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現率

概述

 
貼現率是指將未來支付改變爲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這種貼現率也指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擔保,作爲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

貼現率與利率的關系

 

  概念  貼現比率就是貼現率。先說說貼現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之前以貼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銀行轉讓票據兌取現金銀行放款的一種形式。
  貼現持票人來說是出讓票據,提前收回墊支於商業信用貨幣資金;對貼現公司銀行來說則是向持票人提供銀行信用銀行根據市場利率以及票據信譽程度規定一個貼現率,計算出貼現日至票據到期日貼現利息貼現利息票據面額×貼現率×票據到期期限。
  持票人在貼付利息之後,就可以從銀行取得等於票面金額減去貼現利息後的余額現金票據所有權則歸銀行票據到期時,銀行憑票向出票人兌取現款,如遭拒付,可向背書人索取票款。票據貼現按不同的層次可分爲貼現貼現兩種,商業銀行對工商企業票據貼現業務稱貼現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貼現的未到期工商企業票據再次貼現,稱貼現或重貼現貼現率是受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變化而自發形成的,貼現率則是由中央銀行規定的。

貼現率政策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借款商業銀行準備金就會增加,而商業銀行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借款,從而準備金減少,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兩種含義

 
第一種

  貼現率有兩種含意,第一種指的是一金融機構向該國央行短期融資時,該國央行金融機構收取的利率貼現率的高低會影響各金融機構對客戶收取的利率水準並間接影響其它金融市場,爲一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各國央行對這種借款方式通常有所限制,所以當一金融機構需要短期資金時,一般會先尋求其他管道。各國央行制定的利率除了貼現率外,另外還有隔夜拆借利率(overnight lending rate),其中美國隔夜拆借利率被稱爲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

第二種

  貼現率的第二種定義指的是將未來資產折算成現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當時零風險利率來當作貼現率,但並不是絕對。  
  舉個例子:貼現率爲10%,明年的100塊在今年就相當於100/(1+10%)=90.909090...塊錢,到了去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說,今年用90.909090...塊可以买到的東西相當於明年100塊可以买到的東西。

重要概念

 

  貼現率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決了未來經濟活動在今天如何評價的問題。貼現率爲正值,說明未來一塊錢不論是損失還是收益,沒有現在的一塊錢重要;而且時間隔得越長,未來的價值越低。舉例說,今天投資100萬元的項目,將來如能收回200萬,也不能證明此項投資一定有效。因爲如果這回收的200萬要等50年之後,今天衡量的價值就遠低於100萬。這是由於如果利率是3%,100萬元存銀行,50年內得到的利息也將達338萬元(利率爲2%的話,50年的利息爲169萬元)。所以50年後回收200萬的投資與存銀行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資的機會成本就是將這筆錢存銀行所得的收益,正因爲如此,才將對未來評價的扣折稱做貼現率。貼現率原是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借款應付的利率利率爲正,或借錢要付息,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所以正貼現率的概念逐漸被牢固地確立。在改革以前,投資評價不用貼現率,這相當於將貼現率假定爲零,把將來的收益當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樣,因而造成資金的嚴重浪費。現在這種習慣已經逐漸被糾正,只有經濟界以外的人士偶而還沿用老概念。  
  後來,社會學家將經濟貼現率移植到社會學,提出了社會貼現率的概念。社會貼現率越高,說明不僅未來的錢在今天看來價值很小,而且將來社會上或個人發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來都沒有多大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只有現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這種心態的寫照。社會貼現率高,是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對將來不愿負責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惡化的一個標志。有不少社會科學家試圖分析哪些因素決定了社會貼現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壽命,當然還有經濟貼現率。甚至有的學者試圖估計出社會貼現率的值。  
  由於環境和資源問題日益受到關切,如何處理一代人以後可能發生的環境和資源問題涉及到貼現率的確定。一座壽命爲30年的核電站,報廢之後堆址清理及核廢料處理涉及到巨額开銷。但因爲這是30年後的事,貼現現值數額就很有限。所以貼現的概念使核電站的現值爲正,投資認爲可行。再如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壽命可能是100年,現在幾乎沒有人去想一想三峽大壩報廢之後的清理費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貼現概念是遙遠的事今天不必認真考慮。更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溫上升,其後果十分嚴重,但因爲這是一百年以後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於是許多學者提出是否應當修改貼現率的概念。可是反對降低貼現率的理由同樣是堅實的。從理論上看,貼現率爲正是微觀經濟學必然的結論,要推翻它將使整個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發生動搖;從實踐上看,降低貼現率將使資金供應緊張,降低資金運用效率,而且在市場上是根本行不通的。於是經濟學家們陷入了嚴重的邏輯矛盾。英國著名的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Pearce)在《綠色經濟的藍圖》一書中專列了一章討論環境問題中的貼現率;世界銀行出版的《研究觀察》(1991年7月號)开篇文章就是講貼現率與環境及發展關系。可是這些討論從根本上並未能解決上述的邏輯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補救辦法。貼現率爲正的理論看起來完全正確,但在處理環境問題時碰了壁。  
  有人反對說,即使人永遠不死,明天的消費仍不如眼前的消費更吸引人。因此從需求一方來看,貼現率應大於零。刨根究底來看,這一判斷的前提仍是人的壽命有限。由於人都要死,這個事實是鐵定不移的,它無形地左右着人的一切判斷。由於人的壽命有限,而且哪一天會死完全不能預測,因此一件事發生的早晚便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如果人竟然可以永恆不死,不論是年老、疾病、交通事故、地震、火山爆發都不能致人於死,那么時間的參考便失去了實際意義,一件事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時間座標的點上都無關緊要,於是貼現率便化爲了零。  
  從貼現率應否爲正的討論,使人們回憶起現代經濟理論的基本立足點。它假定無數生產者和消費者參與市場活動,前者的目標是利潤極大化,後者的目標是個人(或家庭的)效用函數極大化,於是均衡價格可以導致資源的最佳配置。這樣的結論邏輯上是一貫,是無暇可擊的。然而當考慮整個人類的利益而不是個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時,現代經濟學的理論便完全不適用了。在一個市場環境中想叫貼現率等於零是根本行不通的。整個人類的利益與個人或家庭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這就要有政府出來發揮作用。政府必須在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的參與下,排除市場幹擾,在認準了事實依據和科學推論的條件下,制訂對人類前途負責的政策,堅決地貫徹執行。因此,政府除了提供公共產品之外,又多了一項任務。環境科學發展崐今天,已經嚴肅地向人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任務,人們將不能回避它們。

分析

  將未來支付改變爲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這種貼現率也指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擔保,作爲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借款商業銀行準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借款,從而準備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利率經濟學、借貸和租賃融資實務和企業財經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槓杆調節工具和專業名字。因此,利率有長短期存款利率和長短期貸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會因主體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體機關爲他方確定或借貸雙方商定。例如,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狀況確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準利率浮動幅度,銀行根據該幅度確定借貸和存款的具體水平(數字),企業和或個人之間借貸由借出方或雙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貼現率通常用於財經預測企業財經管理和特定融資實務中的測算用字。例如,用適當的貼現率來預測經濟發展、企業財務成長測算、投資預測與回報測算、資產評估與企業價值評估等等。貼現率的確定均以相關年金期限和貼現率用途目的等情況以利率爲基準調節相關因素(系數)而得,一般由行爲單方自行估計確定。
  因此,貼現率不一定大於利率。即貼現率可以大於、等於或小於利率。 一般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目的是爲了防止銀行利用兩者之差進行牟利。

 
貼現率對貨幣乘數

  1、中央銀行新增一筆原始貨幣供給將使活期存款總和(貨幣供給量)將擴大爲這筆新增原始貨幣供給量的1/r倍。這1/r就稱爲貨幣創造乘數。r爲法定準備率貨幣創造乘數即爲法定準備率的倒數。顯然法定準備率是影響因素之一。2、貼現率也影響貨幣創造乘數
  貼現率上升,意味着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貸款成本上升,爲了避免這個情況的出現,商業銀行會提高自己的準備金儲備,即多留一些準備金。這樣的話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增多,導致實際準備金增加,從而提高了實際準備金率。而貨幣創造乘數是實際準備金率的倒數。故貼現率的上升會造成貨幣創造乘數的下降。

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k),即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比率。k值大小,主要取決於社會公衆的資產偏好。一 般來講,影響k值的因素有:(1)公衆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現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現金越少。(2)公衆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預期通貨膨脹率高,k值就高;反之,k值則低。(3)社會支付習慣、銀行業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響到k值的變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k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超額準備

  率超額準備金率(e)。e值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決策。商業銀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額準備金,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1)持有超額準備金的機會成本大小,即生息資本收益率的高低。(2)借入準備金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銀行貼現率的高低。如果貼現率高,意味着借入準備金成本高,商業銀行就會保留較多超額準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反之,就沒有必要保留較多的超額準備金。(3)經營風險資產流動性。如果經營風險較大,而現有資產流動性又較差,商業銀行就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超額準備金,以備應付各種風險。一般來說,e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e值越小,貨幣乘數越大。

活期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

  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t)。rd和rt的大小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若rd、rt值大,貨幣乘數就小;反之,若rd、rt值小,貨幣乘數則大。
  綜合上述分析說明,貨幣乘數的大小是由k、t、e、rd、rt等因素決定的。
  也就是說,貨幣乘數受到銀行財政企業、個人個人各自行爲的影響。而貨幣供應量的另一個決定因素即基礎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地控制供應的。

社會貼現

  貼現率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據銀行融通資金時,銀行扣取自貼現日至到期日之間的利息率。當商業銀行用此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貼現時稱爲貼現貼現所用的利率貼現率由中央銀行統一公布。貼現率的高低可以調劑社會上流通貨幣量,而且銀行執行的各種長短期貸款利率都要參考貼現率。因此,貼現率成爲計算通行利率的一般標準。經濟學家將貼現率用來衡量未來收入支出折算成現值的一個橋梁。貼現率越高,則同樣一元錢發生在將來的收入支出折算成今天的貨幣價值就越小;在經濟學中貼現率是一個中性概念,它的高低是市場上對貨幣的供需形勢及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決定的,並無所謂好壞。
  但是社會學家卻從貼現率中發掘出更多的意義。貼現率越高,說明將來發生的經濟損益越不重要,只有眼前的損益才是重要的。如果將適用於經濟活動的貼現率的概念推廣到一般社會活動,可以得出非常有意義的社會貼現率概念,它表明人們對將來發生的各種事情有多重視。一個高的社會貼現率,意味着人們對未來的責任感減弱,說明人們只追求眼前利益,變得鼠目寸光。商業上的毀約,政治上的失信,對設備保養掉以輕心,對環境破壞無動於衷,對下一代人不負責任,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都是社會貼現率高所表現的心態。所以社會貼現率上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人與人的聯系減弱,機會主義的泛濫。
  社會貼現率既然如此重要,有辦法測定它嗎?經濟貼現率是可以觀察的,然而社會貼現率卻無從觀察,而它又確實存在。許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雖然未能提出一個客觀的測定辦法,卻了解了社會貼現率依賴於哪些因素而變動。
  首先它依賴於經濟貼現率,這是不言自明的。高通脹導致高貼現率,從而會導致高的社會貼現率。經濟學家常將通貨膨脹僅看成是貨幣現象,而不重視它的社會後果。高通脹是對未來預期不確定的原因之一,它造成人們恍恍惚惚,暴躁不安。即使人生活在富有詩意的田園景色中,一想到籠罩着一切的高通脹,就會感到擔憂。其次社會的安定,特別是政治安定對社會貼現率有重大影響。極而言之,在一個战爭環境中,人們生死未卜,與處於安定環境的人相比,肯定會有更高的社會貼現率。同樣的理由,人的平均壽命會影響社會貼現率;平均壽命越高,社會貼現率越低。與此相聯系的是社會的犯罪率、交通事故率、職業保障程度,都會對社會貼現率產生影響。甚至人民的平均教育水平,人與人互相信賴的程度,社會的道德風尚都會反映到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從而影響社會貼現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評價中應該注意到政策對社會貼現率的正負影響。有的政策雖能獲益於一時,卻會損害社會貼現率。這種政策是否值得肯定就應慎重對待。可惜至今未能提出一套定量的分析方法來對社會貼現率做客觀的評值。
套算公式

  因爲存在着退稅,所以才會出現外貿貼現率這個名詞,才會有預計收入,不然的話外貿的貼現率就等於國家的匯率
  其套算公式爲:貼現率=一般貸款利率/(1+貼現期)×一般貸款利率
  假定匯率=8.07,退稅率=13%
  如果沒有退稅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稅
  退稅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額增值稅來假設)
  因此,买該產品成本就只等於8.07-0.897=7.173。轉換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說到了遠期相當於用USD0.889买了現在1USD產品
  貼現率與利率的關系
  貼現率是以利率爲基礎的。
  利率經濟學、借貸和租賃融資實務和企業財經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槓杆調節工具和專業名字。因此,利率有長短期存款利率和長短期貸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會因主體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體機關爲他方確定或借貸雙方商定。例如,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狀況確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準利率浮動幅度,銀行根據該幅度確定借貸和存款的具體水平(數字),企業和或個人之間借貸由借出方或雙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貼現率通常用於財經預測企業財經管理和特定融資實務中的測算用字。例如,用適當的貼現率來預測經濟發展、企業財務成長測算、投資預測與回報測算、資產評估與企業價值評估等等。貼現率的確定均以相關年金期限和貼現率用途目的等情況以利率爲基準調節相關因素(系數)而得,一般由行爲單方自行估計確定。
  因此,貼現率不一定大於利率。即貼現率可以大於、等於或小於利率。 一般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目的是爲了防止銀行利用兩者之差進行牟利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爲三種,分別是貼現貼現貼現
  貼現是指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匯票到期日前,爲了取得資金,貼付一定利息票據權利轉讓銀行票據行爲,是銀行持票人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
  貼現的性質:貼現銀行的一項產業務,匯票的支付人對銀行負債銀行實際上是與付款人有一種間接貸款關系。
  貼現利率:在人民銀行現行的貼現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貼現利率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
  基準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銀行貼現率,在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
  貼現利息的計算:貼現利息匯票收款人票據到期前爲獲取票款向貼現銀行支付的利息,計算方式是:貼現利息(年利率)=貼現金額x貼現率x(貼現期限 /360)
  貼現率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決了未來經濟活動在今天如何評價的問題。貼現率爲正值,說明未來一塊錢不論是損失還是收益,沒有現在的一塊錢重要;而且時間隔得越長,未來的價值越低。舉例說,今天投資100萬元的項目,將來如能收回200萬,也不能證明此項投資一定有效。因爲如果這回收的200萬要等50年之後,今天衡量的價值就遠低於100萬。這是由於如果利率是3%,100萬元存銀行,50年內得到的利息也將達338萬元(利率爲2%的話,50年的利息爲崐169萬元)。所以50年後回收200萬的投資與存銀行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資的機會成本就是將這筆錢存銀行所得的收益,正因爲如此,我們才將對未來評價的扣折稱做貼現率。貼現率原是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借款應付的利率利率爲正,或借錢要付息,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所以正貼現率的概念逐漸被牢固地確立。在改革以前,投資評價不用貼現率,這相當於將貼現率假定爲零,把將來的收益當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樣,因而造成資金的嚴重浪費。現在這種習慣已經逐漸被糾正,只有經濟界以外的人士偶而還沿用老概念。
  後來社會學家將經濟貼現率移植到社會學,提出了社會貼現率的概念。社會貼現率越高,說明不僅未來的錢在今天看來價值很小,而且將來社會上或個人發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來都沒有多大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只有現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這種心態的寫照。社會貼現率高,是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對將來不愿負責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惡化的一個標志。有不少社會科學家試圖分析哪些因素決定了社會貼現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壽命,當然還有經濟貼現率。甚至有的學者試圖估計出社會貼現率的值。
  近年來由於環境和資源問題日益受到關切,如何處理一代人以後可能發生的環境和資源問題涉及到貼現率的確定。一座壽命爲30年的核電站,報廢之後堆址清理及核廢料處理涉及到巨額开銷。但因爲這是30年後的事,貼現現值數額就很有限。所以貼現的概念使核電站的現值爲正,投資認爲可行。再如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壽命可能是100年,現在幾乎沒有人去想一想三峽大壩報廢之後的清理費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貼現概念是遙遠的事今天不必認真考慮。更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溫上升,其後果十分嚴重,但因爲這是一百年以後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於是許多學者提出是否應當修改貼現率的概念。可是反對降低貼現率的理由同樣是堅實的。從理論上看,貼現率爲正是微觀經濟學必然的結論,要推翻它將使整個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發生動搖;從實踐上看,降低貼現率將使資金供應緊張,降低資金運用效率,而且在市場上是根本行不通的。於是經濟學家們陷入了嚴重的邏輯矛盾。英國著名的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Pearce)在《綠色經濟的藍圖》一書中專列了一章討論環境問題中的貼現率;世界銀行出版的《研究觀察》(1991年7月號)开篇文章就是講貼現率與環境及發展關系。可是這些討論從根本上並未能解決上述的邏輯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補救辦法。貼現率爲正的理論看起來完全正確,但在處理環境問題時碰了壁。
  

什么是貼現


  貼現又稱門檻比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即爲貼現率,它是票據貼現者獲得資金價格。常用於票據貼現企業所有的應收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用票據銀行申請貼現借款銀行同意時,按一定的利率票據面值中扣除貼現借款日到票據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給余額貼現率的高低,主要根據金融市場利率來決定。


貼現率的計算公式


  其套算公式爲:
  貼現率=貼現利息票據面額×100%
  貼現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

  貼現率=利率/(1+利率×時期)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其實貼現率只是個比值,將來的預計收益現值的一個比值。所以引用到外貿上就成了現在的1美金到了將來(也就是退稅下來之後)可以有多少的RMB的問題。貼現率也就成了外貿中的1美金=?RMB 的問題!

  因爲存在着退稅,所以才會出現外貿貼現率這個名詞,才會有預計收入,不然的話外貿的貼現率就等於國家的匯率.

  現在談一下這個貼現率怎么來的問題:

  打個比方,假定匯率=8.07,退稅率=13%。那么現在我1美金可以換多少RMB呢?

  1美金=8.07元,如果沒有退稅。現在存在了退稅,那么你的退稅收入是多少?



  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

  退稅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額增值稅來假設),這樣的話其實你买該產品成本就只等於8.07-0.897=7.173。轉換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說到了遠期你就相當於用USD0.889买了現在USD1的產品。這樣我們就不難知道我們到了遠期我們如果用1美金能換多少RMB了=1/0.889*8.07=9.078RMB

  上面的結論我們不難看出,最後我們的貼現率是9.078。但是現在爲什么很多外貿公司是8.89呢?因爲外貿公司也要賺錢,他們賺的是代理費,這樣到你們哪裏的貼現率就會變低。外貿公司貼現率=你們的貼現率*(1-代理費率)。8.89的話大概2%的代理費!

  最後對於這個貼現率歸納一個公式:



  匯率/(1-1*退稅率/增值稅率)*(1-代理費率)

[編輯]

貼現率的估算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與貼現率估算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不可分散化的方差來度量風險,將風險與預期收益聯系起來,任何資產不可分散化的風險都可以用β值來描述,並相應地計算出預期收益率。



  E(R)=Rf+β(E[Rm]-Rf)

  其中:Rf =無風險利率

  E(Rm)=市場的預期收益

  投資者所要求的收益率即爲貼現率。

  因此,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可以看出,要估算出貼現率要求以下變量是已知的:即期無風險利率(Rf)、市場的預期收益率(E(Rm))、資產的β值。


貼現率與利率的關系


  貼現率是以利率爲基礎的。

  利率經濟學、借貸和租賃融資實務和企業財經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槓杆調節工具和專業名字。因此,利率有長短期存款利率和長短期貸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會因主體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體機關爲他方確定或借貸雙方商定。例如,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狀況確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準利率浮動幅度,銀行根據該幅度確定借貸和存款的具體水平(數字),企業和或個人之間借貸由借出方或雙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貼現率通常用於財經預測企業財經管理和特定融資實務中的測算用字。例如,用適當的貼現率來預測經濟發展、企業財務成長測算、投資預測與回報測算、資產評估與企業價值評估等等。貼現率的確定均以相關年金期限和貼現率用途目的等情況以利率爲基準調節相關因素(系數)而得,一般由行爲單方自行估計確定。

  因此,貼現率不一定大於利率。即貼現率可以大於、等於或小於利率

  一般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目的是爲了防止銀行利用兩者之差進行牟利。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