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


名詞概述
  內部控制的簡稱。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
  我國財政部對內部會計控制做了如下的定義: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爲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歷史發展
  第一個階段:內部控制的雛形—蒙馬利1912內部牽制。以職務分離、帳戶核對爲主要內容
  第二階段:內部控制的初步形成—由內部牽制逐漸演變成由組織結構、職務分離、業務程序、處理手續等因素構成的控制系統。
  第三階段:成熟期--內部控制結構。代表:1988年美國aicpa發布的《審計準則公告第55號》,它以"內部控制結構"代替"內部控制",並提出內部結構的三要素: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
  第四階段:內部控制整體框架。COSO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受企業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員工影響,旨在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
  COSO報告認爲內部控制整體架構主要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項要素構成。
  (注:COSO是指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員會——發起機構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簡稱COSO)。)管理起源
  1.企業的生產經營時刻處於在風險中。
  1.1.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商業風險管理風險
  1.2.商業風險:不是受企業完全支配的因素
  1.3.如經營環境、行業風險企業所處的金融
  1.4. 風險產品的开發能力等
  1.5.管理風險企業完全支配的因素
  1.6.經營財務信息的不足;
  1.7.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標準貫徹失敗
  1.8.資產流失
  1.9.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
  1.10.不能達到企業的目的和目標風險與不足

管理局限

  1. 人爲過失。執行內控制度的人在決策過程中因在一定的時間內、基於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受到的壓力,作出在事後看來沒有產生理想結果的判斷。
  2 內部控制體系設計中的缺陷。制度是人執行的,在執行的過程中因制度設計的缺陷以及執行的人員培訓問題會造成錯誤。
  3 管理層凌駕內部控制體系。出於個人利益或虛誇主體的財務狀況或合規情況等不法企圖,而拒絕執行既定的政策或程序。
  4 員工串通或舞弊。
  5 建立控制相關成本與效益比較。

風險後果

  1.1.競爭失敗(企業由於競爭失敗會遭受諸多的不利)
  1.2.經營中斷(企業的目標將無法達到)
  1.3.法律訴訟(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和信譽的破壞等)
  1.4.商業欺詐(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1.5.無益开支(使得企業收益能力下降)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