營部門的參與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

低碳轉型的過程,既是一場技術攻堅战,也是一場資金實力的比拼。由此來看,以聯想集團爲代表的,同時具備深厚技術能力與雄厚資金實力的科技企業,是國家實現淨零目標並走上低碳經濟道路不可或缺的力量。

17萬億美元!綠色發展迫在眉睫

世界銀行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威脅着中國人口密集且經濟上至關重要的低地沿海城市。爲減輕氣候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國家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爲低碳轉型提供指引。“十四五”規劃就提出,到2035年,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峯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各個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爲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如《北京市碳達峯實施方案》就指出,要逐步理順外調綠電輸配、交易和消納機制,加強需求側管理,形成有利於促進綠色電力調入和消納的政策環境;《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則顯示,未來十年上海綠色出行體系將更加完善,貨運機構更加優化,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比例顯著提升,交通生態環境影響持續好轉。

可見,關於低碳轉型的政策體系已基本構建,並在持續完善中。但作爲人口大國和工業大國,中國的低碳轉型壓力依舊巨大,高昂的成本便是目前阻礙各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

按照世界銀行的表述,中國若要實現淨零目標並過度到低碳經濟,僅在電力和交通領域,就需要高達17萬億美元的投資,以發展綠色基礎設施和推動創新技術升級。

但在高昂投資的背後,也蕴藏着巨大的機會。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曾表示,能源系統轉型所需的投資“將會帶來以新能源、新科技爲基礎的新發展體系,會帶來新經濟增長點和更多就業機會。”

“聯想模式”,打造科技賦能樣本

對於低碳轉型過程中所需的巨額資金投入,國際金融公司亞太區域副總裁Ruth Horowitz認爲,“鑑於價格巨大,公共投資將不足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中國需要進行政策和監管改革,以刺激私營部門,充分挖掘投資和創新的潛力。”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也持有與Ruth Horowitz相同的看法,他在今年6月份的一個公开場合表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關鍵挑战是解決向低碳能源轉型的大量資金需求,需要私營部門加大資金投入。

企業既是碳排放大戶,更是低碳轉型的先頭軍。尤其是以聯想集團爲代表的科技企業,已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並正在通過持續的創新升級,積極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一方面,聯想集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致力於推動關鍵技術創新迭代。如聯想集團依托自身硬核科研實力,獨立研發的溫水水冷技術,匯集材料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等領域科研結晶,幫助解決數據中心散熱過程中能耗高的問題。數據顯示,溫水水冷技術的應用可減少對精密空調和系統風扇的需求,爲數據中心節約42%的能耗和間接碳排放。

另一方面,作爲綠色智能制造的樣本,聯想集團在武漢、合肥、天津等地打造了綠色工廠,其自主研發的智能排產系統,每年爲合肥聯寶工廠節省電力2696兆瓦時,可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排放;聯想集團旗下包括便攜式計算機、平板電腦、移動通信終端在內的10個系列產品,還在2022年入選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名單。

不僅如此,聯想集團還通過在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生產制造全生命周期中建立的整套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引導和帶動整個產業鏈上下遊共同進步,並對外賦能,通過硬件與軟件形成“軟硬兼施”的合力,助力千行百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在能源領域,聯想集團爲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提供了半自動焊機焊接智能管理系統,首批成果轉化就帶來了350萬元的產值,並爲各施工建設單位節省設備投資費用近200萬,在提質增效的同時降低生產環節能耗。

在電力領域,聯想集團爲國家電網提供以配電房爲中心,以電力物聯網爲手段的配電房智能監控解決方案。該方案不僅提升了配電站管控效率與準度,消除了配電環節的安全隱患,還大幅降低了能耗,加速了國家電網綠色發展的步伐。

低碳發展,既是國家战略發展需要,也關乎各領域、各企業的成長轉型。作爲深耕產業數十年,已具備強大實力積累的科技力量代表,聯想集團的綠色轉型實踐,不僅爲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也爲產業的升級帶來了多方面的賦能,成爲加速中國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