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自曝業績變臉,緊急回應能否挽救股價?

2023-12-14 20:00:30


千億巨頭上演“危情48小時”。

作者 | 武麗娟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這幾天藥明生物(2269.HK)有點忙。

先是發了一個業績不及預期的“利空”消息,股價2天下跌31%,又緊急公告,公司擬回購最多4.248億股股份,回購金額不超過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12月6日股價有了止跌跡象,收盤小幅反彈。3天之內,CXO(醫藥外包)龍頭企業藥明生物在港股市場拉了一波存在感。

藥明生物股價在2021年7月曾達歷史高峯148港元/股,截至12月8日,報收29.35港元/股,市值1249億港元,股價距最高點下跌80%。


自曝業績要“變臉”,48小時股價下跌超31%


12月4日早間,藥明生物在港交所發布公告,提示投資者關注公司網站發布的公司最新業務信息。這則信息內容是,由於兩大業務收入減少,公司2023年整體收入或不及預期。此外,新產能爬坡以及收入增速放緩均將導致公司利潤下降。同時,藥明生物還預計,生物技術行業未來兩年或個位數增長。

業績下修的PPT一公布,二級市場反應迅速。12月4日藥明生物低开12.76%,隨後迅速下挫,跌幅一度接近24%,與交易所緊急溝通後,10點49分臨時停牌至收盤,日內跌幅也被定格在23.79%,當日市值縮水超400億港元

而藥明生物作爲港股醫藥公司的風向標,相關板塊也跟風下跌,包括藥明康德(2359.HK)、泰格醫藥(3347.HK)、凱萊英(6821.HK)等在內的生物醫藥企業的股價也跌跌不休。

12月4日晚間,藥明生物又發布公告,表示集團的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維持強勁勢頭,且其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並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動。12月5日起股票恢復买賣。

不過,12月5日復牌交易,當日藥明生物延續跌勢,收盤下跌8.45%,48小時跌超30%。

然後,藥明生物慌了。12月6日,一早公布了一則公告,擬以不低於6億美元(43億人民幣),回購股份佔股東周年大會當日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

“大手筆”的回購提振了市場信心。12月6日,藥明生物股價止跌,收盤實現小幅上漲;12月7日延續跌勢,報收29.95元/股,總市值爲1275億港元,較其市值高峯5300億港元蒸發40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683億元),跌超75%

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執行院長王兆江表示,由於上市企業的業績、業績增速和估值成正相關關系,行業成長速度預期高時,市場就愿意給企業更高的市盈率估值,反之下調估值。此次藥明生物管理層主動調低業務指引,這會引發一些對業績預期較高的投資者拋售股票,進而導致股價下跌。

藥明生物是公募基金重倉股,市值的蒸發也讓機構投資者很受傷。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42家基金公司旗下共137只基金重倉藥明生物,包括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謝治宇等管理的興全合宜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旗下基金。

王兆江認爲,回購主要是給投資者信心,以免恐慌性拋售繼續。港股是一個成熟型投資市場,一旦投資者獲得業績利空信息,股價在交易市場中反應會很快,不過藥明生物管理的做法也是對投資者負責。如果不客觀反映,很可能會失去投資者的信任,導致未來股價更大幅度的下跌,甚至企業融資不暢,股價長期萎靡。


兩大業務增長受阻,受困海外訂單減少?


根據其信息報告,藥明生物業績預期的下調,主要源自於藥物开發(D端)、生產(M端)的收入下降,而藥物發現(R端)、藥明合聯(XDC)/藥明海德(疫苗)符合預期。

來源:藥明生物官網

首先是藥物开發(D)受行業投融資影響收入增速低於預期,預計影響3億美金收入。藥明生物全年設定了120個新增分子的目標,但上半年只完成了46個新訂單,大幅低於預期。盡管下半年的訂單增長有所恢復,但截至11月30日,新籤訂單總量只達到91個,離設定目標還有差距。

藥物开發(D端)業務部分只有今年上半年的新籤訂單能夠在當年貢獻業績,雖然下半年訂單量有所恢復,但這些訂單無法爲年內業績作出實質性貢獻。“主要由於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標新增120個項目顯然過於激進,預期D端營收下降18%—20%。”藥明生物表示。

其次是三個來自大藥企的重磅藥延期,影響約1億美元收入

最後是海外工廠運營,造成1億美金左右毛利損失

藥明生物提到,公司投資於全球產能以支持未來增長,這些全球基地的產能爬坡導致2023年毛利減少1億美元,新產能爬坡以及收入增速放緩均將導致公司利潤下降,此項也超出市場預期。

來源:藥明生物官網

藥明生物還提到了對行業的判斷,因生物技術融資影響,今年新增項目較去年明顯下降,預計行業未來兩年或僅有個位數增長。

北京一家券商醫藥首席分析師表示,行業景氣度確實是和投融資相關的,而新藥研發投融資的數據,也具有周期成長性。特別是美國過去兩年加息對創新藥一、二級市場影響蠻大。從傳導鏈條來看,二級不行,一級就不行,一級不行就會延伸到外包這塊兒不行。創新藥的CXO業務確實是有周期成長性,不過現在處於周期的尾聲。

2022年國內創新藥市場確實出現了下滑態勢,據公开資料顯示,2022年I類創新藥申請946個品種,其中化藥申請452個品種,同比減少12.0%;中藥申請42個品種,同比減少19.2%;生物制品申請452個品種,同比增長8.3%。在此背景下,相關CXO公司訂單變少也在所難免。

而在藥明生物今年一季度財報中顯示,海外市場訂單數量也有減少。據韓國CXO企業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官網,其在2022年綜合營收達3萬億韓元,營業利潤達9836億韓元,創歷史新高,且同比均實現翻倍。藥明生物此前曾公开表示,公司部分項目也是三星生物以20%、30%的低價想搶的項目。也有分析認爲,藥明生物業務下滑或許和三星生物搶奪海外訂單有關。

不過,在12月7日媒體溝通會議上,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對藥明生物與三星生物的業務模式進行了比較。

據《第一財經》報道,藥明生物業務增長的三駕馬車,主要是藥物發現(R)、藥物开發(D)、生產(M)這三大業務板塊,而三星生物主要以生產爲主,其余兩個板塊幾乎沒有業務。陳智勝表示,藥明生物跟三星生物競爭的話,主要在生產這塊。以前公司在生產上沒有產能,近幾年才剛开始和三星生物直接競爭。目前生產業務佔據公司收入一半,在全球市場份額約7%,三星生物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是20%左右。陳智勝表示,生物技術投融資環境主要影響的是藥物發現和藥物开發業務,對生產業務影響很小,這也是爲什么三星生物受到影響較小的原因

作爲亞洲地區的兩家CDMO(新型研發生產的外包模式)新貴,藥明生物常常被和三星生物做對比。

有意思的是,就在藥明生物預期2023年營收增長10%之際,12月6日,三星生物發布2023年三季度業績:當季營收超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6億元),達到了2011年創業以來的首次突破;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86%的增長,達到24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08億元),預計2023全年將能實現20%的收入增長。而三星生物2022年營業收入約合人民幣168億元,就已經超過了藥明生物

從財務數據來看,藥明生物確實業績增速放緩。2022年,公司收入152.69億元,同比增長48.4%;毛利67.24億元,同比增長39.2%。2023上半年,藥明生物收入同比增加17.8%至84.9億元,毛利同比增加4.3%至35.6億元。2017年-2022年,其歸母淨利潤增速則分別爲79.05%、149.61%、60.77%、66.59%、100.63%、30.45%,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59%。

來源:Wind

不過,藥明生物仍對未來前景保持樂觀,預計2023年實現整體收入約10%增長,並將繼續投資提升能力及產能,以在2024年及2025年保持強勁的毛利率及增長率。2023年毛利率及增長率最具挑战,並預期於2024年下半年逐步回暖。


”學霸夫妻“成就千億生物科技帝國,打造4家上市公司


“藥明系”的崛起,最早要追溯到20多年前。

李革與妻子趙寧一起從北京大學畢業,又一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雙雙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他們在江蘇無錫共同創辦了CRO(合同研究服務)企業藥明康德。

2007年藥明康德在紐交所上市,成爲中國內地藥品研發服務外包業赴美上市第一股。此後由於中概股遭遇做空危機,藥明康德在美股表現並不理想,2015年12月,藥明康德宣布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

退市後藥明康德“一分爲三”, 迅速在國內重新上市。首先,2015年4月,旗下合全藥業(832159.NQ)登陸新三板;2017年6月,藥明生物(2269.HK,截至12月7日,總市值1275億港元)在香港主板上市;藥明巨諾(2126.HK,截至12月7日,總市值13億港元)於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藥明康德(603259.SH,截至12月7日,總市值2241億元)在A股成功上市,隨後又在港股(2359.HK,截至12月7日,總市值2424億港元)實現雙重上市。

藥明生物、藥明康德、藥明巨諾也被視爲“藥明系”的三駕馬車。2021年初,三家“藥明系”上市公司市值逼近萬億規模。

今年,“藥明系”創始人李革、趙寧夫婦以525億財富位列“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14位。

今年7月,藥明生物公告稱,建議分拆子公司藥明合聯於港交所主板上市。藥明合聯爲生物偶聯藥CRDMO(合同研究、开發與生產)企業。11月17日,藥明合聯正式登陸港交所,當天开盤大漲30%,市值超320億港元,成爲港股今年以來最大醫藥IPO,也是“藥明系”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總體上,前述醫藥分析師認爲生物藥外包行業還是還是有前途的,而藥明合聯確實是藥明生物當中最有前途的一塊兒業務,單獨資產證券化可以利益最大化。

在藥明康德的企業簡介中有這樣一句描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藥明康德也因此被視爲是“醫藥界的阿裏巴巴”。

對於“醫藥界阿裏”這個說法,李革並不反對。在他看來,阿裏大幅降低了個體業主成爲商業擁有者的門檻,而藥明康德要做的是大幅降低科學家發現新藥的門檻。因此,藥明康德的投資業務十分廣泛。

IT桔子數據統計,2013-2023年間,藥明康德的投資項目超過60個,英派藥業、天演藥業、華領醫藥、納微科技,甚至是國外的Genesis 、Immunocore等大分子生物藥、CGT、生命科學服務商、AI+制藥都位列其中。而“藥明系”參與投資的公司中,已上市的就超20家,A股、港股、美股均有。

不過,隨着“藥明系”企業陸續上市,創始人及重要股東也开始了減持之路。

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3年間,藥明生物的主要股東共減持12次,總套現金額超700億港元。李革所控制的藥明生物原控股股東WuXi Biologics Holdings Limited持股比例從75.43%下降至15.15%。

另外,藥明生物的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11月17日以50.33港元/股的平均價出售12.01萬股藥明生物股份,同日以27.88港元/股的均價买入34萬股剛剛上市的藥明合聯股份。於是,其成功避免了目前藥明生物股價下跌可能產生的虧損,持有的藥明合聯還有小部分浮盈。

而藥明康德的減持對象主要是機構,匯橋資本集團、高瓴資本等各路資本合計減持達275.15億元,僅在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期間,李革及其一致行動人开始減持,三次減持累計套現約98.31億元。

你了解醫藥外包行業嗎?對於藥明生物此次股價大波動有何看法?留言聊聊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