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

定義
中國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語簡稱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爲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簡介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產品形態

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爲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1]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爲: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消費、I爲私人投資、 CB爲政府支出、X爲淨出口額。

概念說明

(一)國內生產總值是SNA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

(二)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經濟領土是指由一國政府控制或擁有的地理領土,也就是在本國的地理範圍基礎上,還應包括該國駐外使領館、科研站和援助機構等,並相應地扣除外國駐本國的上述機構(國際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常住單位,但其僱員則屬於所在國家的常住居民)。經濟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國經濟領土內擁有一定活動場所,從事一定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並持續經營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單位或個人,一個機構或個人只能有一個經濟利益中心。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準,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準,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因爲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範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範圍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爲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因此,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指標分析
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此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而減低了。

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爲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較高外(9.0%),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爲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啓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2)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是爲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3)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着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貨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總值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國內生產總值 = 私人消費 + 投資 + 政府消費支出 + 出口 - 進口
這條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GDP = C + I + G + X - M

它被定義爲所有在一個國家地區內一段特定時間(一般爲一年)裏所生產的商品服務的總值。它與國民生產總值(英語縮寫:GNP)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

轉換方式

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

(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
(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爲美元)的購买力平價(英語縮寫:PPP)。

國內生產總值分爲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其中,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是以現行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不僅包含了當期產量的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的價格水平資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是以不變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用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計算的物價水平衡量指標


2010年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獲悉,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明年將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我國GDP可以通過購买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中國國際比較項目部際協調小組已經成立,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參與。

核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總表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產品形態,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這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爲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產品價值人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爲: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行業增加值相加,得到國內生產總值。2、收入:也稱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計算公式爲: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國內生產總值。

3、支出: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爲: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出口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的影響,要保證結果完全相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之間具有如下關系:
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誤差

基本分類
產業部門分類
農業

從理論上講,產業部門分類應該是根據主產品同質性原則對產業活動單位所進行的部門分類。但是,在現行的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受資料來源的限制,產業部門分類所採用的核算單位就是現行專業統計所採用的統計單位。根據國家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考慮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社會公衆和對外交流工作的需要和統計基礎,目前的產業部門分類如下:

一、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

(1)農業
(2)林業
(3)畜牧業
(4)漁業

二、第二產業

(1)工業、採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
(2)建築

三、第三產業

海景酒店

(1)農林牧漁服務
(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郵政業
(3)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4)批發零售
(5)住宿和餐飲
(6)金融業、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其他金融活動

(7)房地產業
(8)租賃商務服務
(9)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1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
(11)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
(12)教育
(13)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14)文化、體育和娛樂
(15)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居民消費按照消費主體區分爲城鎮居民消費和農村居民消費;按照消費內容區分爲食品、衣着、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住房服務金融媒介服務保險服務、集體福利服務、其他商品服務。根據需要,上述分類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劃分。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分類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構成分爲:建築安裝工程、設備工器具購置、土地改良和其他。以後逐步採用按資產類型分類。

2006年和2007年GDP

按照GDP核算程序,國家統計局根據有關統計年報和財務決算資料,對2006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利用已有的統計資料,對2007年GDP數據進行了初步核實,結果如下:

經最終核實,2006年GDP現價總量211923億元,比初步核實數增加了105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6%,比初步核實數提高了0.5個百分點。
經初步核實,2007年GDP現價總量249530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了291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9%,比初步核算數提高了0.5個百分點。
                                                                                                                                 
2008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爲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

CPI: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9%,漲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零售: 全國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21.6%,增速加快4.8個百分點。

收入: 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同比實際增長8.4%和8.0%。

投資: 中國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

房價: 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6.5%,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2008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6.5%,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農業: 糧食總產量達到52850萬噸,比上年增產2690萬噸,增長5.4%,連續5年增產。

工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增速回落5.6個百分點。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7%。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9%,12月同比下降1.1%,全年漲幅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貨幣: 中國全年貨幣淨投放3944億元,比上年多投放541億元。

能耗: 中國萬元GDP能耗下降4.21%

貢獻: 2008年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 比上年增8.7%[2]

2010年上半年各省級GDP數據

全國29個省區市GDP之和爲18.01萬億元,高於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172840億的數值,高出部分達近8000億元。

由於貴州和上海 數據暫未發布,就算這兩省市今年上半年零增長,按2009年上半年GDP數值計算,分別爲1496億元和6612億元。保守估計,31省份之和將達到18.8233萬億,比全國GDP多出1.5393萬億,比例高達8.9%,約合4個重慶上半年GDP

此外,28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過全國同比增長11.1%的水平。其中,海南省上半年GDP增速達19.4%,增速爲全國之首。

專家指出,各地GDP之和以及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問題由來已久。問題的根源除了統計方法的差異外,各地惟GDP論英雄也導致 數據有“注水”的可能。[3]

季度核算發布程序

2010年7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將我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序做出規定。

 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分爲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三個步驟:初步核算數在主要進度統計資料的基礎上計算。初步核實數根據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實數對全年各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基準化調整,形成各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實數。最終核實數根據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數對全年各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實數進行基準化調整,形成各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數。

此外,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發布形式方面,初步核算數在季度國民經濟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初步核實數在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實數發布後30天內完成並以國家統計局公告形式發布。最終核實數在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數發布後30天內完成並以國家統計局公告形式發布。

除上述核算程序外,在开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而對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修訂後,也要對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並以國家統計局公告形式發布。[4] 

2010年數據

外界比較中日兩國第二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普遍預計中國將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8月16日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GDP爲1.288萬億美元,低於中國的1.339萬億美元。過去,中國曾在第四季度經濟產出超過日本。那是因爲在最後一個季度,季節性因素會令中國經濟表現得更加活躍。現在,早在第二季度就超過日本,使中國全年產出勝過日本的預期更加強烈。[1] 

                                                  [今日觀察]GDP增長 緩緩更健康(2010-10-21)
width="800" src="http://player.cntv.cn/standard/cntvOutSidePlayer.swf?v=0.170.9.6.0.1" lk_media="yes" lk_mediaid="lk_juiceapp_mediaPopup_1257416656250" quality="best" menu="fals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flashvars="videoId=20101021104856&filePath=/flvxml/2009/10/21/&url=http://jingji.cntv.cn/20101021/104856.shtml&tai=jingji&configPath=http://jingji.cntv.cn/player/config.xml&widgetsConfig=http://jingji.cntv.cn/player/widgetsConfig.xml&languageConfig=&hour24DataURL=&outsideChannelId=channelBugu&videoCenterId=c779ebd7a71c4adcdb4e9c9350bafefd">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