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股

概述

中國股市,可以說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爲搶眼的成果之一。那些存留在人們記憶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隊买股票、用麻袋裝股票交易憑據、從紙質股票到今天的電子交易,從老八股到上千家企業上市股市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开啓中國股市發展先河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時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漸漸淡漠。中國股市發展經歷了18 個年頭,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問世與前身今生的故事卻依然讓人感懷。從收藏品市場中傳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紙質股票全套價值已經上升。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點財富似乎並不算什么,但“老八股”的身價增值本身卻說明了這是人們對一個逝去的股市早期發展階段的一份記憶。

老八股的問世,這是一種歷史遺產。由於遠去的時光,才讓我們感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價值,曾經發揮過的作用,曾經留給我們尚未开化的市場經濟的朦朧記憶。這八只早期最令人關注的股票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八家企業有些比較共同的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一是多是集體性質企業、還有的地處城市郊區。譬如,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區的第一家發行股票企業,而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廟商場,是一家集體企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既沒有交易所,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現必然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回顧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轉向城市以後,如何搞活企業成了改革中的頭等大事。據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證券交易所曾於1950年重新开張,但天津和北京的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繼關門。這表明,此後幾十年中,我們的經濟體在股權問題上只有兩種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國有企業,另一是集體企業改革开放要搞活城市企業,第一道坎便是產權問題。10年前,筆者曾採訪過證券界老人龔浩成,他回憶說,當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從小到大展开是有歷史原因的。

筆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份制改造的全過程,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和北京市體改委對於天橋百貨的設計方案中,爭議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權的劃分,是不是一定要設計國家股企業股和職工股,這些股權又如何體現國有企業的性質。天橋百貨商場比那些集體企業又進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業。但是,也還是一家比較靠北京城邊的商業企業,規模也無法與王府井相比較。如果說,北京的股份企業爲何會出現在那裏,筆者只能用親身感受的事實來說,當時那家企業經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計想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做點事情,讓天橋百貨商場有個大發展。

中國改革初期的社會,有兩個條件具備就會在起跑時領先。一是機遇,一是能人。也就是有想法敢於和傳統體制叫板的人,機遇當然是際遇了改革的大好時光。所以,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就成了我國股市的北方代表,繼老八股之後到上海交易上市企業

發展

中國股市在不斷試錯中尋求快速發展

中國是在解放之初關閉股票市場的。此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股市遠離了我們的經濟生活。也就是說,改革开放中出現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都是改革的產物。與其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一樣,中國股市發展也帶有很強的試探性。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談會上說,我們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爲了解決燃眉之急而不得已採取的一些方式。由於這些方式都對舊有體制和規範形成了衝擊,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時間裏也最爲明顯。當然,以現在的視角看,這必然也爲後來我們經濟與國際接軌留下了新的挑战。

老八股連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當時人們都很難用“規範”兩個字去評價。盡管我們在操作中總是要求企業按照規範去做,但實際我們手裏並不沒有規範的成功範式,因若只有依靠創造性思維和發明取尋求發展基於。據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強紀英撰文回憶,當時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臨時發動職工想辦法設計出來的方案,從每日從用麻袋裝交易票據,到後來的記账式交易,那個記账的表格也都是他們自己畫出來的。

這就是當時對改革充滿憧憬的一代人,在經濟改革中依然靠着“战天鬥地”的精神,創造性地發明了中國式市場經濟的土產品和土規則。當時,在老八股上市不久,交易所就因爲設計上存在着缺陷,無法容納如此多的交易資金股票數量過少導致了上海股市從 1990年12月开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开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 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與世界上的資本市場一樣,中國股市發展初期也經歷了因上市股票缺乏而導致了股價的大幅波動。只是,歷史給了它們數百年的成熟時間,而我們到現在爲止才18年。

同樣,中國股市成長也有一個特徵:在議論中發展,在議論中成長。從股市的性質到股市的作用,從股市的操作流程到法規的出現,這些問題都曾引起過不同的議論與爭議。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反復試錯糾錯,再試錯再糾錯”中成長的。如前所述,從無到有 “老八股”,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於發展中國股市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由於“老八股”都是一些集體企業或國有小企業,即便它們試點不成功,也無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所以,“老八股”本身之所以能走那么遠,是與我國經濟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企業尋求公开上市的好處比人們想象得要多,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也大有裨益。從某種程度上講,股市所具有的巨大融資效應,在很長時間內主導並影響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驟和方法。例如,“老八股”的試點,實現了通過市場融資渠道解決企業經營困境的目的,這一示範效應也推動了大批國有企業紛紛進入股市,“股市解困說”由此而起。還有,利用或依托資本市場發展推進我國的產權改革。另外,股市發展也成爲發展大企業的重要支撐之一,並促使一批大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盡管當時很多投資人對一些企業“喫完財政銀行,喫完銀行股市”的融資傾向表示不解,但當時卻很難回避這些缺陷。因爲,我們的改革一是在舊體制上破舊立新,不可推到重來。一切改革方略都必然帶有歷史的印痕。

意義

老八股:爲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提供成功範例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早期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留下的一個遺憾是缺乏關注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如何建立市場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則,卻因股市改革的一些具體目標而被長期推遲。直到2005年以後,市場各方才开始關注到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發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試錯中不斷發展的,包括各種針對股市發展的言論與爭論。例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如果“搞不好可以關掉”的說法下,才基本解決了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爭議的一些股市問題。在1995年3月,發展證券市場又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都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關注股市成長的那些人們。

值得慶幸的事情是,老八股的早期實驗,爲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除了上述所言對我國體制改革有試水效果外,還有一個方面值得一提。根據上海財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上證指數多次調整,在滬深兩市千余只股票中,復權後達到千元的股票共有16 只(包括送配、轉增增發股及各期分紅)。其中,復權股價超過萬元的4只股票均出自“老八股”,尤其是申華控股,更是達到了6.95萬元。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中國股市財富積累的積極效應。

目前,“老八股”中除一家即將謝幕以外,大多數能夠存活到今天這一事實,即是改革成功的見證。例如,方正科技前身是延中實業,方正科技是借殼上市企業。其實,資源本身就是中國改革市場經濟原則相互妥協的產物。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虧損只有一條路下課退市,而在中國改革中既要向前衝,也要兼顧企業員工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最終中國智慧創造了一種資源。因此,資源很有中國特色,也有時代特徵。眼下,公司退市必然會成爲一種趨勢

盡管“老八股”已成爲一種歷史或收藏品,但卻預示着中國證券市場已翻开了新的一頁;它們的前世今生,也暗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觀。[2]

內容

老八股分別爲:

1.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

600653,申華控股

2.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園商城

3.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飛樂股份

4.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廣電電子

5.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飛樂音響

7.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愛使股份

8.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