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

起源和發展

銀行" alt="商業銀行" src="http://a2.att.hudong.com/32/38/01300000167882121705385537546_s.jpg">英格蘭銀行:歷史最悠久的商業銀行

銀行是由貨幣經營業演變而來的,而歷史上的貨幣經營又是在貨幣兌換業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可以說,貨幣經營業是銀行的先驅。貨幣經營業與銀行的主要區別在於有無信用活動,銀行是專門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金融機構。

意大利是銀行最早產生的發源地,中國早在11世紀就出現了“銀行”一詞,從17世紀开始,銀行這一新型行業金融機構开始由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它國家,在英國出現了由金匠業等演變爲銀行業的過程,英格蘭銀行是歷史上第一家股份銀行,它的成立也是現代銀行業產生的標志。盡管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商業銀行產生與發展的條件不同,但商業銀行的發展基本上是遵循兩種傳統。

一是英國式融通短期資金傳統。英美等國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至今仍以短期自償性商貸款爲主。這種傳統的優點是能夠較好地保持銀行的安全性和清償力;缺點是銀行業務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是德國式綜合銀行傳統。這一傳統的主要特點是:商業銀行不僅提供短期商業性貸款,而且提供長期貸款,甚至可以投資企業股票債券,參與企業的決策與發展,爲企業的兼並與重組提供財務咨詢、財務支持等投資銀行服務

至今(2009年),不僅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少數歐洲國家堅持這一傳統,而且美國日本等國的商業銀行也有向綜合銀行發展的趨勢。這種傳統的優點是利於銀行开展全面的業務經營活動,爲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缺點是會加大銀行經營風險,因而對銀行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徵

銀行" alt="商業銀行" src="http://a2.att.hudong.com/74/37/01300000167882121705370735984_s.gif">中國主要城市商業銀行資產比較

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爲目的,以金融資產負債經營對象的綜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通常具有下列主要特徵:

1)經營大量貨幣項目,要求建立健全嚴格的內部控制

2)從事的交易種類繁多、次數頻繁、金額巨大,要求建立嚴密的會計信息系統,並廣泛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及電子資金轉账系統;

3)分支機構衆多、分布區域廣、會計處理和控制職能分散,要求保持統一的操作規程和會計信息系統;

4)存在大量不涉及資金流動的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要求採取控制程序進行記錄和監控;

5)高負債經營債權人衆多,與社會公衆利益密切相關,受到銀行監管法規的嚴格約束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

銀行信用中介" alt="商業銀行信用中介" src="http://a1.att.hudong.com/53/35/01300000329092125360359104103_s.jpg">商業銀行信用中介

商業銀行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務信用創造和調節經濟職能,並通過這些職能國民經濟活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商業銀行的業務活動對全社會的貨幣供給有重要影響,並成爲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基礎。

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業銀行充當將經濟活動中的赤字單位盈余單位聯系起來的中介人的角色。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的功能,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多層次的調節作用:將闲散貨幣轉化爲資本;使闲置資本得到充分利用;將短期資金轉化爲長期資金

支付中介是指商業銀行借助支票這種信用流通工具,通過客戶活期存款帳戶資金轉移爲客戶辦理貨幣結算、貨幣收付、貨幣兌換存款轉移等業務活動。商業銀行發揮支付中介功能主要有兩個作用:節約了流通費用;降低銀行籌資成本,擴大銀行資金來源。

信用創造

信用創造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吸收活期存款、發放貸款,從而增加銀行資金來源、擴大社會貨幣供應量。商業銀行發揮信用創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於通過創造存款貨幣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節省現金使用,減少社會流通費用,又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

金融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利用在國民經濟中聯系面廣、信息靈通等的特殊地位和優勢,利用其在發揮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大量信息借助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和工具,爲客戶提供財務咨詢、融資代理信托租賃、代收代付等各種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服務功能,商業銀行既提高了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利用價值,加強了銀行與社會聯系,擴大了銀行市場份額;同時也獲得了不少費用收入,提高了銀行盈利水平。

外部組織形式

銀行" alt="商業銀行" src="http://a0.att.hudong.com/16/42/01300000167882121705426742035_s.jpg">花旗銀行是典型的集團制銀行
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商業銀行組織形式可以分爲單一銀行制、分支銀行制和集團銀行制。

單一銀行制是指不設立分行,全部業務由各個相對獨立的商業銀行獨自進行的一種銀行組織形式,這一體制主要集中在美國

優點

首先,可以限制銀行業的兼並和壟斷,有利於自由競爭;其次,有利於協調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使銀行更好地爲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此外,由於單一銀行制富於獨立性和自主性,內部層次較少,因而其業務經營的靈活性較大,管理起來也較容易。

缺點

首先,單一制銀行規模較小,經營成本較高,難以取得規模效益;其次,單一銀行制與經濟的外向發展存在矛盾,人爲地造成資本的迂回流動,削弱了行的競爭力;再次,單一制銀行的業務相對集中,風險較大。隨着電子計算機推廣應用的普及,單一制限制銀行業務發展和金融創新的弊端也愈加明顯。

分支銀行

分支銀行制又稱總分行制。實行這一制度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總行以外,普遍設立分支機構,分支銀行的各項業務統一遵照總行的指示辦理。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進一步劃分爲總行制和總管理處制。總行制即總行除了領導和管理支行處以外,本身也對外營業;而在總管理處制下,總行只負責管理控制支行除,本身不對外營業,在總行所在地另設分支行或營業部开展業務活動。

優點

實行這一制度的商業銀行規模巨大,分支機構衆多,便於銀行拓展業務範圍,降低經營風險;在總行與分行之間,可以實行專業化分工,大幅度地提高銀行工作效率,分支行之間的資金調撥也十分方便;易於採用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廣泛开展金融服務,取得規模效益。

缺點

容易加速壟斷的形成,實行這一制度的銀行規模大,內部層次多,從而增加了銀行管理的難度。但就總體而言,分支行制更能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國銀行界的普遍認可,已成爲當代商業銀行的主要組織形式。

集團制銀行又稱爲持股公司銀行,是指由少數大企業或大財團設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控制收購若幹家商業銀行銀行控股公司分爲兩種類型:

一是非銀行性控股公司,它是通過企業集團控制某一銀行的主要股份組織起來的,該種類型的控股公司在持有一家銀行股票的同時,還可以持有多家非銀行企業股票

二是銀行性控股公司,是指大銀行直接控制一個控股公司,並持有若幹小銀行股份

內部組織結構

銀行" alt="商業銀行" src="http://a4.att.hudong.com/60/33/01300000167882121705334285182_s.jpg">商業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圖

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是按《公司法》組建的,它們的組織結構大致相仿。他們的組織結構一般可分爲3個系統,即決策系統、執行系統、監督系統。其特點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權力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

決策系統

商業銀行的決策系統主要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組成。股東大會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股本招募中購买銀行發行的優先股票投資者成爲銀行的優先股東,購买銀行發行的普通股票投資者成爲銀行普通股東。

股東大會的主要內容和權限包括:選舉和更換董事監事並決定有關的報酬事項;審議批準銀行各項經營管理方針和對各種重大議案進行表決;修改公司章程等。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決策機構。

董事會代表股東大會執行股東大會的決議,對股東大會負責。商業銀行董事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重要權力:確定銀行經營決策,董事會一般不直接參與銀行的日常工作,但銀行經營的重大問題要與董事商議,由董事會作出決策;董事會有權任免銀行管理人員,選擇熟悉銀行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來具體管理銀行;設立各種委員會或附屬機構,如執行委員會、貸款委員會、考評委員會等,通過其對銀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組織、指揮和監督。

執行系統

商業銀行的執行系統由總經理(行長)和副總經理(副行長)及其領導的各業務部門組成。總經理(行長)是商業銀行的最高行政負責人。總經理(行長)的主要職權是執行董事會的決議,組織領導銀行的業務經營活動。在總經理(行長)的領導下,商業銀行還要設置若幹個業務、職能部門及部門經理

監督系統

商業銀行的監督系統由監事會和稽核部門組成。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代表股東大會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進行監督。商業銀行稽核部門是董事會或管理層領導下的一個部門,其職責是維護銀行資產的完整和資金的有效營運,對銀行管理經營服務質量進行獨立的評估。

資產 現金存放同業
存放中央銀行
拆放同業
存出發鈔基金
貴金屬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
衍生金融產品資產
客戶貸款墊款淨額
證券投資:可供出售證券、持有至到期日債券貸款應收款
投資公司
投資聯營企業合營企業
固定資產
投資物業
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他資產
負債 同業存入
中央銀行負債
發行貨幣債務
發行存款證及同業拆入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負債
衍生金融產品負債
客戶存款
發行債券
借入其他資金
應付稅款
退休福利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
其他負債
股東權益 本行股東應享權益
股本
資本公積
盈余公積
一般準備及法定儲備金
分配利潤
可供出售證券公允價值變動儲備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庫藏股

1)信用風險

2)國家風險和轉移風險

3)市場風險

4)利率風險

5)流動性風險

6)操作風險

7)法律風險

8)聲譽風險

經營目標
盈利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 alt="盈利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 src="http://a2.att.hudong.com/52/38/01300000329092125360385123860_s.jpg">盈利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

商業銀行經營目標是在保證資金安全、保持資產流動性基礎上爭取最大的盈利,即通常所說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

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即要求銀行經營活動中必須保持足夠的清償能力,經得起重大風險和損失,能夠隨時應付客戶提存,使客戶銀行保持堅定的信任。

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隨時應付客戶提存以及銀行支付需要的能力。商業銀行流動性包括資產流動性負債流動性資產流動性是指資產變現能力,衡量資產流動性的標準有兩個:一是資產變現的成本,某項資產變現的成本越低,該項資產流動性就越強;二是資產變現的速度,某項資產變現的速度越快,則該項資產流動性就越強。負債流動性是指銀行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可用資金的能力。衡量銀行負債流動性的標準也有兩個:一是取得可用資金價格,取得可用資金價格越低,該項負債流動性就越強;二是取得可用資金的時效,取得可用資金的時效越短,則該項負債流動性就越強。

盈利性原則

盈利性是指商業銀行在其經營活動中獲取利潤的能力,它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動力。這一原則要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追求利潤最大化。商業銀行盈利主要來自於業務收入與業務支出的差額。商業銀行的業務收入包括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入與勞務收入等;其業務支出包括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借入資金利息支出貸款投資的損失以及工資、辦公費、設備維修費、稅金支出等。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是一個權衡利害、趨利避害的過程,在決策時應該堅持盈利性和安全性權衡的原則。首先,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的客觀要求。其次,安全性與盈利性是一對矛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原則是保證信貸資金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統一。它是銀行管理者決策的依據。

中國現狀

中國目前(指2009年)存在的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开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出口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華夏、招商、光大、民生、浦東發展、深圳發展、渤海、廣發、興業、浙商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10家城市商業銀行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