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external financing

外源融資的概述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爲自己投資的過程。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爲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只有當內源融資仍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企業外源融資分爲直接融資爲主或以間接融資爲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等的制約。

外源融資的方式分析

  外源融資分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此外,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融資租賃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屬於外源融資的範圍。總體來說外源融資的方式就主要歸爲兩類,包括: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兩種。

直接融資方式

  我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融資方式趨於多元化,許多企業开始利用直接融資獲取所需要的資金直接融資將成爲企業獲取所需要的長期資金的一種主要方式,這主要是因爲:隨着國家宏觀調控作用的不斷弱化和困難的財政狀況,國有和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很難得到滿足;由於銀行信貸資金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加之巴塞爾公約的實施使銀行不良債務急劇增加,銀行自由資金比率太低,這預示着我國經濟生活中潛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機和通貨膨脹的危機;企業本身高負債,留利甚微,自注資金的能力較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爲資金的使用者不通過銀行這一中介機構而從貨幣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資,已成爲一種通常的做法,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不發達,我國直接融資比例較低,同時也說明了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方面的發展潛力巨大。改革开放以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漸向個人居民傾斜,個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相對應的是,金融資產結構也發生重大的變化。隨着個人持有金融資產的增加和居民投資意識的趨強,對資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們开始把目光投向國債股票等許多新的投資渠道。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企業股份制改造無疑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應該看到,由於直接融資,特別是股票融資無須還本付息投資者承擔着較大的風險,必然要求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業必須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

債券融資直接融資佔有重要的地位,極大的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發達國家企業債券所佔的比重遠遠大股票投資,突出顯示了債券融資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如美國股份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經普遍停止了通過發行股票融資,而是大量回購自己的股票債券融資不影響原有股東控制權,債券投資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權力,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分配紅利的權力,對於想控制股權,維持原有管理機構不變的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比發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間接融資方式

  我國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從無到有,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社會居民的金融資產結構來看,銀行存款較之股票債券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大部分企業資金來源也仍舊以銀行爲主,尤其是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由於上市指標主要用於扶持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基本上與上市無緣,就使得通過銀行間接融資成爲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在間接融資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隨之近幾年來大量的企業兼並、重組,從而導致我們可以利用槓杆收購融資方式。槓杆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並爲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爲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 ,其余部分爲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槓杆效應便可成功的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槓杆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後的公司負債率爲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成分爲銀行的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日益朝着集約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生產的規模性已成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條件之一。對企業而言,採用槓杆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得快,而且效率也高。

  槓杆收購融資較之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一是籌資企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較大金額銀行貸款以用於收購目標企業,即槓杆收購融資財務槓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適合資金不足又急於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進行融資

  二是以槓杆融資方式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有助於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行企業兼並、改組,是迅速淘汰經營不良、效益低下的企業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效益好的企業通過收購、兼並其他企業能壯大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

  三是對於銀行而言,由於有擬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貸款的安全性有較大的保障銀行樂意提供這種貸款

  四是籌資企業利用槓杆收購融資有時還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這種收益主要來源於所收購企業資產增值,因爲在收購活動中,爲使交易成功,被收購企業資產的出售價格一般都低於資產的實際價值

  五是槓杆收購由於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參股,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企業外源融資究竟是以直接融資爲主還是以間接融資爲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等的制約。如何搞清各種不同的外源融資方式的不同特點,從而選擇最適合本企業融資方式,是企業面臨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需要經過詳細的分析論證後方可實施。

中小企業外源融資面臨的挑战

1.中小企業自身融資實力的挑战

  各類金融機構爲規避風險,在經營中必然設立嚴格的評價體系。我國中小企業良莠不齊,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弱,不能向銀行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信用觀念差,抗風險能力弱,還不能完全滿足銀行貸款條件要求。

  (1)中小企業信用觀念差。在我國社會整體信用環境缺乏的情況下,中小企業信用就更加難以保障。由於我國中小企業大多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不規範、經營不夠穩健、風險意識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國中小企業信用觀念差,信用等級低。我國中小企業60%以上信用等級都在3B或3B以下,而銀行放寬對象80%集中在3A和2A類企業信用不足直接制約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

  (2)中小企業大多規模小,內部管理不規範,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核心競爭力。在產業分工中,中小企業大多從事附加值較低的加工業技術含量較低,企業規模較小,設備工藝落後,環保不達標,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部分中小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企業經營管理混亂,經濟效益低下,不能向銀行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銀行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資金運用狀況,從而難以开展信貸業務。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經營決策者缺乏明確的發展战略,難免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中小企業人才缺乏,難以自行確定合理的融資方式和融資金額。由於《銀行开展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出臺後,各大銀行紛紛將中小企業列爲重點貸款對象,爲中小企業融資創業板也在政策上有所松動,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進一步多元化中小企業融資時如何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對人才匱乏的中小企業是大難題。

2.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環境的挑战

  (1)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條件不完全適應中小企業現實情況。目前,中小企業證券市場還不完善,進入融資企業屈指可數,並沒有完全實現其融資的功能。對於海外上市借殼上市,存在許多不可預計的風險證券股票市場的準入資格不是大多數企業可做到的,中小企業從這裏獲得的資金的機會很小。況且2006年lO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成爲中企業貸款金融基礎。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客戶融資會逐漸轉向資本市場,小企業往往選擇商業銀行貸款

  國有銀行雖然積極籌備對中小企業融資,但可能受過去思維的影響,不能很好地爲中小企業服務外資銀行雖不強調企業的規模,但對於企業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及管理者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多數情況下,外資銀行是不會給一般的國內中企業貸款的。

  (2)民間融資缺乏相關法規約束。民間融資金額逐年增加,可減輕中小企業銀行信貸壓力,轉移與分散銀行信貸風險。但民間借貸機構沒有在正規渠道登記注冊容易出現風險,缺乏與國家產業調控相呼應的政策指導,民間融資因其信息滯後及一些行業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入受限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不利於當地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的調整

  (3)中介融資機構體系不完善。我國目前設立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雖有2000多家,累計受保企業l9萬戶,但累計擔保金額不過3000多億元,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作用發揮不充分。國內擔保機構實際上已形成了多種類型,多種模式共存的局面。但國家目前沒有出臺廣泛適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管理辦法,擔保機構的行業準入、會計制度、行業管理風險分散等均不能解決。擔保機構數量不多,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規模過小、濫用擔保基金擔保機構缺乏風險控制手段和分散風險制度。缺乏信用體系,使銀行企業合作雙方的摩合與信任必須從零开始。因此,對於銀行來說,要防範風險就必須在放貸時慎之又慎。一方面中小企業抵押物較少,抵押物的折扣率較高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又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機構。有超過1,3的受訪企業認爲,向銀行貸款最大的困難在於找不到擔保。沈陽市遼東鑄造廠的訂單一直很滿,但企業始終缺少流動資金,2005年只能將產量由2005年的1.1萬噸降至6000噸。該廠不是沒有抵押物,包括土地和廠房在內,抵押物至少有5000萬元,但竟然連1000萬元的貸款都申請不下來。爲了貸到款,往往需要幾十家企業在一起聯保、互保。

解決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問題的對策

1.提高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

  根據國家2006年10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要求,中小企業外源融資主要爲商業銀行貸款,而銀行體系出現重大變革,中小企業爲解決自身融資問題應盡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經營行爲,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誠信觀念,建立新型銀企關系。

  (1)健全中小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信用程度。中小企業要從規範企業制度人手,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組織形式和規範的管理制度,做到內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經營運作規範。在企業分配制度上,建立以績效爲中心的管理體系。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經營機制中小企業要贏得銀行對其經營管理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的認可。同時,規範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財務管理透明度

  中小企業必須強化信用意識,加強自身的信用建設。要以誠信爲本,提高自身的資信程度,牢固樹立欠債還錢的觀念,按時還本付息,把信用當作無形資產來看待。一方面按規定向社會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杜絕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及欠息行爲;另一方面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樹立誠信品德,按時償還貸款本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廣泛的融資支持,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爲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2)實行規模經營,提高中小企業償債能力核心競爭力。從目前中小企業中第三產業仍佔主導地位,但第一、二產業發展也較快。中小企業要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同時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注重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競爭力。在產品开發應用、科技成果轉讓、農產品加工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經營領域應突破傳統行業限制逐漸從飲食、商品流通建築等傳統產業向廣告、經紀人中介、電子信息、科技等新領域延伸。中小企業應重視自身資本積累,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性,將企業盈利的相當部分用於增加資本金,逐步提高企業資本中自有資金比例

2.改善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環境

  (1)完善中介融資機構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商業銀行應提供適合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融資服務產品,如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方式及貸款金額的詳細估算服務產品,一定程度緩解中小企業資金不足問題。在實踐中盡快完善對中小企業信用評價系統,在貸款中做到不亂貸,不漏貸。國家對於民間融資給予合法化的同時,加強監管,以免造成金融市場秩序混亂。完善抵押擔保制度,創新貸款保證方式,健全擔保體系。突破傳統的擔保方式的限制,接受民營企業用自身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商標、專利)、集體土地使用權、等作爲擔保接受企業主個人爲中小企業提供的以其財產權利爲抵(質)押的擔保。應適當增加信用貸款的範圍,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允許不動產抵押質押,廠、商、銀三方協議的應收账款質押等業務,盡可能拓寬中小企業抵押擔保方式。同時,提高抵押擔保機構信息的優勢和抗風險的能力,從而做出更爲準確的風險決策。

  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擔保融資的主要問題是風險的識別與防範問題。這需要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分散融資風險。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對銀行等機構從事每筆貸款業務進行風險擔保,由銀行等機構按貸款比例出資投保。金融保險機構對中小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調查並將信息提供銀行,從而根據企業信用狀況確立投保金額。一旦中小企業不能如期還款,金融保險機構按投保合同承擔相當的金額。這種中介機構的介入,既可分散融 資風險,又可減輕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壓力。還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或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預算撥款注入和向社會發行債券,組建擔保公司,負責調查、評估和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企業資信狀況,並爲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擔保,其擔保行爲接受政府機構的監管;或由中小企業聯合組建會員制的擔保機構,資金共同承擔,自擔風險,自我服務,發揮聯保、互保的作用,實行封閉運作,爲中企業貸款提供規範有效的擔保。或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於產品开發,新技術應用,提供貸款貼息貸款擔保

  (2)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在整個社會信用缺失的情況下,依靠銀行企業難以解決融資問題。中央銀行、政府、企業等都有責任和義務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全民誠信制度:通過專業化機構,开展聯合徵信業務,從企業、個人、金融財政、稅務、工商、質量監督等部門全方位地收集個人及各類企業的誠信資料,做誠信記錄。建立個人與企業信用記錄體系,可使相關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資源,使企業及個人的信用狀況更加透明,以降低信息成本風險定價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及其個人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約束自身。這一措施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的根源性問題具有一定效果。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