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自高點暴跌70%!已實現商業化的微創機器人-B何時盈利?

2023-05-10 23:00:55

2021年11月2日上市沒多久之後,微創機器人-B(02252.HK)就迎來了自己的股價巔峯,最高時一度漲到了73.45港元/股。不過,巔峯過後便是落寞,其股價就此陷入了漫長的下跌之中,至2023年5月10日已從最高點累跌超70%。

股價表現如此萎靡,這家生物科技企業的基本面情況又如何?

多款手術機器人已上市,業績虧損持續擴大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機器人”)是微創醫療(00853.HK)旗下子集團,2014年啓動研發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作爲微創集團的內部孵化項目),2015年在中國成立公司,开始公司化運營,並啓動研發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此後於2021年11月2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據介紹,微創機器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業務覆蓋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和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已積累數款處於不同研發、臨牀、注冊及商業化階段的產品。其中,三款旗艦產品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蜻蜓眼、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骨科手術機器人鴻鵠均已通過綠色通道獲得上市批準。

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公司的營收算是處於增長狀態,2021年時僅爲215萬元(如非特指,以下元均指人民幣),到了2022年則同比飆增904.79%至2160.3萬元,增幅亮眼,但規模依然太小。

而在盈利方面,微創機器人的歸母淨利潤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額在持續擴大,於2022年其歸母淨利潤虧損達到了11.4億元,同比擴大95.53%。

微創機器人2022年在營收錄得增長的基礎上卻迎來了淨虧損擴大是因爲去年是該公司手術機器人核心產品的銷售元年。

據悉,在2022年,其核心產品圖邁實現五臺中標,並完成首臺商業化裝機。與此同時,鴻鵠則於期內先後在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個全球主要市場獲證,並實現首臺國內中標;在海外市場,鴻鵠在美國順利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而國際合作开發產品Mona Lisa成功开拓中國臺灣市場,並達成首臺銷售。

另外,2022年,蜻蜓眼的商業化推廣亦在有序推進,實現銷售量及收入的快速增長。

總的來看,產品實現商業化帶來了營收的大幅增長,同時商業化元年微創機器人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均有較大提升進而導致了其2022年的虧損擴大。

賽道優質但亦存問題,微創機器人何時盈利?

和港股市場的衆多生物科技企業一樣,何時實現盈利也是微創機器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就行業而言,手術機器人是近年來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最重要的創新突破之一,具有較高的臨牀價值,可有效提升手術精準度和穩定性,縮短患者術後恢復周期,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有效縮短外科醫生的學習曲线,減少術者的輻射暴露等。

從全球範圍來看,隨着手術機器人產業不斷發展,手術機器人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將於2025年達到285.1億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爲27.1%;而至203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619.0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爲16.8%。

中國的手術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憑借中國患者人數衆多,對手術機器人的需求旺盛,再加上扶持政策,手術機器人在中國有着廣闊的市場潛力和快速增長空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將於2025年達到人民幣174.7億元,2021年至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爲42.9%;而至203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將達到人民幣709.5億元,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爲32.3%,增速較之全年手術機器人市場更勝一籌。

因此可以說,手術機器人是一條前景向好的優質賽道。

不過,手術機器人領域前景雖然遠大,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一方面,此前手術機器人存在收費標準不明確,經常引發一些爭議。不過,這方面已經有所改善,2022年湖南下發《關於規範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使用和收費行爲的通知》,規定手術機器人輔助骨科、頭頸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手術操作,統一作爲手術價格項目的“加收項”進行收費。

與此同時,手術機器人進院的費用較高,不僅採購費用高昂,還需配備相應的操作團隊、改建手術室等;而且國內患者對於手術機器人的接受程度也有待提升。綜合下來,對於醫院來說,存在投入後收益難以預期的問題。

此外,手術機器人多個細分領域是一個進口品牌壟斷市場,國內廠商由於起步較晚,雖然進步快,但領跑的主要還是國外巨頭。

包括上述在內的一些問題也導致了國產手術機器人廠商的盈利困境。

據了解,近些年來,港A兩市有多家手術機器人廠商實現上市,包括天智航-U(688277.SH)、威高骨科(688161.SH)、潤邁德-B(02297.HK)等。

還有一些即將上市或者打算上市的國產機器人廠商,如精鋒醫療、術銳機器人、思哲睿、鍵嘉醫療等。

從披露的資料來看,這些國產機器人廠商的盈利狀況大多不怎么好。其中,潤邁德-B在2022年虧損了13.4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12.42%;天智航-U 2022年虧損了1.1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8.34%。

綜合而言,手術機器人的行業前景廣闊,且國內市場較全球市場增長得更快,另外該領域還存在着國產替代的需求,對於國產手術機器人龍頭來說這是一條很優質的賽道。

只不過,由於上述一些問題的存在,國產手術機器人廠商存在着盈利難的困境,而隨着這些問題的逐漸解決,以微創機器人爲代表的一批國產廠商有望迎來加速放量,並逐漸實現盈利。

此外,由於國外起步早,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國內廠商借助價格優勢推進的全球化布局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點,這對於微創機器人等國產廠商實現盈利也有重要影響。

作者:雲知風起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