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

價格是商品貨幣交換比例指數,或者說,價格是價值貨幣表現。價格是商品交換價值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在經濟學及營商的過程中,價格是一項以貨幣爲表現形式,爲商品服務資產所訂立的價值數字。在微觀經濟學之中,資源需求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
定義


在現代社會的日常應用之中,價格一般指進行交易時,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或付款。   

經濟學角度來說,價格泛指买賣雙方就买賣商品的訂立的兌換比率,舉例說 消費者價格指數 :假如买賣過程中,商品甲換得兩個單位商品乙,一單位商品甲的價格便爲兩單位商品乙,而一單位商品乙的價格則爲半單位商品甲。由於現代社會以金錢交換爲主流的买賣方式,买賣雙方其中一方會以金錢付款,因此商品的價格便可以以金錢作爲單位,不同商品的價格亦因單位相同而能夠比較。   

留意一件商品的價格,與其用途或傳統觀念的“價值”並無必然的直接關系。在經濟學角度來說,一件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商品供應需求商品甲即使在用途上較商品乙少,但亦能因爲其供應量與需求比例小,而較商品乙有更高的價格。

價格的本質

價格是一種從屬於價值並由價值決定的貨幣價值形式。價值的變動是價格變動的內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價格形成的基礎。但是,由於商品的價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的, 價格也是由貨幣本身的價值決定的,因而商品價格的變動不一定反映商品價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不變時,貨幣價值的變動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同樣,商品價值的變動也並不一定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貨幣價值按同一方向發生相同比例變動時,商品價值的變動並不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因此,商品的價格雖然是表現價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不相一致的情況。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直接圍繞它的價值上下波動;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於部門之間的競爭和利潤的平均化,商品價值轉化爲生產價格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價格的基本職能

主要有:

標度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度量標記。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尺度,而貨幣商品內在價值尺度的外部表現形式。貨幣價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價格 價格
來實現的,價格承擔了表現社會勞動耗費的職能,成爲從觀念上表現商品價值量大小的貨幣標記。
調節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調整經濟關系、調節經濟活動的功能。由於商品的價格和價值經常存在不相一致的情況,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起交換雙方利益關系轉換,因而使價格成爲有效的經濟調節手段和經濟槓杆。

信息職能

  即價格變動可以向人們傳遞市場信息 ,反映供求關系變化狀況,引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價格的信息職能,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形成的,是市場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編輯本段價格的作用
  價格的作用是價值規律 作用的表現,是價格實現自身功能時對市場經濟運行所產生的效果,是價格的基本職能的外化。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作用主要有:①價格是商品供求關系變化的指示器。借助於價格,可以不斷地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節資源的配置方向,促進社會 消費者價格指數
供給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在市場上,借助於價格,可以直接向企業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各企業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組織生產經營。與此同時,價格的水平又決定着價值的實現程度 ,是市場商品銷售狀況的重要標志。②價格水平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密切相關。一般來說, 在消費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這種商品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對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而當市場上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時,消費者也就可能作出少买或不买這種商品,或者購买其他商品替代這種商品的決定。因此,價格水平的變動起着改變消費需求量、需求方向 ,以及需求結構的作用。③價格是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價格所顯示的供求關系變化的信號系統,爲國家宏觀調控提供了信息。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幅度預示着這種商品缺口時,國家就可以利用利率工資稅收經濟槓杆,鼓勵和誘導這種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或縮減,從而調節商品供求平衡。價格還爲國家調節和控制那些只靠市場力量無法使供求趨於平衡的商品生產提供了信息,使國家能夠較爲準確地幹預市場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市場自發調節帶來的經濟運行的不穩定,或減少經濟運行過程的不穩定因素,使市場供求大體趨於平衡。

價格指數

   消費者價格指數(英文名稱:consumer price index 縮寫:CPI)指的是衡量所選定的一籃子消費品購买價格的指數。計算指數時,每種商品權數依據1982-1984年間該商品在城市消費者生活开支中所佔的份額來確定。它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爲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爲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只可以买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稱爲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把他稱爲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爲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中國稱之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爲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價格與財政的關系

   價格是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價格變動與財政收支相互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兩者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財政收支平衡是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的基礎。財政收支平衡,說明國家掌握的集中化資金來源同對資金需求、國家掌握的產品同對產品需求以及貨幣流通商品流通是適應的,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正常,幣值和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市場物價穩定財政收支、信貸收支、物資供需三者綜合平衡的反映。財政赤字引發通貨膨脹的根源在於用銀行增發票子的辦法來彌補國家財政虧空。由此引起信貸收支不平衡而被迫作財政性的貨幣發行,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過多引起幣值下跌和物價上漲。   財政與物價的關系也可以較爲松散。當國家財政收支不平衡、出現較大赤字時,政府可以採取向居民借貸(即發行公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虧空,而不致導致市場物價的上漲。但是,向居民借貸超過限度也會引起通貨膨脹。   ②國家調整價格會影響財政收支。一般說來,提高價格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有些國家的政府往往通過這種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情況。價格變動的幅度取決於人民羣衆的承受能力、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國家財政的負擔能力。價格變動雖然不能直接增加或減少社會財富,卻能夠使純收入在各部門之間發生轉移,改變國民收入分配比例。中國在1979和1980年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顯著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並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由於把國民收入增長額的絕大部分給了農民,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難於滿足各方面對支出的增長需求,以致在上述兩年發生了較大的財政赤字。   ③財政給予價格補貼可以維持零售價格的穩定。國家有時規定某些工業品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規定某些農產品在國營商業的銷售價格低於向農民收購時的價格,由此發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中國在1979~1990年多次調高糧食收購計劃價格,糧食銷售價格的穩定完全靠財政補貼維持。

價格的決定因素

馬克思的理論是價值定價格,但目前有部分學者認爲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此外稅收成本等外在因素對價格也有一定影響。   

產品價格遞按時間的減速規律:  一個產品的價格形成是分階段的。具體分爲實驗,推廣,競爭,實用,退出五個階段。各階段產品的價格形成遞減速規律. 產品在實用階段價格與其它在實用階段的產品的價格資本效率成反比,即資本效率越高,價格越低.

拿生產大頭針與生產衣服來比,如果生產某種大頭針的企業資本生產效率爲100000支/(勞力+資源+工具),其中投入資源,勞力,工具代表投入的資本成本。而某種衣服的企業資本生產效率爲10件/(勞力+資源+工具)。設兩者投入的(勞力+資源+工具)量值相等,那么兩者的產品衡量系數就爲=100000/10=10000。也就是說在交易市場上人們初步的對某種大頭針與某種衣服估價的產品定價比就10000。盡管在原始的狀態下人們的大頭針的生產效率是=1支/(勞力+資源+工具),衣服的生產效率是1件/(勞力+資源+工具),大頭針提升的效率倍數大的多,但是在實用階段與你過去提高的生產效率沒有關系,那時應該賺的超額利潤,令生產者滿意的衡量系數只會在實驗,推廣,競爭階段產生。但從另一個方面講,如果別人都提高了資本生產效率而你沒有提高,那你在衡量系數變得不利的情況下就難以競爭與生存。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