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

什么是職業道德



  道德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所謂道德,就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爲評價標準,以法律爲保障並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及社會各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爲規範的總和。


  職業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爲中的反映,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所謂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爲準則和行爲規範的總和。它是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是用來調整職業個人、職業主體和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爲準則和行爲規範。



職業道德的本質

  1、職業道德是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的分離,以及商業的獨立,社會分工就逐漸成爲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社會分工,人類的生產就必須通過各行業的職業勞動來實現。隨着生產發展的需要,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分工不僅沒有把人們的活動分成彼此不相聯系的獨立括動,反而使人們的社會聯系日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擴大,經過無數次的分化與組合,形成了今天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職業,並形成了人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職業關系。這種與職業相關聯的特殊的社會關系,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特殊的道德規範來調整,職業道德就是作爲適應井調整職業生活和職業關系的行爲規範而產生的,可見,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職業道德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2、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規範。人們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依賴於實踐,正是由於人們在各種各樣的職業活動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從而形成了與職業實踐活動相聯系的特殊的道德心理、道德觀念、道德標準。由此可見,職業道德是隨着職業的出現以及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了職業就有了職業道德,出現一種職業就隨之有了關於這種職業的道德。


  3、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客觀要求。職業活動是人們由於特定的社會分工而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井以此作爲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它集中地體現着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


  其一,每種職業都意味着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即職責。如完成崗位任務的責任,承擔責權範圍內的社會後果的責任等。職業者的職業責任的完成,既需要通過具有一定權威的政令或規章制度來維持正常的職業活動和職業程序,強制人們按一定規定辦事,也需要通過內在的職業信念、職業道德情感來操作。當人們以什么態度來對待和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時,就使職業責任具有了道德意義,成爲職業道德責任。


  其二,每種職業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力,即職權。職權不論大小都來自於社會,是社會整體和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如何承擔和行使職業權力,必然聯系着社會道德問題。


  其三,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着一定的利益關系,職業勞動既是爲社會創造經濟、文化效益的主渠道,也是個人一個主要的謀生手段,因此,職業是社會整體利益、職業服務對象的公衆利益和從業者個人利益等多種利益的交匯點、結合部。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職業的責任和權力之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


  總之,沒有相應的道德規範,職業就不可能真正擔負起它的社會職能。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自身的一種必要的生存與發展條件。


  4、職業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作爲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則深深根植於社會經濟關系之中,決定於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並隨着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發展着。


  在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經濟關系歸根到底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爲基礎的經濟結構,一種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基礎的經濟結構。與這兩種經濟結構相適應也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職業道德:一種是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另一種是公有制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以公有制爲基礎的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與私有制條件下的各種職業道德有着根本性的區別。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僱傭與被僱傭的職業關系,從事不同的職業活動,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每個職業工作者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不同職業之間是相互服務的關系。每個職業活動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職業的職業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因此,各行各業有可能形成共同的職業道德規範,這是以私有制爲基礎的社會的職業道德難以實現的。



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着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爲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爲,在特定的職業範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爲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爲進行規範,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衝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爲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爲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範。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準。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衆、奉獻社會爲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因此,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普遍適用的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衆、奉獻社會”。


  1、愛崗敬業


  通俗地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它是人類社會所有職業道德的一條核心規範。它要求從業者既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又要以恭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崗位,愛崗敬業是職責,也是成才的內在要求。


  所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並爲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竭力。愛崗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即要求職業工作者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種職業勞動,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幸福感、榮譽感。


  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職業。任何時候用人單位只會傾向於選擇那些既有真才實學又踏踏實實工作,持良好態度工作的人。這就要求從業者只有養成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職業精神,專心致志搞好工作,才能實現敬業的深層次含義,並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奇跡。一個人如果看不起本職崗位,心浮氣躁,好高騖遠,不僅違背了職業道德規範,而且會失去自身發展的機遇。雖然社會職業在外部表現上存在差異性,但只要從業者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並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終會有機會創出一流的業績。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規範。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忠於職守,對本職工作盡心盡力;敬業是愛崗的升華,就是以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業,對本職工作一絲不苟。愛崗敬業,就是對自己的工作要專心、認真、負責任,爲實現職業上的奮鬥目標而努力。


  2、誠實守信


  誠實就是實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虛作假。在職業行爲中最基本的體現就是誠實勞動。每一名從業者,只有爲社會多工作、多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並付出卓有成效的勞動,社會所給予的回報才會越多,即“多勞多得”。


  “守信”,要求講求信譽,重信譽、信守諾言。要求每名從業者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本職工作的條例、紀律:要求做到秉公辦事,堅持原則,不以權謀私;要求做到實事求是、信守諾言,對工作精益求精,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並同弄虛作假,坑害人民的行爲進行堅決的鬥爭。


  3、辦事公道


  所謂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辦事情處理問題時,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同一標準和同一原則辦事的職業道德規範。即處理各種職業事務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公平公开。對不同的服務對象一視同仁、秉公辦事,不因職位高低、貧富親疏的差別而區別對待。


  如一個服務員接待顧客不以貌取人,無論對於那些衣着華貴的大老板還是對那些衣着平平的鄉下人,對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賓客能一視同仁,同樣熱情服務,這就是辦事公道。無論是對於那些一 次購买上萬元商品的大主顧,還是對於一次只买幾元錢商品的人,同樣周到接待,這就是辦事公道。


  4、服務羣衆


  服務羣衆是指聽取羣衆意見,了解羣衆需要,爲羣衆着想,端正服務態度,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做好本職工作是服務人民最直接的體現。要有效地履職盡責,必須堅持工作的高標準。工作的高標準是單位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也是履行崗位責任的必然要求。


  5、奉獻社會


  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出發點和歸宿。奉獻社會就是要履行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自覺地、努力地爲社會、爲他人做出貢獻。當社會利益與局部利益、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要求每一個從業人員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


  奉獻社會是一種對事業忘我的全身心投入,這不僅需要有明確的信念,更需要有崇高的行動。當一個人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從事於某種事業時,他關注的其實是這一事業對人類、對社會的意義。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