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簡介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諾貝爾是炸藥的發明者,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自己的發明用於破壞感到震驚,於18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920萬美元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爲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
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一生沒有結婚所以沒有妻子、兒女,死前連親兄弟也去世了。但他發明了炸藥,取得了衆多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辦了許多工廠,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利息作爲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爲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开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立了。諾貝爾在遺囑中還寫道:
  把獎金分爲5份:
獎給在物理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獎給在化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新改進的人;獎給在生理學和醫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的人;獎給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理想主義的傾向並有最優秀作品的人;獎給爲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廢除使用武力與貢獻的人。
  爲此,諾貝爾分設了5個獎。
  1969年,諾貝爾基金會新設了第6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的獎金
  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第一次在原皇家音樂學院頒發了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從1902年起,諾貝爾獎每年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一开始,當時的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並不同意將此全國大獎頒發給外國人,但後來意識到該獎金對於這個國家的公共價值,他改變了主意。
  諾貝爾獎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那天,舉行正式的頒獎典禮。但是獎金獲得者名單通常在當年的10月份就由不同的委員會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因战爭關系停頓了幾年。
  諾貝爾獎的獎金豐厚,在同一年裏,各項獎金的數額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獎金數額有所變動,其幅度主要取決於市場行情。每個各項獎金可由兩個獲獎者均分享(最多不超過三人);如果當年無人得獎,則該獎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項獎金在五年內至少應頒發一次,以鼓勵得獎人能夠繼續工作而不至於受到財政上的壓力。
諾貝爾獎的獎項 諾貝爾獎的逸事
  兩次諾貝爾獎得主:
法國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居裏(Marie Curie),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物理,1903年:發現放射性與釙元素
  化學,1911年:提煉出鐳
美國科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第一位以唯一獲得者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化學,1954年:化學鍵的研究
  和平,1962年:反對核武在地面測試
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
  物理,1952年:發明晶體管
  物理,1976年:建立超導BCS理論
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裏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化學,1958年:測定胰島素分子的結構
  化學,1980年:核酸DNA序列的確定方法
  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兄弟
  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兄弟是荷蘭的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經濟計量學模式之父,於196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Niko Tinbergen,發現動物個體及羣體的行爲模式,於197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最年輕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爲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1915年(與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只有25歲。 雷蒙德·戴維斯獲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已有88歲。爲至今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目前總共有7人,還沒有華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參加會議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其他類似諾貝爾獎的獎項
在一些諾貝爾獎未包括的領域,也有其它不是由諾貝爾獎基金會頒發的大獎,鼓勵在該領域的傑出貢獻,如:
諾貝爾獎的爭議
  人們對諾貝爾獎的爭議點主要是集中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對象,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的限制,少數幾位得主支持納粹,還有諾貝爾獎不設立數學獎。
  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對象有可能並不愛好和平,這是比較大的爭議,因爲諾貝爾基金會無法確定得獎人在得到和平獎後是否還會發動战爭,所以諾貝爾基金會只能在道德層面上約束得獎者,希望得獎者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諾貝爾獎的老規矩: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也產生了較大的爭議,有人說這個規則與西方價值觀相吻合,該獎項只是表彰在科學領域中有重大突破的個人和小團隊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是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分別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頒發給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組織
  另外一個大的爭議是在二战期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的爲了自身利益而爲希特勒效勞的,與和平獎得主相同,諾貝爾基金會無權利使得主改變自己的看法,也只能在道德層面上約束得獎者。
  關於諾貝爾基金會不設立數學獎,民間有很多說法,其中有一個流傳較廣的說法是諾貝爾的妻子與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數學家有外遇,所以諾貝爾本人強烈要求不設置諾貝爾數學獎。不過這個說法也被人指責顯然不實,因爲諾貝爾根本沒有結婚。
  隨着計算機的發展,關於諾貝爾獎是否應該增設諾貝爾計算機獎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計算機圖靈獎被稱爲“計算機界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在對於物理學獎,化學獎頒發的爭議在學術界也較大(其中最爲著名的例子是愛因斯坦沒有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12年後才因光電效應獲獎)
相關主題2009年諾貝爾獎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