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

概述
多用於財政,意爲虧本。財政年度內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因會計上習慣用紅字表示而故名。在我國,財政收支是通過國家預算平衡的,財政赤字通常表現爲預算執行結果支大於收的差額,故亦稱預算赤字。一年的財政收入代表可供國家當年集中掌握支配的一部分社會產品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發生赤字,意味着由這部分支出所形成的社會購买力沒有相應的社會產品作爲物資保證。


  基本解釋
  Deficit (英文)
  支出大於收入的超出數額,入账時用紅筆寫,故名財政赤字
  詳細解釋
  1. 紅色的字。
  《梁書·武帝紀上》:“三正迭改,五運相遷,綠文赤字,徵《河》表《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赤字》:“ 順治 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雲:‘白苕代靖否復議朝冶馳。’”
  2. 經濟活動中支出多於收入的數字。因簿記上用紅筆書寫,故稱。

基本概念

  爲了彌補財政赤字,國家不得已而增發紙幣,即增加沒有物資保證的貨幣發行。如果財政赤字過大,財政貨幣發行過多,物資供應長期不能滿足需要,就會發生通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致使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因而應按照量入爲出的原則安排財政支出,保持財政收支平衡。但由於工作失誤或發生战爭、嚴重自然災害等意外事故,也往往會使財政短收或超支,形成赤字。一般情況下,社會主義國家財政應當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不打赤字。堅持財政收支平衡,不能僅僅着眼於財政收支本身,還要將財政收支同整個國民收入分配聯系起來看,防止虛假的平衡和隱蔽的赤字。例如,計劃確定的收入指標不切實際,執行中用擠佔其他方面收入的辦法實現,對應付的費用安排不足,支出缺口等,這樣形成的平衡就不是真正的、可靠的平衡,而是表面的虛假的平衡。企業虛報產值、利潤,或發生產銷脫節就會使一部分財政收入虛假,財政收支可能平衡,但實際上有隱蔽的赤字。 如果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這也是一種有利的狀態,說明國家財政收入得到了有效、充分利用。但是我們必須把赤字控制在一定限度內。

財政赤字的例子:

  都是金融危機惹禍,日本時隔28年再現年度貿易赤字
  日本財務省22日公布的2008年度貿易統計初步數據(以通關爲準)顯示,出口扣除進口所得的貿易收支呈725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1億元)赤字,這是日本因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進口猛漲的1980年以來的首9 GAI47次赤字。
  上一年度日本貿易盈余101,553億日元。之所以出現近28年來的首次赤字,主要原因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已波及實體經濟,導致日本出口銳減,反映出一直依靠外需發展的日本經濟的脆弱。
  08年度出口總額爲711,435億日元同比下降16.4%,爲1980年數據可比以來的最大降幅。從具體商品來看,汽車與芯片等電子產品的降幅居前,分別爲24.2%和19.7%。進口總額爲718,688億日元同比下降4.1%,爲近7年來首次下降。
  同時公布的日本09年3月份貿易收支爲110億日元盈余,但較去年同期銳減99.0%。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