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是指:股東持有相同的股票卻沒有相同的權利,比如持有非流通股的股東不能像持有流通股的股東一樣去交易股票
中國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二類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異和流通權不同之外,賦於每份股份其它的權利均相同。由於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異,造成了二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股權分置改革,如果不考慮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持股成本,不認承二類股東持股成本的差異,便失去了解決問題的邏輯基礎,更談不上保護社會公衆投資者這個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和“三公”。
判斷股權分置改革成敗的標準只有一項,就是:股權分置改革後,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1992年5月的《股份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減持
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啓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減持有什幺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減持
股權分置問題一直都是困擾着股市健康發展的最主要問題。股權分置不對等、不平等基本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權利的不對等,即股票的不同持有者享有權利的不對等,集中表現在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的不對等、不平等;二是承擔義務的不對等,即不同股東(股票持有者的簡稱)承擔的爲企業發展籌措所需資金的義務和承債的義務不對等、不平等;三是不同股東獲得收益和所承擔的風險的不對等、不平等。股權分置使產權關系無法理順、企業結構治理根本無法進行和有效,企業管理決策更無法實現民主化、科學化,獨裁和內部人控制在所難免,甚至成爲對外开放企業產權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礙。因此,解決股市問題,股權分置問題必須解決,關於股權分置的提法。最开始提的是國有股減持,後來提全流通,現在又提出解決股權分置,其實三者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國有股減持包含的是通過證券市場變現和國有資本退出的概念;全流通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流通變現概念;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一個改革的概念,其本質是要把不可流通股份變爲可流通股份,真正實現同股同權,這是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後,可流通股份不一定就要實際進入流通,它與市場擴容沒有必然聯系。明確了這一點,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並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前提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股權分置試點方案是我國證券市場制度的一大創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將促進證券市場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有助於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其次,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可實現證券市場真實的供求關系定價機制,有利於改善投資環境,促使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利在長遠;第三,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衆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原則使得改革試點的成功成爲可能,這將提高投資者信心,使我國證券市場擺脫目前困境,避免被邊緣化,其意義又在當今;第四,股權分置解決後,一系列金融創新就會順理成章推出,有利於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產品結構,增加投資品種,促進資本市場資源合理配置。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改革我國股市股權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把國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股票變爲流通股,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股權分置改革對我國股市有着重大影響,意義非凡,是對中國特色的股市動了一次大手術,並且手術非常成功。再股權登記日,你买了股改股票,就有權參加股改了,10股送3股就是你每持有10股,就有權獲得公司流通股東送給你的3股股票,也就是說,你每10股增加了3股股票,而非流通股東每10股減少了3股股票股權分置改革對企業股東和中小股民都是利好,本輪行情的導火索就是股權分置改革啊,非流通股東通過改革獲得了流通權,持股的中小股民股本也增加了,大家何樂而不爲呢!
股權分置的由來和發展
股權分置的由來和發展可以分爲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採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
第二階段: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开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爲了解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开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同樣由於市場效果不理想,於當年10月22日宣布暫停。
第三階段:作爲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开放和穩定發展的一項制度性變革,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开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依據《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开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中國證監會於2005年4月29日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着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啓動。三一重工、紫江企業、清華同方和金牛能源四家上市公司成爲首批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公司。除清華同方外,其他三家上市公司順利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全流通。2005年9月4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這一正是法律文件的出臺,意味着股權分置改革從試點階段开始轉入積極穩妥地全面鋪开的新階段。截至2006年12月31日,累計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序的公司數已達1303家,總市值約爲60504.47億元,約佔滬、深A股市值的98.55%,股權分置改革已取得決定性勝利。

相關詞條

ing="1" cellpadding="1"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border="1">
管理理論 管理軟件 西方經濟 期貨 國際金融
MBA 經濟學派 股票 銀行 保險
人力資源 經濟學家 基金 財政 貿易

參考資料

1.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

2.和訊網:http://www.hexun.com/

3.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