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濟

什么是個體經濟
  個體經濟,指在勞動者個人佔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從事個體勞動和個體經營私有制經濟。個體經濟具有規模小、工具簡單、操作方便、經營靈活等特點。基本上無剝削。個體經濟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歸個人所有;二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勞動爲基礎。個體經濟中,生產者既是直接的勞動者,又是生產資料的私有者,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是一種不帶有剝削關系的私有經濟
  由於個體經濟建立在分散的、小規模的生產條件基礎上,本身又具有不穩定性,因而在各個社會形態之中,都不能成爲佔統治地位的經濟關系,它總是依附於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形式,作爲一種附屬和補充的經濟形式存在。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體經濟的發展
  改革开放以來,個體經濟的發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改革伊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個體經濟發展的文件。1980年8月,中共中央頒布《關於轉發全國勞動就業會議文件的通知》,1982年l2月,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把發展和保護個人經濟寫入《憲法》。1999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個體經濟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各項政策措施的鼓勵下,個體經濟飛速發展。
  1981年,中國個體工商戶爲183萬戶,到2000年發展到2571萬戶,增加了l3倍,平均年增長14.9%;從業人數1978年的l4萬人增加到2OOO年的5070萬人,增加了361.1倍,平均年增長30.7%;注冊資金由1981年的5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3315億元,增加了662倍,平均年增長40.7%。個體經濟的增長速度遠快於國有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國民經濟的總體增長速度。我國個體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提高,主要是:居民生活的迫切需要爲個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具有分散化、小規模、隨時性、個性化等特點,政府難以顧及,大型企業難以涉足,而個體經濟正好具有這方面的比較優勢
  就業問題日趨嚴峻是個體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經濟轉型初期,有三個因素產生了大量需要尋求新工作的勞動力:一是農業經濟制度創新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結果出現了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二是五六十年代人口出生高峯時期出生的人口,在轉型時期紛紛進入勞動年齡。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謀求工作崗位,而國有企業及其他國有部門的吸納能力卻十分有限,結果形成了大量失業人口,其中絕大部分是失業青年。個體經濟成爲吸納失業人口的一個重要渠道。
個體經濟的貢獻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充分顯示出個體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拉動社會投資、解決就業、增加政府稅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下面具體分析個體經濟諸方面的貢獻。
  1、個體經濟的產值
  改革以來,我國GDP以平均每年15.7%(1978-2000年,名義增長率)的高速增長,個體經濟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80年,個體工業產值僅1億元,1985年增至180億元,1990年爲12904億元,1999年爲22928億元。1980年到1999年,個體工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爲69.6%,同期全國工業總產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爲18.3%。個體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例,1980年微不足道,1985年上升到1.9% ,1990年爲5.4%,1999年提高到18.2%。個體商業消費零售額1983年爲160億元,1990年爲1270億元,1995年5355億元,2000年增至11350億元。1983—2000年 ,個體商業消費零售額年平均增長率爲28.5%,高於同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平均增長率15.7%。個體商業消費零售額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中的比例由1983年的5.60%提高到2000年的33.2%。
  2、個體經濟投資
  投資經濟增長的基本拉動力。改革开放以來,個體經濟投資對整個社會的資本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個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額爲119.0億元,2001年達5429。6億元,增長了45.6倍,平均年增長率爲21.0%,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平均增長率(20.4% )。個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佔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1980年爲13.1% ,1990年前後提高到20%以上,9o年代初以後呈下降趨勢,但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01年爲14.6%。而且,我國個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和非正規金融市場上的借款籌集,幾乎沒有國家的財政援助,來自國有銀行貸款也很少。綜合考慮,個體經濟投資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部發動機。
  3、個體經濟的分布領域
  個體經濟以其規模較小、經營靈活、適應面廣而分布在國有經濟和大型企業不太愿意進入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特別是服務業領域。從統計數字上看,我國個體經濟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大領域:
個體手工業。目前,我國木器制造業、制鞋業、縫紉業、食品加工制造業、玩具制造業、刺繡業、制筆業、塑料制品業、竹制品業、農副食品工業、打鐵業、零配件加工業、採掘業等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個體企業。個體建築業。1980年,我國農村建築隊爲50800個,2001年增加50481個,產值由60.5億元增加到4648.244z,元。小型建築工程大部分都是由個體建築業主承擔的。個體交通運輸業。改革以前,我國交通運輸業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坐車難、運輸難問題隨處可見。這給改革开放以後個體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1981年, 國家允許個體經營者使用非機動運輸工具從事客貨運輸,隨後運輸市場逐步开放,允許個人經營者使用機動車船從事客貨運輸,少數地區(如廣東)甚至允許個人承包經營火車運輸。目前,已形成了運輸工具多層次的個體運輸體系,其中既有人拉肩挑、半車半畜、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木帆船、人力船等非機動工具,又有大小客運汽車、摩托車、轎車、出租車、機動船。個體商業。零售商業是個體經濟分布的傳統領域。改革开放以後,我國個體商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在糧油類、禽蛋類、肉食類、煙草類、糖果糕點類、幹鮮菜類、調味品類、文化用品類、五金交電類、特產類、日用雜貨類等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的零售商業中發揮主要作用,並形成了以個體商業爲主體的商品交易或專業交易中心,如溫州瑞安商城、義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城、璞院羊毛衫市場。個體飲食業飲食業是個體經濟分布的又一傳統領域。改革以來,個體飯店、個體酒館、飲食攤、鋪、茶館、咖啡屋、冷飲店、面館廣泛分布於城鎮的大街小巷,極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其他服務業。在旅館業、理發業、洗浴業、照相業、洗染業、刻字業、信息傳播、科技交流、咨詢服務服務業,钟表、自行車、摩托車、收錄機、電視機、汽車、冰箱、皮鞋、鋼筆、雨傘等修理行業中,個體經濟起主要作用。除此之外,個體經濟還分布於教育、文化、體育、衛生醫療等行業,如私立學校、私立托兒所和幼兒園、私人劇團、放映隊、私人診所、私人中介機構。從總體上看,我國個體經濟絕大多數分布在第三產業,從事第三產業個體工商戶佔總戶數的84%,從事第二產業的佔12%,從事第一產業的僅佔4%。
  4、個體經濟與社會就業
  個體經濟分布面廣,技術簡單,勞動密集度高,吸納了大量簡單勞動力,包括從傳統農業中轉移出來的剩余勞動力、新增勞動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失業問題和由此而引發的社會矛盾。1990年,我國個體經濟共吸納社會勞動力2150萬人,2001年吸納的勞動力增至4760萬人,平均每年遞增7.4%,遠高於同期全社會從業人員的平均增長率(1.1%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流向了個體經濟部門。
  5、個體經濟稅收
  個體經濟在自身獲得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給國家財政提供了大量稅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支出壓力。1981年個體工商戶納稅6.2億元,1997年,納稅460.50億元,增長了73.3倍,平均年增長30.9% ;戶均納稅1782.3元,增長了4.2倍,平均年增長10.9% 。
個體經濟在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公有制經濟人士由起補充作用的個體勞動者或私營企業主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打破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發揮了开拓者和實踐者的作用;
  第二,私營經濟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可有可無成爲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爲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私營經濟在國家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方面貢獻了力量;
  第三,個體、私營經濟由原來人們不太情愿從事的就業領域,成爲國民就業的重要渠道。私營經濟對社會穩定、安定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四,由原來的補充作用成爲推動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力量。私營經濟在國家加快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方面充當了重要角色;
  第五,私營企業由原來與國有企業無法相提並論成爲國有大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依托。公有制經濟爲鞏固“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起到了促進作用。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