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如何讓患者成功跨過五年關鍵“坎”?

2023-09-11 23:00:23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季媛媛

編輯/徐   旭

圖 片/圖  蟲


 

 9月是巢癌防治宣傳月。隨着現代女性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婦科腫瘤正呈現年輕化的發病趨勢,以往好發於高齡女性的各種婦科腫瘤,現在也常見於未孕的年輕女性。作爲一種常見的婦科腫瘤,在中國,巢腫瘤發生於任何年齡,是女性健康的“隱形炸彈”。 

根據臨牀數據顯示,巢癌早期臨牀症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且由於巢位於盆腔深部,早期腫瘤在盆腔檢查中難以察覺,早期診斷率低,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爲晚期。在臨牀上,約70%的巢癌患者確診時已處於晚期,經標準化治療後復發風險較高,70%的患者在2~3年內復發,5年生存率僅約40%。近年來,中國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有所提高,復發情況也有所改善。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瘤科主任堯良清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表示,巢癌是婦科死亡率最高的腫瘤,容易在肝髒脾髒等器官四處轉移。對於巢癌患者而言,跨越5年意味着跨過了一道重要的“坎”,有機會去實現更長生存並回歸生活。然而在過去,我們見到了太多晚期巢癌患者疲於同疾病展开“拉鋸战”,因爲她們不僅僅需要承擔治療過程中肉體上的痛苦,更要面臨極高的由復發及死亡率所帶來的精神負擔。

“有相當一部分巢癌患者,在確診後往往存在恐懼、緊張、不安,甚至抗拒等多種心理反應。因此,一方面,臨牀的婦瘤醫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突破、探索如何更好地爲患者提供專病化的醫療服務,並努力提升專業能力,以減輕患者的診療痛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和心理支持,進行積極的溝通,鼓勵她們跨越5年生存期這道有着重要意義的‘坎’。我想,這兩者缺一不可,對患者都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堯良清說。

5年生存率僅40%

巢癌被稱爲“婦癌之王”、“沉默的隱形殺手”。這句話背後也同時意味着,要時刻警惕巢癌的高危因素和早期“信號”。

據了解,巢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家族史是巢癌最大的危險因素;二是,從未生育過或>35歲懷孕或第一次生產;三是,使用促生殖藥;四是,絕經後使用激素替代治療;五是,肥胖。如果發現月經紊亂;腹部、盆腔疼痛;腹脹、水腫、持續脹氣惡心;便祕、尿頻等症狀,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對於諸多患者而言,巢癌是人生的一道“坎”。來自河南鄭州的王樂(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從一個月前被診斷出患有巢癌後,每天都活在極度恐懼中,膽小的她擔心下一秒就無法繼續自己的人生。“我總感覺自己體內藏着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王樂時常在想,如果自己當初沒有參加公司體檢,不知道這顆炸彈的存在,是否會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起碼不用時刻擔心自己不知不覺的死去。

一個月前,王樂參加公司體檢後,被醫生嚴肅地告知:左側的盆腔出現了包塊。而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巢腫瘤標志物CA125飆升超過1000U/L,醫生反復檢查,最終確診王樂患上了巢癌,並屬於巢癌中晚期患者。

有華東地區臨牀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大約70%-80%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是3到4期。且腫瘤分期越晚,預後越差,生存期、存活期就越差,所以巢癌通常也被稱爲“沉默的殺手”。

“巢在女性的盆腔深部,位於深部的腫瘤早期症狀非常不典型,只有腫瘤慢慢從深部侵襲,轉移到腹腔其它位置才會有一些典型症狀,包括產生大量的腹水、腹脹,以及惡液質致消瘦等。”上述臨牀專家說,巢癌不像宮頸癌有一些症狀,可以早期篩查,巢本身就很小,在盆腔的深處,無法直接窺視,給篩查帶來困難。全球75%以上的巢癌患者發現時,都已經是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

自從確診後,王樂總是擔心不已。“害怕是沒有用的,不能讓自己一直處於強烈的復發恐懼之中。相信醫學和醫生,積極配合、堅持規範化的維持治療,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我們一定不會被輕易打敗!”在“看見巢躍奇跡”巢癌患者關愛公益攝影展上,來自上海的巢癌患者代表萬女士(化名)說道。

堯良清指出,在中國,巢癌雖然發病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症中居第三位,但死亡率是最高的。中國每年的發病接近6萬例,但每年死亡人數也接近5萬例,死亡率非常高。主要由於,一方面,巢位於女性盆腔深處,早期非常難診斷,大概有3/4的女性在診斷時已經是晚期。越晚期,治療的效果越差,這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一旦發生晚期,盆腹腔都是廣泛轉移,會轉移到肝、肺、頸部,轉移之後要求MDT團隊手術做到徹底,對醫生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在歐洲,醫學比較發達的地區統計,在三、四期能做幹淨的比例不到50%,也就是說有一半患者手術達不到理想狀態。”堯良清說。

另一方面,患者治療後的患者比較容易出現鉑耐藥。通常,臨牀認爲鉑是巢癌的一线用藥,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巢癌的患者再次復發後,往往容易出現鉑耐藥。一旦出現鉑耐藥,二线化療藥總有效率往往小於20%。也就是說,有35%~50%的患者在用藥期間,二线化療藥治療下病情繼續進展。

目前,精準靶向藥物出現後,已大幅度延長患者的無瘤生存期,爲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生存獲益。而隨着患者的無瘤生存期越長,後續獲得治療的機會越大,治療方法選擇也就越多。

急需規範化的維持治療

但盡管如此,也有相當一部分巢癌患者會面臨復發的挑战。這也使得,“5”, 這一對於常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對於巢癌患者和臨牀醫生,確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好比一道“生命之坎”。

《2023中國巢癌診療現狀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5萬例新發患者,70%的患者會在初次治療後的兩三年內復發,並且隨着復發次數增加,患者面臨越來越短的緩解期,因此我國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40%左右,低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總體目標。

巢癌治療作爲一場持久战,延緩復發是延長生存時間的關鍵。如何實現延長生存期的目標?

近年來,隨着臨牀研究的深入和規範化診療的全面踐行,基因檢測如BRCA及HRD檢測技術的日益普及,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推動巢癌邁入精準治療時代。“手術+化療+維持治療”三駕馬車的全程管理治療模式,使我國有越來越多的巢癌患者從中受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在醫生的治療和家庭的支持下跨越5年生存,甚至實現了更長時間的生存奇跡。

堯良清介紹,現在巢癌主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化療+靶向(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這也是巢癌目前最新、最合適的治療模式。但是在使用這一治療方案之前,推薦患者進行基因檢測。目前認爲,上皮性的高級別漿液巢癌是巢癌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國際婦瘤科的共識認爲這是一個基因突變的疾病,有很多種基因突變都會導致巢癌。

“國際指南都是建議對巢癌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以發現不同類型的基因突變,從而推薦相應的靶向藥物(指導巢癌患者後續治療方案選擇及預後判斷,從而實現巢癌治療的個體化及精準化)。比如,目前巢癌上皮性高級別漿液癌,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就是BRCA基因突變。如果是BRCA基因突變,患者前期做到滿意的手術(前期手術做到R0),再進行規範的化療,使用靶向藥治療使得患者生存期可以明顯延長。”堯良清強調,基於這樣的考量,建議巢癌患者做精準治療前,都應該做一個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是一級預防中的最優選擇。在所有影響巢癌發病的因素中,遺傳基因的突變是目前已知的最爲重要的危險因素。通常,高危患者如攜帶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應定期進行體檢篩查,在完成生育後可考慮預防性切除手術。而基因檢測能指導巢癌患者後續治療方案選擇及預後判斷,從而實現巢癌治療的個體化及精準化。BRCA基因突變的巢癌患者能從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中獲益最大,其次是HRD陽性患者。

上述臨牀專家還強調,從臨牀的角度來看,巢癌講究全程管理,具體是指從疾病診斷开始至患者死亡的整個疾病過程中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隨着腫瘤學的發展、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新藥物的不斷研發,巢癌治療由既往的手術+化療傳統模式逐漸優化爲手術+化療+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的三段式管理模式,診療水平不斷提高,患者生存期越來越長。“醫生需要從疾病診斷开始,到治療乃至術後隨診及維持治療整個環節中,進行全方位介入。”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衛健委積極推動巢癌診療規範化進程,制定《巢癌診療規範》、《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中國巢上皮性癌維持治療指南(2022年版)》等一系列規範,發展“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切實舉措落實巢癌患者臨牀獲益。

“當前,巢癌治療已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是延長生存的關鍵。醫生和患者都要把巢癌當作一種慢性病,要放緩心態,學會和疾病相處。”上述臨牀專家說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