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配股百億募資,始祖鳥“落袋爲安”

2023-04-20 14:01:05

    作者張瀚文 編輯松壑

4月18日盤前,安踏發布公告稱,擬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1.19億股新股,預計募集118.02億港元。認購事項完成後,配售股份數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4.2%,扣除相關費用、成本及支出後,淨籌款預計約117.31億港元。募資用途一方面是爲償還安踏集團未償付的財務負債,另一方面作爲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公告發出當日,安踏股價下跌7.44%收於100.7港元/股,盤中一度跌至本次配售價和認購價99.18港元/股。

方正證券就此次配售募資動作發布研報,其認爲募資用途中除償還自身債務外,安踏18年曾在收AmerSports時提供13億歐元貸款擔保,該筆貸款將於23年償還,24年到期,出於財務安全考量提前預備資金。

這或意味着,2019年安踏斥巨資加槓杆收購的AmerSports有望在今年“落袋爲安”。這對如今的安踏有着非凡意義。

過去一年,安踏剛剛經歷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FILA“熄火”,全年營收略降1.4%,折扣影響其毛利率下滑了4.1%。要知道在2021年,FILA的營收增速還是25.1%。

另一邊,AmerSports旗下的始祖鳥和Salomon等品牌風頭正盛,前者定位中產,後者面向熱捧山系戶外穿搭的年輕人。2022年,Amer Sports爲安踏貢獻了240.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了21.8%,與隔壁李寧僅差了20億元,並且首次爲安踏集團貢獻了2800萬元的利潤。

至此,“下一個FILA在哪”的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在先後超過阿迪達斯、Nike後,晉江品牌安踏終於得以坐上中國運動品牌龍頭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丁世忠和他的安踏做對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

一場豪賭的代價

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普遍有在企業關鍵節點大膽做出選擇的能力,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毓羣將這種能力歸爲“賭性”,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掛着“賭性堅強”的招牌。

這四個字用來形容曾毓羣的福建老鄉丁世忠也並無違和,安踏對AmerSports的收購也像是一場豪賭。

2019年,安踏牽手方源資本、Lululemon創始人Chip Wilson、騰訊等組成的財團完成對AmerSports的收購。

當時安踏账上僅有92億的現金,在交易中加了不少槓杆:先是在2017年以閃電配售的形式籌得33.94億元注入參與收購的財團,緊接着又爲並購項目中的13 億歐元(約合101.6億人民幣)貸款提供全額擔保,這直接導致安踏當年账面上的銀行貸款欄目增至80億元,推升其資產負債率從7.3%增至22.3%,並給財務上帶來持續的壓力。

爲了緩解債務壓力和優化財務結構,安踏於2020年初在新交所發行五年期價值約10億歐元的零息可轉債。但可轉債作爲一種融資手段,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也是負債類目,與安踏每年到期的銀行貸款一並帶來相應的流動性壓力。

2022年,安踏的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51.42%提高至83.58%。其中借貸類目佔流動負債的46.6%,達到121.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7.48億元,翻了近7倍。

借貸類目下,2022年安踏出現了到期銀行貸款29.59億元,同比增長317.9%,非到期銀行貸款清零,但出現了價值72.12億元的可轉換債券借貸。

或許正是上述流動性壓力,才構成了安踏的又一次配售募資動作。

據國盛證券整理,截至2022年報,安踏的負債總額爲313.56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ASHoldings(持有AmerSports的合資公司)負債總額爲367.76億元人民幣。按照華泰證券研報的說法,募集資金不會用於償還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而可能用於償還收購Amer Sports的JV公司13億歐元的債務(約合98億人民幣),金額上與募資款項約117.31億港元一致。

勇敢者遊戲

在後視鏡裏回看安踏成爲中國市場龍頭,無論是籤約奧運冠軍,還是壓中FILA、加槓杆收購AmerSports,都是專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1987年,17歲的丁世忠帶着父親給的1萬塊錢和600雙運動鞋只身北上北京賣鞋。當時丁世忠發現盡管自家生產的鞋子質量更好,但有品牌的鞋子比自己帶來的“白牌貨”貴一倍還多,也更受歡迎。這是丁世忠第一次認識到品牌的價值。

於是在建立安踏品牌後的1999年,丁世忠力排衆議,拿出公司全年利潤的1/5,斥資80萬籤下孔令輝作爲形象代言人。在那個5000元/平就要被媒體追問“北京房價爲什么這么貴?”的年代,80萬足以在北京三環买下一套大三居。

籤下孔令輝後,安踏的市場反響卻是平平,眼看80萬的籤約費要打水飄,高管問責的話就到嘴邊了,丁世忠再一次力排衆議,拿出300萬去央視打廣告。適逢2000年孔令輝在悉尼奧運會男單比賽中奪冠拿下大滿貫,一時風頭無兩,丁的第一次豪賭收獲了豐厚的回報,帶動當年安踏的銷售額翻了10倍至2億元。

後來,安踏的“專業明星運動員代言+CCTV”營銷模式被國產運動品牌紛紛相仿,CCTV5一度被外界戲稱爲“晉江頻道”。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成了行業的重磅催化劑。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薩馬蘭奇念出了“北京”時,舉國歡騰。

2008年,行業的盛宴被推至高潮。這一年,財大氣粗的阿迪達斯拿下了奧運會官方贊助,但出盡風頭的是在开幕式上飛躍着點燃聖火的李寧。直觀反應在財報上,第二年李寧的營收成功反超阿迪達斯中國,牢牢把持着國產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

眼看李寧喫到“奧運紅利”賺得盆滿鉢滿,在2009年,丁世忠再度出手——安踏接棒阿迪達斯成了官方合作夥伴。當時有媒體報道安踏付出的代價是6億元,花了前一年安踏淨利潤的近70%。據媒體報道,當時安踏內部也不乏反對的聲音,對此丁世忠的表態是:“(不贊助中國奧委會)你告訴我該怎么辦?”

據中信建投研報數據,2010年,安踏的門店數量超過李寧,達到近8700家,四年間翻了一倍還多。

丁世忠當然知道該怎么辦。3個月後,丁世忠把上一年剩下的30%利潤給花了,斥資3.32億元收購意大利百年品牌FILA的中國商標所有權、卡位高端運動時尚賽道。

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在安踏买下FILA中國的使用權之前,李寧才剛剛放棄了當時運動時尚賽道的龍頭品牌Kappa,聚焦在李寧品牌上,李寧與安踏命運的分野早在那時就埋下了草蛇灰线。

長成Nike的模樣

顯而易見,丁世忠掌舵的安踏越來越像全球運動服飾龍頭Nike了。

有人曾經問過丁世忠一個問題:如果有機會向菲爾奈特提問,你會問些什么?丁世忠的問題是“安踏若來美國經營,你有辦法將它做大嗎?”彼時丁世忠的心中有一個做全球生意的愿景。

近兩年,增勢迅猛的安踏在中國市場接連超越阿迪達斯、Nike,率先實現了國貨的逆襲,安踏是怎么做到的?

在關於安踏策略的公开的報道中,被多次提及的是“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運營策略,其中多品牌運營是安踏得以在過去十年間營收翻了7倍的重要原因。

2009年收購FILA後,安踏對其的品牌定位始終是高端時尚運動品牌,由此卡位高端價格帶,解決了主品牌價格難以上探的問題。

FILA也成爲迄今爲止安踏質地最好的一塊資產:2021全年,FILA貢獻218.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5.1%,佔了安踏全年營收近半壁江山,2022年佔比仍達到40%。

當時一手操辦收購FILA的現任AmerSports的CEO鄭捷公开表示“安踏未來一定會是一個多品牌的公司”。

原因不難理解,全球龍頭Nike的答案已經擺在那給安踏抄了——通過收購或孵化不同細分品類的品牌,以實現多方押注、切入不同細分品類的效果。

其中最爲著名的案例是,2003年,Nike收購破產的Converse,利用其卡位時尚休闲賽道,如今Converse已成爲能貢獻年營收超20億美元的現金奶牛。而細分品類中長出巨頭的案例中,最爲知名的是切入瑜伽褲市場的Lululemon,如今已經成爲瑜伽褲的代名詞,市值超過400億美元。

而安踏收購AmerSports的奧妙正在於此:AmerSports旗下的始祖鳥來自加拿大,主打戶外活動,被譽爲“衝鋒衣中的愛馬仕”;Wilson則是專業的球類運動設備制造商,該品牌產品也是NBA的官方比賽用球;如今被年輕人熱捧的Salomon則是做滑雪器材起家......

想到這些,再看FILA放慢的增速,丁世忠想必也會釋懷。因爲大衆消費品與潮流的關系天然相悖,被熱捧然後被消費者拋棄的時尚品牌數不勝數,阿迪達斯庫房裏賣不出去的Yeezy鞋就是最好的例證。而搶先一步在市場容量超2000億的戶外運動用品市場布局的AmerSports顯然有更多機會。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勇敢者的遊戲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