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壁壘

什么是市場壁壘?
  壁壘一詞常見於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領域。規範性的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s)是以自由貿易爲參照系,指各國爲阻止和限制外國商品進口所設置的各種障礙。其目的在於維持本國商品在國內商場上的佔有率,減少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以使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貿易壁壘的主要手段有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後來的研究發現,貿易壁壘不僅僅存在國際貿易領域,國內貿易也同樣存在由於地方保護、技術標準、商業慣例和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導致的壁壘。具體到一個國家的某一個市場來說,也存在着各種各樣顯性的和隱性的市場壁壘。初期的市場壁壘研究主要集中於市場進入領域。實際上由於廠商總是在特定時空以及相應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下運作的,所以廠商進入到在位、再到發展或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都會遇到以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爲參照系的市場壁壘。
  我們把所有對投資主體自由地進入或退出某一市場、對在位廠商的經營管理過程障礙或者在其成長發展的過程中起抑制作用的因素都稱爲市場壁壘(market barriers)。這些因素主要包括發育不完善的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宏觀調控與微觀管制的制度環境以及文化差異與衝突。上述因素在構成市場壁壘時的隱蔽性和和長期性依次增強。
  對於賣方來說,是進出於各產業部門的障礙;市場壁壘越高,市場選擇的自由度越小;反之,市場選擇的自由度則越大。衡量市場壁壘高低的指標,主要是市場要素流動的速度。
導致市場壁壘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市場壁壘(也就是市場進入或退出障礙)的高低不僅受其內部企業的制約,而且還受到外部潛在進人者的影響。典型的市場進入障礙包括專利權、經營許可協議和獨佔的自然資源等。例如,享有專利的藥物使專利擁有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最長爲7年)選擇制造商並且在特定的市場銷售
  企業在一定領域生產,擴張到足夠大程度時產生的規模經濟也可以成爲市場進入障礙。如果新的市場進入者計算出自己需要極大的銷售量,才能夠和市場原有的企業競爭,那么這對進入者的雄心是個巨大的打擊。普通大衆型的汽車市場進入者總是很少,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政府也有可能設置市場進入障礙。例如金融界的條例和規範,本意是用來管制那些投機取巧者和違法分子的,但不可避免地所有業務活動(包括那些合法的)都會受到限制。
  建立於一定領域或市場企業,當它們發現有新來者企圖進入時,往往會想方設法地增加市場進入障礙。例如,它們可以通過降價來達到目的,迫使新進者的產品失去競爭力;並且因爲有市場壁壘的保護,它們產品原來的價格本來就高於自由競爭市場的水平,所以對市場原有企業來說,進行降價並不是十分無奈的選擇。
  壟斷的存在更會形成難以逾越的進入障礙。因爲如果沒有進入壁壘(或很低),那么其他企業會蜂擁進人壟斷市場,分享壟斷利潤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