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屬論

什么是貨幣金屬論
  貨幣金屬論又稱金屬主義的貨幣論,是強調貨幣價值尺度、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職能,將貨幣同充作貨幣的足值的金銀等同爲一,認爲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必須具有金屬內容和實質價值,其價值貴金屬價值所決定,貨幣的本質就是貴金屬
貨幣金屬論的基本觀點
  基本理論觀點可以概括爲以下四點:
  ①等同貨幣貨幣金屬,從貨幣金屬的使用價值中去探求貨幣本質;
  ②認爲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價值是由貨幣材料的價值所決定的;
  ③重視貨幣價值尺度和儲藏手段的職能
  ④反對鑄幣減重和不兌現紙幣流通
貨幣金屬論的產生
  貨幣金屬論產生於封建制度开始解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逐漸形成的時期。重商主義貨幣金屬論的典型代表,它把金銀貨幣視爲惟一的財富,認爲貨幣必須是足值的金銀,反對貨幣名目論者降低鑄幣的重量或成色的辦法來人爲地提高鑄幣的名義價值:認爲鑄幣的價值取決於幣材(金銀);本身的價值,提高鑄幣的名義價值不能使一國致富。
  17世紀末,英國流通中的銀幣因磨損和被刮削,含銀量大減,引起物價和匯價跌落。在重鑄新幣的問題上,當時的財政大臣朗茲(WilliamLowndes,1652-1724)在《關於重鑄銀幣的報告》(A Report Containing an Essay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Silver Coins,1695)中,代表作爲債務人的地主貴族和封建國家的利益,主張降低鑄幣的法定含銀量重鑄新幣。洛克(JohnLocke,1632-1704)代表工商資產階級和金融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重鑄的新幣仍應保持原有的重量和成色。他認爲,鑄幣的價值由所含金屬來決定,無論給予鑄幣怎樣的名稱或形狀,無論在英國或國外,都不可能使鑄幣增加價值,特別是銀幣充當國際支付手段,總是按其內在價值來計算的。
  英國在17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生產迅速發展,工場手工業逐步成爲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重商主義已不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在重商主義崩潰的同時,也產生了古典經濟學派。古典經濟學派的創始人威廉·配弟(Petty,William,l623-1678)以及亞當·斯密(Smith,Adam,1723-1790)和大衛·李嘉圖(Ricardo,David,l772-1823)基本上都是貨幣金屬論者。他們認爲貨幣的本低質是商品,而金銀的許多特殊的自然屬性,使它最適宜於充當交換工具,所以一般認爲古典經濟學派是貨幣金屬論者。
貨幣金屬論的理論淵源
  貨幣金屬論的理論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認爲,貨幣價值的共同的尺度、能用以衡量一切財產價值。因此,貨幣成爲交換的媒介。至於貨幣價值,是通過任何別的一種商品來表現的。從中反映出他的貨幣金屬論的一些思想。同時,他認爲貨幣在對人的自我實現不可或缺這個意義上,不是“自然的”,而是來自法律或者習俗的。在他的《倫理學》一書中,亞裏士多德認爲,貨幣需求的一種代表,“使一切商品聯系起來”。既然貨幣是根據社會習俗存在的,他的價值就是可以改變甚至可以取消的。這些觀點,有些反映出他的貨幣名目論的思想。顯然,亞裏土多德的貨幣理論,不是純粹的,或者鮮明的貨幣金屬論。重商主義亞當·斯密的論述,對貨幣金屬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貨幣金屬論的屬性
  貨幣金屬論強調貨幣的自然屬性,否認貨幣的社會屬性,把貨幣貴金屬混爲一談,不能理解貨幣商品矛盾發展的結果,也不能理解可以用不足值的輔幣貨幣的替代物(如銀行券或紙幣)來完成貨幣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貨幣金屬論是金本位制度的產物,隨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潰,該理論逐漸失去其影響力。但時至今日,西方仍有人重提貨幣金屬論,主張恢復金幣本位,以避免西方社會的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
貨幣金屬論的缺點
  貨幣金屬論的缺點是不能正確解釋貨幣流通手段的職能。在貨幣金屬論的發展史上,早期以重商主義的理論和亞當·斯密的學說爲代表,當代則以供給學派的觀點爲代表。
相關條目 貨幣名目論貨幣輕重論貨幣商品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