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攤上事了

2023-03-05 08:03:03

小米,攤上事了


以下文章來源於觀點 ,作者金石道人

觀點.

獨立觀點,全球思維,十萬emba同學的觀點匯集,超越精神世界的廣深高速。

來源:觀點


1、華爲起訴小米


華爲把小米給告了。


這應該是這幾天科技界最火的一件事了。事情得從一則公告說起,前幾天,中國知識產權報刊登了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受理公告。上面顯示,請求人華爲提出的被請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項專利的案件,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立案,立案時間爲2023年1月17日。



那么,小米到底侵犯了華爲啥專利,讓華爲這么上火?


從公告來看,這些專利分別是——


“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

“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

“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

“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


都是些專業名詞,聽起來比較晦澀,通俗點來說主要涉及4G/LTE技術、手機照相和解鎖技術等領域。


話說這些年,國際上的專利战其實早就开始了。三星、高通、蘋果、愛立信、諾基亞這些巨頭都曾卷入專利紛爭,諾基亞更是從2021年开始就在英國、德國、西班牙、印尼等多個地區向OPPO、vivo等中國廠商發起了訴訟。


如今,專利的較量已經蔓延到了國內。


2022年3月16日,華爲總裁任正非籤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匯報》會議紀要直言——


專利收費不能爲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愿意再投入研發了。



在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开幕式上,華爲常務董事余承東說的更直接——


在很多行業,尤其中國的一些企業,他們在抄襲我們的設計。包括我們的一些專利,大家用了也不給我們付專利費,直接用,然後還講成是他們自己的專利,甚至有些東西是直接抄。


在科技領域,專利战是科技企業技術實力的體現,也是其構築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說白了,華爲起訴小米,看重的不是能收多少錢,而是捍衛自己的行業話語權,證明自己的行業地位。



可以預見,華爲在專利問題上,還將繼續出擊,小米只是一個起點。


2、小米,到底有沒有核心技術?


看着輿論愈演愈烈,小米很快出來做了回應——


雙方就專利許可在積極談判。


言外之意就是,大家別急着起哄,我們還在談呢。這話聽着一團和氣,有種盡在掌控的感覺,但在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小米的底氣着實不太足。


拿華爲來說,根據南方都市報的消息,華爲已經連續五年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全球第一,2021年接近7000件,創造了PCT的歷史最高。截至2021年底,華爲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11萬件),其中90%以上專利爲發明專利。


時至今日,華爲擁有全球約10%的4G專利,約20%的5G、Wi-Fi 6和H.266專利,約30%的OTN和10G PON專利,以及約20%的IETF專利。



再看小米,他們此前對外發布的首部知識產權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的專利超過2.9萬項,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或地區。其中,小米的5G標準專利聲明份額位於全球第13位。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報告(2021)》也顯示,華爲、騰訊、OPPO排在前三,小米移動以1415件列第六位。



如果只看專利數量,小米似乎表現還不錯。但如果我們從研發投入來看,小米離頭部企業還有很大差距。


早在幾年前,雷軍就曾在內部直言“技術,事關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和引擎”,但2018年,小米依舊只拿出了58億元進行研發,這一數字只佔小米1749.2億元年營收的3.32%,遠低於華爲、百度、阿裏、騰訊、蘋果等企業。


圖源智東西


到了2021年,財報顯示,小米研發支出132億元,營收佔比爲4.01%。而同期華爲的研發費用是1427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22%。換句話說,小米的研發費用只有華爲的1/10左右,研發投入佔比只有華爲的1/5左右。


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一條鴻溝。


小米上市的時候,曾在招股書上表明,自己已實現了衆多技術突破,並且還儲存了16000多項專利。


但細看之下,這些所謂的“黑科技”都是些雞肋般的邊角料(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等),手機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小米長期處於起步階段。


當時易簡財經曾梳理過,在核心技術方面,小米的招股書顯示的基本是在外觀和系統UI方面的技術,而在芯片等重要技術上,小米並沒有任何的核心技術產品。


這些年來,由於技術研發上的短板,小米接連錯失了全面屏、自研芯片、折疊屏等行業先機,只能眼睜睜看着同行風口遨遊。


說起來,小米的技術短板很早就被詬病。早在2015年,深陷海外專利糾紛的小米就被經濟參考報指出——


核心技術缺失將成小米最大隱憂。



新浪科技更是言辭犀利——


小米始終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依舊是一家“外觀設計和組裝公司”。



華爲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只有實打實的資金投入才能真正地提升技術和競爭力,缺少核心技術的貼牌集成玩家將被逐漸淘汰。


3、風口,還能追多久?


往更深處看,小米的選擇來源於自身的氣質,而一家公司的氣質,往往和老板緊密相關。


如果只看個人成就的話,雷軍無疑是商業楷模。從高考狀元到武大高材生,從金山公司總經理到小米創始人,雷軍爲我們演繹了什么叫“开掛的人生”。



但從企業經營上看,雷軍似乎一直沒能擺脫“追風者”的宿命。在很多報道中,雷軍對“風口論”極爲推崇,他一直主張“順勢而爲”,他創建的投資機構就叫“順爲資本”,他那句名言傳遍了互聯網——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今天的雷軍,不僅是小米的老板,還是很多企業的幕後大佬。


根據Tech星球此前的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第一次投資以來,雷軍旗下已投出至少600家企業,包含多家上市公司,覆蓋IoT、文化娛樂、電商、金融等多個領域。從規模上看,雷軍的投資版圖在國內恐怕僅次於阿裏系和騰訊系。



雷布斯,已成爲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大佬。


但一路追風的雷軍,這兩年過得並不舒心。盡管投資版圖龐大,《福布斯》的2022中國內地富豪榜上,他的財富依然從179億美元下降至76億美元,降幅達到57%,縮水程度堪比一衆房地產大佬。


再看小米集團的股價,從2021年初的35塊一路跌到了現在的10來塊,跌幅超過60%。



這背後,小米的主業已經顯露疲態。2022年以來,小米已經連續3個季度出現衰退。數據顯示,2022年1-9月,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合計1.178億臺,比上年同期少賣了2840萬臺,同比下降19.4%。



當年號稱要“3年拿下全球第一”的小米手機,如今連第二都保不住了。


最後看雷軍親自掛帥、小米押上重注的造車事業。


盡管小米在營銷網絡、營銷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優勢。但要知道,造車不是賣,不是鋪开攤子就能幹,按照李斌的說法,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以上的資金準備。小米,能熬得過一輪輪的燒錢大战嗎?


按計劃,小米汽車最快也要2024年才能實現量產下线,到那時候,中國主流人羣的換車潮已近尾聲,小米能不能撈上一碗湯都很難說。


更重要的是,汽車可不比手機,是一個產業鏈相當長的重資產行業,尤其需要技術沉澱和資金投入。就算是特斯拉,如果不是上海的巨大支持,估計很難有如今的產量與成就。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