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

 

存在問題
融資" alt="再融資" src="http://a1.att.hudong.com/67/56/01300000164586122923562754304_s.gif">中國鐵路進入跨越式股權融資階段
1、融資方式單一,以股權融資爲主。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有着極強的偏好。在1998年以前,配股上市公司融資的惟一方式,2000年以來,增發成爲上市公司對再融資方式的另一選擇;2001年开始,可轉債融資成爲上市公司追捧的對象。中國上市公司在選擇再融資方式時所考慮主要是融資的難易程度、門檻高低以及融資額大小等因素,就目前而言,股權融資成爲上市公司融資的首選。中國股權結構比較特殊,不流通法人股佔6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股權融資對改善股權結構確實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單一的股權融資並沒有考慮到企業資本結構方面的差異,不符合財務管理關於最優資金結構的融資原則。有人對 1997年深市配股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其平均資產負債率爲43.29%,對此類公司繼續進行股權融資使得企業資本結構更趨於不合理。

2、融資金額超過實際需求從理論上說,投資需求融資手段是一種辨證的關系,只有投資的必要性和融資的可能性相結合,才能產生較好的投資效果。然而,大多數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規定的上限進行再融資,而不是根據投資需求來測定融資額。上市公司把能籌集到盡可能多的資金作爲選擇再融資方式及制訂發行方案的重要目標,其融資金額往往超過實際資金需求,從而造成了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問題。

3、融資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確定性。長期以來,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資金投向變更頻繁,投資項目收益低下,拼湊項目圈錢的跡象十分明顯。不少上市公司投資項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資金到位後不能按計劃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資金闲置,有些不得不變更募資投向。據統計,以 2000年上半年上市增發以及配股公司爲樣本,至2000年底,在平均經歷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後,平均只投出了所募資金的46.15%,而從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出,多數企業投資項目的建設期在半年、一年左右,不少企業於是將資金購买國債,或存於銀行,或參與新股配售,有相當多的企業因爲要進行再融資,才不得不將前次募集資金“突擊”使用完畢。由於不能按計劃完成募資投入,爲尋求中短期回報,上市公司紛紛展开委托理財業務。如此往復,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不但沒有促進企業的正常發展,反而造成了資金使用偏離融資目的和低效使用等問題。

4、股利分配政策制訂隨意。無論是2001年度以前的輕現金分配現象,還是2001年度少部公司所進行的大比例現金分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制訂的隨意性。上市公司並沒有制定一個既保證企業正常發展又能給予投資者穩定回報的股利政策,管理層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隨意性較強。股利政策制訂沒能結合上市公司長期發展战略,廣大公衆投資者也沒能通過股利分配獲得較高的股息回報。

5、融資效率低下。近年來,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後效益下降成爲上市公司融資最嚴重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在2000年進行配股增發新股的 34家公司中,有26家在融資前後的年度淨資產收益率下降,其中有13家配股公司2000年利潤大大低於上一年利潤收益率提高的公司僅有8家,約佔總調查數的四分之一。2001年度年報顯示,在2000年及2001年初實施配股增發公司中,有30家公司發布虧損年報或預虧公告。上市公司融資效率低下,業績滑波,使得投資者的投資意愿逐步減弱。這一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對上市公司本身及證券市場的發展都是極爲不利的。

原因分析

1、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較低融資方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資成本的制約。股權融資的實際成本即爲股利回報,對企業而言,現金股利爲企業實際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而中國證券市場股利分配長期存在重股票股利,輕現金股利的情況。在中國,由於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由大股東選出的董事會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成爲管理層可以隨意調控的砝碼,因此外部股權融資的實際成本成爲公司管理層可以控制成本,相對於債券融資利息回報的硬約束,上市公司管理層更愿意選擇股利分配的軟約束。這正是造成中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

2、企業債券市場尚不成熟。企業債券市場的不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法規滯後。目前債券發行的主要法規是1993年制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條例中規定企業債券利率不得高於銀行相同期限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由於此規定,企業債券利率即使按政策的高限發行,由於企業債券尚需交納利息稅,其實際收益也與國債相差無幾,與國債的低風險相比,企業債券收益投資者無吸引力。二是企業債券上市的規模小。目前,上海證券交易上市交易企業債券僅有10只,發債主體僅爲六家特大型國有企業,還有許多發行債券企業未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債券流通性不高。基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綜合而言,投資者並不看好企業債券,使得這種在西方國家最重要的一種融資方式在目前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尚處於襁褓之中。因此,上市公司只能更多地選擇增發配股股權融資方式。

3、特殊的股權結構。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底公衆投資者的流通股所佔的股權比重僅爲34%左右,而國家股卻佔到47%的比重,其他非流通股份佔到 19%的比重。從總體上看,國有股東上市公司中處於絕對控股的地位,即使個別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東只是處於相對控股地位,但由於公衆投資者非常分散,致使在人數上佔絕大多數的公衆投資者也難以取得對上市公司控制權,公衆投資者無法真正參與決策。在此情況下,管理層的決策並不代表大多數流通股東權益,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少數大股東的利益。由於再融資溢價發行,通過融資老股權益增長很快,對新股東而言是權益攤薄。由於大股東通過股權融資可以獲得額外的權益增長,因此擁有決策權的大股東進行股權融資的意愿極強。再者,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在再融資後很快推出大比例現金分紅方案,按照其所佔股權比例取走的分紅的大部分。

4、政策的導向作用。核準制下,再融資條件更加嚴格,審核時間加長,上市公司希望一次籌集到盡可能多的現金。隨着2001年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的頒布,許多上市公司紛紛推出增發方案,掀起增發熱潮。下半年由於市場原因,增發核準難度加大,許多公司又轉而採用配股可轉債方式;當年可轉債發行辦法出臺以及監管部門對券商實行通道限制制度,可轉債不佔通道且不受融資間隔不低於一個會計年度的限制,使得衆多公司在下半年推出可轉債融資方式。2001 年3月頒布的《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管理辦法》中將上市公司分紅派息作爲再融資時的重點關注事項,當年證監會發布的《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關於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審核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應當關注公司上市以來最近三年歷次分紅派息情況,特別是現金分紅佔可分配利潤比例以及董事會對於不分配所陳述的理由,因此大多數上市公司從2001年度开始大範圍進行現金分紅。這些情況說明,政策規定對再融資起着重要的導向作用。

影響因素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認爲,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中國上市公司實際融資順序則表現爲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內源融資,即中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衝突。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一、融資成本

再融成本大大低於債權融資成本,是上市公司熱衷於再融資的最主要原因。

二、公司治理結構

中國上市公司大多是國有企業通過增量發行改制上市,在治理結構方面仍有國有企業的烙印,具體表現爲如下兩個特徵:(1)股權集中、一股獨大。(2)國有股法人股佔絕對優勢。由於滬深股市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控制,大股東就可能利用市場的二元結構特點通過股權融資獲取自身資產的大幅增值,而忽視甚至犧牲其他流通股東的利益。

三、考核制度

上市公司管理目標應該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但中國上市公司管理投資者衡量企業經營業績,依然習慣以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作爲主要依據,由於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只考核了企業間接融資中的債務成本,未能考核股本融資成本,即使考核,也總是很低。所以,公司總是厭惡債權融資偏好股權融資

四、盈利預期

統計結果表明,從1995~2001年,配股公司配股後的平均資產報酬率低於1年期銀行貸款利率,而且有逐年下降趨勢。1995年融資公司後兩年的資產報酬率平均爲7.46%,而且有25%的公司資產報酬率低於4.65%,有50%的公司資產報酬率低於7.38%;2000年配股公司後兩年的資產報酬率平均爲5.74%,而且有25%的公司資產報酬率低於4.32%,有50%的公司資產報酬率低於5.74%。如果企業採用債權融資,有近50%配股公司投資利息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銀行貸款利息。進一步統計表明,公司配股資產報酬率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爲3.19個百分點。

由於絕大部公司融資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其資產報酬率低於銀行貸款利率,使得大股東偏好股權融資

五、其他因素

上市公司融資除受融資成本公司治理結構影響外,還會受成長性、財務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實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下降幅度越大,債權融資風險越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越多;盈利水平越高,擴張余地越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越多;企業規模越大,成長性越差,企業股權融資規模越小;企業自由現金越多,資金越充裕,企業股權融資意愿越弱。

上市公司槓杆比率越高,股權融資意愿越強,說明上市公司有利用股權融資降低槓杆比率,規避財務風險的傾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意愿越強,說明大股東越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正常經營中獲利時,從股權融資中獲利意愿越強烈。

從影響因素綜合分析可見,雖然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但其決定是否股權融資仍受當前盈利水平、未來盈利預期、財務槓杆比率企業成長性、自由現金比率等多種因素影響。可見上市公司作爲追求一定經濟效益的經濟活動單位,一般影響企業融資資本結構的因素還是會影響上市公司融資決策。[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