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蘋果帶着智能手機卷

2023-02-17 20:01:22

作者 | 林小白 即使是在年初手機廠商的動作也絲毫沒有放緩。 近期,蘋果罕見降價的消息在國內更是炸开了鍋。 在網上流出的一份來自蘋果授權經銷商 SUNPIE 的內部文件顯示,自 2 月 5 日-4月1日,蘋果所有授權經銷商門店的 iPhone 14 Pro和 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均下調 700 元。 很快有人發現,在iPhone 14Pro 和 iPhone 14ProMax 线下第三方銷售渠道已經提前做出了降價操作,而且降價力度與此次曝光的“下調700元”方案基本持平。 在线上第三方平臺降價也在同步進行,蘋果京東自營店顯示2 月 5 日-2 月 8 日期間,用戶通過領券抵扣的方式,iPhone 14 Pro、14 Pro Max 均享有抵扣優惠 800 元的活動,最低到手價分別爲 7199 元和 8199 元。此外,在蘇寧易購、“Apple授權專營店”小程序等電商平臺上也均出現了類似的優惠活動。 這次降價並非蘋果的常規操作。“以往降價一般都是電商平臺做活動,蘋果官方主動降價確實很少,就算有一般也是在新機發布後和年中大促多一些。”一位長期關注科技數碼的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從流出的消息來看,此次降價更多的是針對授權經銷商,蘋果官網和天貓官方旗艦店價格並沒有發生變化。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授權店對此次降價也不愿意,蘋果官方要求的,沒辦法。” 蘋果罕見降價後,國內手機品牌也沒闲着,中端市場的價格战已經打響。 2月7日,一加Ace 2正式發布,起售價2799元,並以12GB內存、256GB大容量存儲、驍龍8+機型直指以紅米K60爲代表的高性價比機型。 在發布會後的採訪中,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坦言“一加 Ace 2會倒逼友商降價”。 而在一加新品發布的一周後,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國際部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正式宣布,從2月13日10 點起,512GB大存儲 + 2K屏 + 無线充的K60價格爲 2999元起。 據悉,此前12GB+512GB版本的最初售價爲3299元,16GB+512GB版本爲3599元,此次降價幅度爲300元,降價後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爲2999和3299元。 中端機手機市場的爭奪愈演愈烈,2月13日,李傑在微博曬出一加Ace 2的銷售战績,並再次強調“產品不好降價也沒用。”2月17日凌晨,盧偉冰再次發文:“隨着512GB普及風暴,#K60# 又掀起一波熱銷!”

再往前,1月黑鯊手機遭到大量員工討薪,且被曝裁員比例高達80%。這似乎也在預示着國內手機市場正在加速洗牌。 賣不動的智能手機 事實上,降價對於蘋果而言是無奈之舉。 2023年第一財季(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蘋果營收1171.54億美元,同比下跌5%,是蘋果近4年以來的首次營收同比下滑。同時淨利潤299.98億美元,同比下跌13%。 具體來看,除了iPad和服務分別同比增長外,其他均處於下滑態勢,其中iPhone業務營收爲657.75億美元,同比下降8%,僅大中華區的淨銷售額下滑幅度高達239.05億美元。 庫克表示,業績的不理想主要是由於受到了強勢美元導致的外匯風險增加以及受疫情影響供應鏈也受到限制,特別是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供應遠低於計劃量。 因此2023年想要短期內提振銷量,降價或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畢竟此前iPhone 11系列和XR系列通過在電商渠道的降價銷量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有數據顯示,2019年1月13日採取降價促銷後,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天貓iPhone銷量暴漲76%,蘇寧銷量增幅更是達到了83%。 但在蘋果和特斯拉一樣憑借其高利潤優勢以價換量時,無疑進一步壓縮了國內高端機的生存空間。 Counterpoint Research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iPhone出貨量700萬部,利潤佔據了市場的85%,剩下的15%三星佔有12%,國產手機份額跌至3%左右。 2022年在中國市場蘋果的出貨量僅下滑了4%,國產手機品牌則下跌了兩成以上,這對於期望在2023上半年發力的國產高端機來說,市場優勢一定程度上被率先降價的蘋果搶佔。 而蘋果降價的背後是整體市場的需求收縮。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出貨量下降12%,達12億部,創下自2013以來的最差年度業績。全球智能手機營收下降9%至4090億美元,同樣也是自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蘋果的出貨量下跌13%,主要國產手機品牌下跌幅度均超兩成以上。 國內市場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具體來看,除榮耀市場份額實現了34.4%的增長以外,OPPO、vivo、小米市場份額下滑幅度均超過20%,分別爲28.2%、25.1%以及23.7%。 在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看來,2022年雖然國內手機市場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主要還是因爲市場飽和,換機周期加長,手機發展技術和創新有瓶頸等因素有關。 對此不少消費者也深有感觸,在新媒體從業者曉曉看來,一部手機平常只用來社交、看視頻,在沒有嚴重損壞的情況下用個三四年完全不是問題,“甚至用過之後還可以給家裏人繼續用”,曉曉表示。 而對手機有自己執着的張超來說,雖然現在手機可選機型多,但想买一個符合心意的依舊很難,“只想找個沒有屏幕挖孔性能還不錯的手機,真的太難了”。 如何不被擠下去? 2月16日,Counterpoint 再次發報告稱,在 2023 年初,自春節前开始銷售量迅速逐漸增長,達到 7 百萬以上,迎來了一個良好的开端。 但在整體市場收縮的背景下,背後的競爭注定會愈發激烈,2023年國內手機品牌如何確保不被擠下去? 或許正如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所說,在未來的發展中要一只手抓量確保活下來,同時另一只手對未來做持續的投資,堅定做高端。 “抓量”上,OPPO、小米早已準備就緒。 在2023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小米集團通過雷軍的一封內部信官宣了集團高層的人事架構調整:原小米集團總裁,聯合創始人王川正式退休,盧偉冰被晉升爲集團總裁,同時王曉雁、屈恆和馬驥被晉升爲集團副總裁。 雷軍在信中表示,此舉“宣告了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爲未來的持續發展做好了準備”。 有媒體稱,盧偉冰的再度晉升,正是小米在嚴峻環境下尋求“穩住基本盤”的操作。而結合近期盧偉冰宣布紅米K60降價,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說法。 去年年底,現任OPPO高級副總裁、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宣布OPPO正式开啓雙品牌時代:未來的一加將主要發力线上市場,和OPPO一道實現雙品牌的協同發展。 “抓量”或許能夠靠價格取勝,但想要在高端化做出突破並沒有這么容易。 手機的高端化離不开自研芯片,從2021年开始,國內手機廠商便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圖像處理器)芯片的研發中,如vivo推出自研獨立ISP芯片V1,目前已迭代至第三代;小米於2021年3月推出ISP澎湃C1,後續又推出了快充芯片澎湃P1和電池管理芯片澎湃G1;2022年12月OPPO也發布了影像專用芯片馬裏亞納MariSilicon Y。 雖然ISP芯片能夠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增加,但實現AP及SoC的研發才是最終目的。小米集團手機部ISP芯片架構師左坤隆也表示,將以澎湃C1爲起點,重新出發,回到手機SoC芯片的設計制造當中去。 但目前對於國內手機廠商來說研發SoC的難度極大,除華爲外,vivo、OPPO、小米、榮耀等尚不具備自研SoC的能力,並且面臨不確定性大以及人才短缺等各種挑战。 創道硬科技創始人步日欣在接受中國電子報採訪時表示,“手機廠商要自研手機SoC,除了在芯片領域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之外,還要求自己產品的量足夠大,支撐起自研芯片的生態。目前,全球也只有像蘋果、三星、華爲這樣的大廠商,有這樣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生態。” 此外,除了在國內市場發力外,手機廠商也在不斷加快對海外市場布局。 在經歷過銷量一路狂奔後,目前國內手機廠商海外增長亮紅燈。Canalys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銷量在五年來首次被三星反超。事實上,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自2021年底便一路下滑。 同時國內手機的海外市場份額也不斷受到挑战。根據Canalys發布的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可以看到,在全球5大手機廠商的份額僅只有三星和蘋果保持了正增長,國產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爲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2月15日OPPO Find N2 Flip折疊旗艦手機正式在英國發布,去年華爲Mate Xs2率先登陸英國市場。 憑借高端折疊機能幫OPPO們打开歐洲市場的大門嗎?

此內容爲鞭牛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