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

什么是失業
  失業(unemployment)是指有勞動能力、愿意接受收現工資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失業是指某個年齡以上,在考察期內沒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並且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從整個經濟來看,通常把一定年齡階段的人口稱作勞動年齡人口,其中一部分處於工作狀態的,稱爲就業者,一部分處於尋找工作而尚未找到的稱爲失業者。還有一部分不愿工作或不尋找工作的,稱爲不在勞動人口,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重即爲失業率
  宏觀經濟學有四大目標,即充分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其中充分就業宏觀經濟學的第一目標,可見宏觀經濟學對於就業問題的重視程度。宏觀經濟學中所講的充分就業有二種理解:一是廣義的理解,是指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參與生產的狀態,即所有的生產要素就業才是充分就業;二是狹義的理解,專指勞動這種生產要素,即經濟中消滅周期性失業的就業狀態。由於衡量資本和自然資源就業比較困難,所以通常所說充分就業是指勞動這種生產要素
  勞動就業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絕大多數人獲得收入、維持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部分人無法就業。2004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2%,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達到827萬,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那么這部分人口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當然,失業現象並非僅存在於我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失業問題。
">編輯] 失業的種類
  1、自愿意失業與非自愿失業
  失業有很多種類,根據主觀愿意就業與否,即自愿失業與非自愿失業
  所謂自愿失業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實際工資超過其邊際生產率,或者說不愿意接受現行的工作條件收入水平而未被僱用而造成的失業。由於這種失業是由於勞動人口主觀不愿意就業而造成的,所以被稱爲自愿失業,無法通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因此不是經濟學所研究的範圍。
  另一種是非自愿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愿意接受收現工資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這種失業是由於客觀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經濟學中的所講的失業是指非自愿失業
  2、磨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
  非自愿失業又可以分成這樣幾種類型,可以分爲磨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是指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由於轉換職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業。這種失業的性質是過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於勞動的供給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種求職性失業,即一方面存在職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與此數量對應的尋找工作的失業者,這是因爲勞動力市場信息的不完備,廠商找到所需僱員和失業者找到合適工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摩擦性失業在任何時期都存在,並將隨着經濟結構變化而有增大的趨勢,但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失業存在是正常的。
  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也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的,而且通常起源於勞動力的需求方。結構性失業是由經濟變化導致的,這些經濟變化引起特定市場區域中的特定類型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於其供給
  造成特定市場中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第一是技術變化,原有勞動者不能適應新技術的要求,或者是技術進步使得勞動力需求下降;第二是消費偏好的變化。消費者對產品和勞務的偏好的改變,使得某些行業擴大而另一些行業縮小,處於規模縮小行業的勞動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崗位;第三是勞動力的不流動性。流動成本的存在制約着失業者從一個地方或一個行業流動到另一個地方或另一個行業,從而使得結構性失業長期存在。
  周期性失業是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社會總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當經濟發展處於一個周期中的衰退期時,社會總需求不足,因而廠商的生產規模也縮小,從而導致較爲普遍的失業現象。周期性失業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需求收入彈性越大的行業,周期性失業的影響越嚴重。
  也就是說,人們收入下降,產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業,周期性失業情況比較嚴重。通常用緊縮性缺口來說明這種失業產生的原因。緊縮性缺口是指實際總需求小於充分就業的總需求時,實際總需求與充分就業需求之間的差額,圖1說明了緊縮性缺口與周期性失業之間的關系。
  tp://wiki.mbalib.com/w/images/b/b6/%E7%B4%A7%E7%BC%A9%E6%80%A7%E7%BC%BA%E5%8F%A3.jpg" alt="緊縮性缺口" width="211" height="212" longdesc="/wiki/Image:%E7%B4%A7%E7%BC%A9%E6%80%A7%E7%BC%BA%E5%8F%A3.jpg">
  在圖1中,橫軸OY代表國民收入,縱軸AD代表總需求,當國民收入Yf時,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Yf爲充分就業國民收入,實現這一國民收入水平所要求的總需求水平爲ADf,即充分就業的總需求。但實際的總需求AD0,這一總需求水平決定的國民收入Y0,Y0小於Yf,這就必然引起失業。Y0小於Yf是由於AD0小於ADf造成的。因此,實際總需求AD0與充分就業需求ADf之間的差額就是造成這種失業的根源。這種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引起的,故而也稱爲“需求不足的失業”。
  除了這幾種主要失業類型外,經濟學中常說的失業類型還包括隱藏性失業,所謂隱藏性失業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實際上對產出並沒有作出貢獻的人,即有“職”無“工”的人,也就是說,這些工作人員的邊際生產力爲零。當經濟中減少就業人員而產出水平沒有下降時,即存在着隱藏性失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曾指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部門存在着嚴重的隱藏性失業。
">編輯] 失業的影響
  失業會產生諸多影響,一般可以將其分成兩種: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
  失業的社會影響雖然難以估計和衡量,但它最易爲人們所感受到。失業威脅着作爲社會單位經濟單位的家庭的穩定。沒有收入收入遭受損失,戶主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滿足,家庭關系將因此而受到損害。西方有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解僱造成的創傷不亞於親友的去世或學業上的失敗。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際關系也受到失業的嚴重影響。一個失業者在就業的人員當中失去了自尊和影響力,面臨着被同事拒絕的可能性,並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終,失業者在情感上受到嚴重打擊。
  失業的經濟影響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理解。當失業率上升時,經濟中本可由失業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就損失了。衰退期間的損失,就好像是將衆多的汽車、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銷毀掉了。從產出核算的角度看,失業者的收入總損失等於生產的損失,因此,喪失的產量計量周期性失業損失的主要尺度,因爲它表明經濟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根據美國的數據,提出了經濟周期中失業變動與產出變動的經驗關系,被稱爲奧肯定律
  奧肯定律的內容是: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GDP兩個百分點。換一種方式說,相對於潛在GDP實際GDP每下降兩個百分點,實際失業率就會比自然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
  西方學者認爲,奧肯定律揭示了產品市場與勞動市場之間極爲重要的關系,它描述了實際GDP短期變動與失業率變動的聯系。根據這個定律,可以通過失業率的變動推測或估計GDP的變動,也可以通過GDP的變動預測失業率的變動。例如,實際失業率爲8%,高於6%的自然失業率2個百分點,則實際GDP就將比潛在GDP低4%左右。
  未來的一二十年是我國改革开放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要轉移到城鎮就業,城鎮新增的適齡就業人員也有較大的就業需要,這就使得我國在未來這一二十年內面臨着較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問題是我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奧肯定律告訴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即一定要保持GDP的高速增長,這樣一方面能迅速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能較好的解決未來的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唐樹伶,張啓富.《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