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EV(Enterprise Value) 表示企業價值,是衡量公司價值的一種方式,經常以直接的公司市值的替代形式出現。 

EV的計算公式是:

 EV=公司市值+負債+少數股東權益+優先股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 

(EV = Market Capitalization + Interest Bearing Debt + Preferred Stock - Excess Cash) 

人們經常將EV看作是接管的理論價格。在並購活動中,收購方必須承擔被收購方的負債,這提高了並購成本,但與此同時,被收購公司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在收購之後將直接落入收購者的口袋,這對收購者來說等同於減少了收購成本。EV和直接的公司市值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別,因此有很多人把它作爲公司價值更精確的代表。比如,當收購收購其它公司時,它要同時承擔對方公司債務,因此EV提供了一個更爲準確的收購估值,因爲在EV的估值計算當中加入了債務。 

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知道PE。了解EV/EBITDA倍數的人也在增多。但真正能準確理解其背後含義、現實中的變形並能熟練使用的投資者可能還不多。其實這是一個在估值實踐中與PE並駕齊驅的估值方法,由於能有效的彌補PE的一些不足,它在國外的運用程度甚至比PE更爲普遍。EV/EBITDA倍數和PE同屬於可比法,在使用的方法和原則上大同小異,只是選取的指標口徑有所不同。

 從指標的計算上來看,EV/EBITDA倍數使用企業價值(EV),即投入企業的所有資本市場價值代替PE中的股價,使用息稅折舊盈利(EBITDA)代替PE中的每股利潤企業所有投資人的資本投入既包括股東權益也包括債權人的投入,而EBITDA則反映了上述所有投資人所獲得的稅前收益水平。相對於PE是股票市值預測利潤的比值,EV/EBITDA則反映了投資資本市場價值和未來一年企業收益間的比例關系。

因此,總體來講,PE和EV/EBITDA反映的都是市場價值收益指標間的比例關系,只不過PE是從股東的角度出發,而EV/EBITDA則是從全體投資人的角度出發。在EV/EBITDA方法下,要最終得到對股票市值的估計,還必須減去債權價值。在缺乏債權市場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債務的账面價值來近似估計。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