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


簡介
  2009年,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加劇,中國連續14年位居全球貿易摩擦目標國榜首,全年共有21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6起,涉案金額27億美元。從涉案產品看,鋼鐵、輪胎、鞋、玩具、鋁制品等已成爲貿易摩擦的“重災區”。經濟貿易領域的矛盾和摩擦,成爲我國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矛盾和摩擦最集中的領域,且在我國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中有較突出的表現。近年來,我國摩擦產品種類一直在不斷增加,機電、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爲新的摩擦熱點,例如汽車、醫藥產業等。並且大有從單一產品延伸到整個相關行業之勢。
  國外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案件數量統計如下:
  1980年—1989年,我國被投訴反傾銷64起,佔世界反傾銷案總數1388起的4.6%; 1990年—1999年,我國被投訴反傾銷306起,佔世界反傾銷案總數2321起的13.2%; 2000年—2009年,我國被投訴反傾銷586起,佔世界反傾銷案總數2225起的26.3%,其中,僅2005年—2009年,我國被投訴反傾銷338起,佔世界反傾銷案總數974起的34.7%。
  同時貿易摩擦不斷擴散,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也呈上升趨勢。在表現形式上,技術貿易壁壘、環境壁壘和知識產權壁壘成爲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中國貿易爭端壓力從何而來?從統計數據上看,2005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了1018.8億美元。不可否認,貿易順差確實加劇了貿易摩擦,但順差並不是導致摩擦的根本原因。我國現已成爲世界

pic-info">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呈現四大特徵

第三大貿易國,造成了對原有利益格局的衝擊,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加入世貿組織後,發達國家由於承諾對中國开放市場,給其國內企業相關產業造成壓力,爲保護國內企業,許多發達國家便採取貿易爭端的方式爲國內企業贏取空間和時間。WTO歧視規則也是我國遭受貿易摩擦主要原因,例如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紡織品特保WTO技術、環境、知識產權相關壁壘協議等等。另外,我國產業產品結構、出口經營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自身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也容易導致貿易摩擦。
  貿易摩擦數量增多並不奇怪,這是貿易增長的必然反應。但應對貿易摩擦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對貿易摩擦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一方面要冷靜對待、看清本質,並持以平常心態;另一方面要有積極的應對措施。首先,應努力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盡可能提升我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开闢更廣泛的國際市場。其次,要建立完善政府、企業中介組織三者分工合作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此外,從長期來看,要大量培養應對貿易摩擦的專業人才。
  相關行業要重視國際規則和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應對貿易摩擦,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化解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強企業主動採取措施避免貿易摩擦的意識,進一步發揮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主體作用。行業外交是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增進理解、消除誤解、加強溝通和協商、化解摩擦、構建穩定和諧的貿易環境具有重大意義。以紡織品爲例,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在解決中歐、中美貿易摩擦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此外,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取國際化經營战略“走出去”,把一部分加工產能力轉移到第三國,繞开對我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包括國際貿易摩擦矛盾比較尖銳的飽和產業、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造成競爭力優勢下降的產業,以及出現了過剩產能力的產業,比如像紡織業、家電業等。
  從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來看,雙邊貿易磋商機制在解決貿易摩擦中是一種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認識到依據WTO多邊規則比靠雙邊的,主要依靠政治、實力解決問題的途徑要公平、公正,因爲WTO的爭端解決更講規則與程序。因此,要適當調整過去只依靠雙邊解決問題的傳統做法,養成尊重、遵守、適用多邊規則與機制的習慣,要敢於和善於在WTO法律框架下解決貿易爭端。主要的特點

摩擦數量居高不下呈增長之勢

  首先、摩擦數量居高不下且呈增長之勢,強度也在增大。從數量上看,根據WTO統計,在WTO成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約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國出口產品。近期歐盟對我國鞋類發起的系列反傾銷調查,僅僅廣東一個省的涉案金額就上億美元

貿易摩擦逐漸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

  其次、貿易摩擦逐漸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和加拿大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國,這些出口市場仍是今後貿易摩擦的“主战場”,雙方的貿易關系將會出現“發展中摩擦,摩擦中求發展”的局面。而我國對俄羅斯、印度、南非、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出口,年遞增在25%以上,與這些新興市場貿易關系將會呈現“大問題不多,小問題不斷”的局面。

貿易摩擦的將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產業

  再次、貿易摩擦的將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產業,最後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外貿發展的早期和中期,貿易摩擦更多是集中於單個產品。隨出口產品品種的不斷增加,出口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我國與國外的貿易摩擦开始針對某些產品羣或產業。而且,在今後的貿易摩擦中考驗的已不單純是平息貿易爭端的能力,更主要的將是考驗制定政策和創建制度的水平。

貿易摩擦的直接誘因將呈現多形態

  最後、貿易摩擦的直接誘因將呈現多形態性。貿易摩擦多發期的到來有它的必然性。貿易摩擦增長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我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一個產品、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一種負反應,與我國市場开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有一定的關聯性。對於一個貿易大國來說,貿易摩擦多是一個常態,關鍵是如何合理解決。
  從發展趨勢看,今後外國與我國在農產品、紡織品、金融服務,高技術等領域,在出口量、世貿組織承諾、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協調方面的摩擦還將加劇。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特點

  當前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呈現兩個新特點:(1)正在上臺階;(2)日趨激烈化。上臺階是指正在上第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是關稅壁壘、行政保護措施。世貿組織使所有成員大大降低了關稅,努力取消行政保護措施。因此,這種初級貿易摩擦形式和手段已經大大弱化。第二個臺階是世貿組織允許各成員採取的3種合法的貿易保護手段--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方興未艾,同時,一些針對中國的特別保障措施以及貿易轉移、市場擾亂、市場經濟地位等手段和概念也在頻頻發生與使用。目前,貿易保護措施又上到新的第三個臺階:技術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摩擦過去也有,但現在比過去更加廣泛化

pic-info">中國的產能貿易磨擦的關系

、常規化。
  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使用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的各種目的和各種貿易壁壘形式交織在一起,使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復雜化、尖銳化。技術性的貿易壁壘措施是更具名義上的合法性、合理性、巧妙性,是更加冠冕堂皇的貿易壁壘手段。
  在全球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爲主要內容的技術貿易壁壘已經成爲世界各國調整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有其科學的定義。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是一國(地區)爲維護公民、動植物、環境安全、防欺詐、保證產品質量和貿易秩序而採取的強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將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商品服務貿易投資自由進入該國(地區)市場產生影響。狹義的技術壁壘主要是指世貿組織技術貿易壁壘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技術壁壘不僅包括世貿組織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標籤標志要求、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它們也經常以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形式出現。
  運用技術貿易壁壘手段有兩種作用。一種是正確使用技術貿易保護措施,維護本國產業的合法權益。另一種是過度使用技術貿易保護措施,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兩種目的使用技術貿易保護措施,使技術貿易摩擦形勢復雜化。
  使用其他貿易壁壘手段也同樣存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貿易壁壘措施,就使得當前國際貿易摩擦更加頻繁化、復雜化、尖銳化。這將成爲今後較長時期內的一個總趨勢、總特點。國際貿易摩擦的新形勢

與我國相關貿易摩擦的總體情況

  (1)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面對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貿易救濟手段也成爲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對進口產品共發起反傾銷調查43起,保障措施調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電子五大行業共35類產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業。國內參與案件申請的企業已近200家,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在國際貿易摩擦中,我國政府和產業界以及中介組織等逐漸學會了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加強了對自身的合法保護,同時也有效地遏制了國外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摩擦。
  (2)我國遭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近10年來,中國已經連年成爲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而且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商品設限。根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4年,中國始終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個國家(地區)發起了700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調查近600起,反補貼調查5起,保障措施調查50余起,特保調查10余起,涉及商品4000多種。2004年,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59起“兩反一保”(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10年來,累計涉及我國出口近3000億美元,而且影響還在積累和擴大。

機電出口產品將受到歐盟環保雙指令影響

  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將受到歐盟環保雙指令影響
  2003年2月13日,歐盟頒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並於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开始實施。歐盟雙指令的實施將對我國2/3的機電出口產品造成重大影響。我國政府也於2005年7月28日正式發布《電子電器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行業標準》,該系列標準於2006年1月18日起實施,以幫助我國企業盡快提高和適應新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是國際上首批發布的應對歐盟兩指令的行業標準。該系列標準的發布,有利於規範我國出口產品的檢測工作,促進和優化電子電器產業技術更新和產品出口結構。由於該系列指令的幹預度不大,主要依靠企業自主應對,因此出口企業應聯合起來,集體委托歐盟特別是東歐國家的回收企業代理回收,以降低報廢設備回收成本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是摩擦的典型事例。2003年9月,美國紡織品制造商協會等組織提出針對中國針織布、胸衣和袍服實施保障措施的申請。2004年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正式受理該申請。2004年11月18日,美國政府啓動了貿易保障條款。美國發難的主要依據是中國入世承諾中的“特別保障條款”,即如果中國在一段時期內某種商品出現“市場擾亂”,進口國可以採取臨時保障措施。盡管目前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已經落幕,輸美紡織品已經通關,但類似的事件並沒有終結,其他產品還有被發起“特保”的可能。

美國將收緊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

  美國將收緊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
  美國商務部透露,依照近期將出臺的新出口法,美國將收緊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禁運範圍,同時“出口許可證”的受限範圍也將從目前佔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中歐鞋業爭端

  中歐鞋業爭端
  近些年,中歐貿易爭端頻發。中歐成功解決紡織品貿易糾紛後的2005年6月,歐洲各地的制鞋業者舉行示威,抗議自中國進口的皮鞋數量自2005年年初起激增近7倍。歐盟貿易代表曼德爾森向歐盟委員會建議啓動針對中國鞋的“反傾銷”調查。目前,歐盟延遲對中國鞋設限,主要由於中歐雙方在貿易數據上存在着較大差距歐盟對於中國六大類鞋類產品的具體進口數據仍在調查確認中。據歐盟公布的進口中國鞋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4月,歐盟進口中國鞋產品平均增幅爲700%;而來自中國海關統計數字顯示,同期中國對歐盟鞋類產品出口3.3億雙,同比僅增長3.1%,原受歐盟進口配額限制的鞋類出口增長27%,與歐盟統計數據相差甚遠。

中美鋼鐵業爭端

  中美鋼鐵業爭端
  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剛結束,中國鋼鐵又因對美出口激增而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前不久向中國鋼鐵企業發出美國可能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預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5年1~4月,中國對美鋼鐵出口同比增長247%。在中國等7個有“傾銷”嫌疑的國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經受到傾銷指控。美國商務部开始就中國鋼材“擾亂”美國市場搜集證據。

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爭端

  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爭端
  知識產權壁壘是阻礙中國產品出口的另一只“攔路虎”。以打擊知識產權侵權

pic-info">應對貿易摩擦

主的美國337條款”已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種中國產品被立案調查,包括DVD、拖拉機、藥品、汞電池、油墨打印機等。337調查耗時短、打擊面廣、應訴復雜、訴訟費用高(一般都在百萬美元以上),單個中國企業應訴難度較大。而不應訴就視爲敗訴,產品將受阻於美國市場

中日紡織品爭端

  中日紡織品爭端
  中日紡織品爭端過去是激烈的,將來也是激烈的。激烈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日本制定了一套針對中國紡織品的特別措施。爲防止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大量湧入日本市場日本在2004年制定了《應對中國紡織品特別措施》。該措施規定,以最近1年中國對日出口紡織品的數量爲基數,其增長幅度不能超過7.5%,毛制品不能超過6%。一旦中國產纖維紡織品對日出口劇增,超過此幅度,就可能擾亂日本紡織品市場,日方將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進口數量限制。日本的該措施應引起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重視,而且一個企業重視不起作用,必須依靠團體力量,實施總量控制,進行談判調整

傾銷應訴不斷有新成果

  反傾銷應訴不斷有新成果,這將增強我國企業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歐盟對我國的鑄鐵產品,主要是井蓋類鑄鐵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我國河北等地有5家企業獲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並得到稅率。另有5家企業獲得了18%~37%的單獨稅率。涉案企業積極應訴取得了良好效果。

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

  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
  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繼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與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2005年上半年,我國遭受的貿易救濟措施已經超過了2004年同期。而且總體貿易摩擦態勢仍在加劇,形勢更加復雜化,花樣也不斷翻新。技術標準、檢驗檢疫、環保要求、社會責任、勞工福利、動物福利等都成爲國外對我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借口。貿易摩擦除了針對產品及其價格外,已經开始涉及到中國的體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國人民幣匯率的攻擊,體現出貿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級的趨勢。這些摩擦從表面看是競爭激烈引起的貿易摩擦升級,深層次看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受制約程度加深,因此,國內企業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大環境並不完全是機遇,還有挑战、遏制和限制。中國企業了解這種環境是非常必要的。國際貿易摩擦的新對策

战略上冷靜觀察,战術上積極應對

  應該看到,隨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對外貿易量較快增長,出現貿易摩擦是必然現象。我們應當冷靜觀察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研究駕馭貿易爭端的規律,制定我們的貿易战略,爭取國家對外战略的制高點產業的高端利益。各地、各級政府貿易主管部門制定貿易摩擦應對战略極爲重要。
  積極組織起來,加強應對指導,培訓應對技能,提高應對策略,增強應對積極性,战術上做到知己知彼,不斷打勝仗,开拓新局面。中介機構把產業界、法律界、研究界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積極應對新的貿易摩擦義不容辭。

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中國外貿快速發展,但是,粗放型的模式必然要受到中國自身的資源條件等限制,因此,必須向“效益導向型”轉變,要以質取勝、以高技術取勝。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緩解貿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國家應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導對外貿易總體格局和出口企業加快向效益導向型轉變。

加強商、協會職能……

  加強商、協會職能,加快中介組織法制建設
  在應對貿易摩擦中,加強商協會職能,對於搞好行業自律十分重要。目前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加強商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法律地位。一是要制定商協會法,確立商協會的法律地位。到目前爲止,國家沒有商協會法。商協會工作無法律依據,無明確的發展前途,無法定的權限與能力,以積極組織企業更好地應對貿易摩擦和加強企業自律,促進企業的規範貿易。二是確立商協會組織的進入制度。中介組織應分兩類:(1)公法中介組織企業必須加入,爲義務制;(2)私法中介組織,爲自愿制。由此可以全部覆蓋企業面,使之全部進入中介組織,以利於加強組織管理。還可使公法、私法中介組織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公法中介組織強化管理,可徹底消滅多年來企業出口“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自毀長城、損人害己、損害國家利益”的頑症。可以使私法中介組織認認真真地爲企業服務,否則企業可以退出其組織,對私法中介組織以“致命”的壓力,工作會搞得好一些。

善用規則,主動出擊

  應對貿易爭端不僅要在既定的規則下解決已發生的貿易爭端,而且應積極參與制定規則、改進國際貿易規則。從規則上消除對我國出口不利的根源,從源頭上降低貿易摩擦的風險。變被動爲主動,變後期應對爲前期預防。在世貿組織中,迄今我國被動應對較多,主動出擊較少。爲了降低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爭取控制貿易爭端的主動權,我們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世貿規則的制定與修改。在制定和修改規則時,應當更多地徵求國內產業中介組織的意見,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收集國際標準技術法規……

  收集國際標準技術法規,制定我國應對策略

pic-info">貿易摩擦

技術貿易壁壘影響大、涉及面廣,各國都非常重視。美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動向國際組織和重點國家派出代表,調查研究相關組織和國家的標準、技術法規和認證的情況;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特別重視各國標準化和認證工作的發展動向,以便研究對策。因此,我國應建立專門的機構,收集研究主要貿易國各種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特別是那些正在制訂中的規則。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技術貿易壁壘咨詢點的窗口作用,收集相關的信息,了解各成員政府、工商及經貿團體採取的技術貿易壁壘的具體規則,及早得到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國的應對策略。

建立世貿組織規則……

  建立世貿組織規則和技術貿易壁壘有關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機構,爲國內企業提供服務
  出口貿易涉及的技術貿易壁壘問題越來越多,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機構,了解和掌握世貿組織各主要成員有關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爲出口企業做好咨詢服務工作,已經成爲各級政府和中介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沿海地區許多省份和大城市已建立了十余家有關的咨詢中心,爲政府決策和企業出口,开拓國際市場起了很好的作用。中西部地區應當積極研究建立相關機構。

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

  用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護國內市場產業經濟安全,已經成爲國際通行做法。在國際貿易中,利用標準爭奪市場是屢見不鮮的。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已經提前到了研發期。俗話說:“一流企業搞標準,二流企業抓專利,三流企業創品牌,四流企業產品”。我國是一個大國,建立我國的技術標準和法規,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具有人口數量基礎和國際意義,要在標準制定權上“佔天時、奪地利、掌握制空權”。

推行認證制度,整頓認證秩序

  推行認證制度,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產品質量水平,獲得國際市場信譽。要積極推行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認證,重視ISO9000系列標準認證工作。這些都是廣義的技術貿易壁壘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政府採購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要求所屬的公司供應商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認證。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爲“雙綠色战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國家應當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國的認證制度和機構需要整頓。認證制度與收費制度不規範,認證流於形式,受證企業質量依舊低下。此類現象越來越多,不符合國際規則,也不符合標準本身,需要認真整頓,保證認證制度的良好前景。

加強我國產業安全工作

  加強調查研究和借鑑國外經驗的工作,制定產業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消除不公平競爭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而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和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從維護國家和產業的長遠利益來看,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
  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應當積極學習和借鑑國際經驗。要加強對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研究,掌握新的貿易技術標準。加強與境外同行的學習交流,總結經驗、擴大思路、創新方法,制定一套能夠適應我國產業安全工作並可以充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和措施。

積極开展產業損害預警工作

  加強產業損害、進出口秩序預警應對工作,設立預警協調機制貿易救濟措施主管部門要指導產業中介組織和地方主管部門對未立案的產業受損情況定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預警工作,把產業安全工作前置化。

做好受損產業的跟蹤工作

  加強對受損產業的指導和協調,要把促進受損產業恢復發展工作作爲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還要注意抓住國內重點產業(如化工等產業)和重點產品的安全工作;建立跟蹤機制統計制度,把指導行業开展產業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積極引導產業建立貿易救濟聯盟

  貿易救濟聯盟是一種企業間適應激烈的貿易競爭的自救組織形式,它以社會

pic-info">中歐貿易摩擦

中介機構的身份行使組織權,影響企業,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聯盟對企業的支持主要通過信息咨詢培訓、科研支持以及貿易爭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維護會員產業利益來實現。聯盟多以中小企業共同組建實體聯盟爲主,覆蓋企業多,對產業保護力度強,及時對進口產品不正當競爭行爲採取措施,保護聯盟企業的利益。

創新市場準入制度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要在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和落後技術產業企業退出、轉優機制,防止過度重復建設。要建立一套評估指標技術指標,促進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有前途、有需求產品的發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後產業的進入和發展。有鑑別、有目的、有區分地保護和支持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

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

  加快我國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調整和提高,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十分必要。
  實踐證明,僅靠貿易救濟措施並不能完全、快速地消除損害,使受損產業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甚至會出現蜂擁而上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不利局面。而且一些受到損害的幼稚產業也需要大力扶持才能繼續發展。此外,爲了優化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必須擁有扶持發展基金財力支持和引導,才能實現產業的恢復發展和提高。因此,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和促進我國外貿發展的必要條件。建立扶持發展基金制度,首先,要制定法規,建立相關制度。其次,要有國家以及恢復和發展較好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第三,應使基金安全運行、良性循環、政企分开、規範運作。而且應制定資金使用規劃和規則,以產業政策爲指導,促進對外貿易和受損產業的優化和發展。

建立我國的貿易保護體系

  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進口限制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特定產業。對技術產業汽車產業、重點農產品等要協調運用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加強合法保護。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保留的補貼項目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產業。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多項補貼項目,包括地方預算可以提供給嚴重虧損的國有企業補貼,一定範圍的稅收減免,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用於扶貧的直接撥款和貸款,科研开發基金,部分基礎設施基金免稅退稅,重要能源產品補貼,爲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高科技企業以及貧困地區企業所得稅減免。要運用好這些規則,適當保護國內產業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