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

姓名: 亞當·斯密

出生: 1723年6月5日(受洗)(蘇格蘭伐夫郡可可卡地)

去世: 1790年7月17日 (蘇格蘭愛丁堡)

學派/流派: 古典經濟

主要領域: 政治哲學、倫理學、經濟

著名思想: 古典經濟學、現代自由市場勞動分工

受影響於: 亞裏斯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謨、孟德斯鳩

施影響於: 馬爾薩斯、李嘉圖、密爾、凱恩斯馬克思、恩格斯、美國开國先驅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蘇格蘭籍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爲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

斯密生於蘇格蘭伐夫郡的可可卡地(Kirkcaldy),確切的出生日期並不清楚,他在1723年6月5日於可可卡地受洗,擔任關稅查帳員的父親在他出生前6個月便已去世。在大約4歲時,斯密曾被一羣吉普賽人誘拐,不過很快便被他的叔叔救回。

傳記

在大約14歲時,斯密進入了格拉斯哥大學,在“永恆的”(斯密如此稱呼他)哈奇森的教導下研讀道德哲學。斯密在這個時期發展出他對自由、理性、和言論自由的熱情。在1740年他進入了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但他後來說“在牛津的時期對他後來的畢生事業沒有多少影響”,他在1746年離开了牛津大學。1748年他在亨利·霍姆·卡姆斯(Henry Home)的贊助下开始於愛丁堡演講授課。最初是針對修辭學和純文學,但後來他开始研究財富的發展”,到了他年近30歲時,他第一次闡述了經濟哲學的“明確而簡易的天賦自由制度”,他後來將這些理論寫入被簡稱爲國富論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裏。在大約1750年時他認識了大衛·休謨,兩人成爲親密的好友。他也認識了一些在後來成爲蘇格蘭啓蒙運動推手的人物。

斯密的父親對於基督教有強烈興趣[1]並且加入了溫和派的蘇格蘭長老教會(Scottish Presbyterianism, 自從1690年以來的蘇格蘭國教)。斯密可能曾經前往英格蘭尋求英格蘭教會的職業生涯:但這件事的真實性仍具爭議。爲何他放棄信仰並回到蘇格蘭的原因仍然未知,但能肯定的是這時斯密已經成爲自然神論者了[2]。

亞當·斯密在1751年斯密被任命爲格拉斯哥大學的邏輯學教授,並在1752年改任道德哲學的教授。他的講課內容包括了倫理學、修辭學、法學、政治經濟學、以及“治安和稅收”的領域。在1759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書,具體化了一部分他在格拉斯哥的講課內容。在當時這些研究的發表使斯密獲得了廣泛名聲,這些研究主要是針對人類如何透過仲介者和旁觀者之間的感情互動來進行溝通(亦即,個人與社會其他成員的互動)。他對於語言發展的研究則較爲粗淺。斯密流暢的、深具說服力的、甚至華麗的論述相當突出,他的論述基礎既不是像沙夫茨伯裏和哈奇森一般根基於特殊“良知”,也不是像休謨一般根基於功利主義,而是根基在同情上的。

斯密的授課逐漸遠離道德的理論,而改專注於法律學和經濟學上。他在這段時間的思想發展可以由他的一名學生在1763年所抄錄的授課筆記得知[3]。到了1763年底,政治家查理·湯孫德(Charles Townshend, 也就是引薦斯密認識了大衛·休謨的人)提供斯密一份收入更爲豐厚的工作機會,擔任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布魯斯公爵的私人家教。斯密辭去了在大學的教授職位,並在1764年至1766年間和他的弟子一同遊覽歐洲,大多是在法國,在那裏斯密也認識了許多知識份子的精英,例如雅克·杜爾哥(Jacques Turgot)和達朗貝爾,尤其重要的是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重農主義學派的領導人,斯密極爲尊重他的理論。在回到可可卡地後,斯密在接下來10年時間裏專注於撰寫他的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又稱爲《國富論》,在1776年出版。這本書備受推崇並且被普遍流傳,斯密也隨之聲名大噪。1778年他獲得了一份在蘇格蘭的關稅部長職位,得以和他的母親一同居住在愛丁堡。他在1790年7月17日於愛丁堡去世。在死後清點遺產時,人們發現他顯然祕密貢獻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作慈善用途。

斯密的遺囑執行人是他在蘇格蘭學界的兩名好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約瑟夫·布雷克(Joseph Black)以及地質學家詹姆斯·赫頓(James Hutton)。斯密留下了許多未發表的著作,遺囑聲明要銷毀其中一部分斯密認爲不適合發表的著作,其余的著作則在後來陸續發布,包括在1795年出版的天文學歷史(History of Astronomy),以及《哲學論文集》(Essays on Philosophical Subjects)。

著作

在斯密死後不久,他遺留的手稿幾乎全都銷毀了。在他生前最後一年裏他似乎計劃撰寫兩篇主要的論文,一篇是有關法律的理論和歷史,一篇則是和藝術與科學有關。在死後才出版的《哲學論文集》所收錄的可能是後一篇論文的部分。

國富論》一書是斯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這本書對於經濟學領域的創立有極大貢獻,使經濟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西方世界,這本書甚至可以說是經濟學所發行過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國富論一書成爲針對重商主義(認爲大量儲備貴金屬經濟成功所不可獲缺的理論)最經典的反駁,在這本書於1776年出版後,英國和美國都出現了許多要求自由貿易的聲浪。這些聲浪還認爲當時經濟的艱難和貧窮是因爲美國獨立战爭所造成的。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被說服相信了自由貿易的優點:英國政府和議會依然繼續維持重商主義多年。

國富論一書也否定了重農主義學派對於土地的重視,相反的,斯密認爲勞動才是最重要的,而勞動分工將能大量的提升生產效率國富論一書非常成功,事實上還導致許多早期學派的理論被拋棄,而後來的經濟學家如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則專注於將斯密的理論整合爲現在所稱的古典經濟學(現代經濟學由此衍生)。馬爾薩斯將斯密的理論進一步延伸至人口過剩上,而李嘉圖則提出了工資鐵律(Iron law of wages)—認爲人口過剩將導致工資連勉強糊口的層次都無法達成。斯密假設工資的增長會伴隨著生產的增長,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則較爲準確。

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爲“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舉例而言,如果產品發生短缺,產品價格便會高漲,生產這種產品所能得到的利潤便會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產,最後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許多產品進入了市場,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將會增加,供給的增加會將產品價格降低至接近產品的生產成本。即使產品利潤接近於零,生產產品服務利潤刺激也不會消失,因爲產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產者的薪水在內。如果價格降低至零利潤後仍繼續下跌,生產者將會脫離市場;如果價格高於零利潤,生產者將會進入市場。斯密認爲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不過,斯密也對商人保持戒心,並且反對壟斷的形成。

斯密也大力批評過時的政府管制,他認爲那些管制將會阻撓產業的擴展。事實上,斯密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行爲,包括關稅在內,他認爲關稅最終將導致長期效率低落以及價格的居高不下。這個理論在今天被稱爲“自由放任”,代表“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這個理論後來影響了政府的立法,尤其是在19世紀裏。在國富論一書裏最知名也最常被後人引用的兩句話是:

我們不能借著向肉販、啤酒商、或面包師傅訴諸兄弟之情而獲得免費的晚餐,相反的我們必須訴諸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填飽肚子的方式,並非訴諸於他們的慈善之心,而是訴諸於他們的自私。我們不會向他們訴諸我們的處境爲何,相反的我們會訴諸於他們的獲利。

因此,由於每個個人都會盡力把他的資本用以支持並管理國內的產業,這些產業的生產於是便能達到最大的價值;每個個人也必然竭力的使社會的年收入盡量擴大。確實,他通常並沒有打算要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促進了這種利益至何種程度。由於寧愿支持國內的產業而非國外的產業,他只是盤算著他自己的安全;他管理產業的方式在於使其生產的價值能夠最大化,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些常見的情況下,經過一雙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他也同時促進了他原先無意達成的目標。並非出自本意並不代表就對社會有害。借由追求他個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爲有效地促進了這個社會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裝增進公共利益而幹預貿易的人所達成的。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