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物流,何來第一?

2021-12-02 17:34:00

安能物流爲何能稱“港股快運第一股”?從營收規模上也不難看出,安能物流70.82億元相較於德邦股份的275億元也仍有不小的差距。

文丨BT財經 Han

“港股快運第一股”安能物流(09956.HK)於近日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當日收跌2.88%錄得13.88港元/股、對應市值近157億港元(約合近130億元人民幣)。截至12月2日,公司股價一路下滑,目前不到10港元/股。

不少投資者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在香港市場,物流板塊已經聚集了京東物流(02618.HK)、中通快遞(02057.HK)、嘉裏物流(00636.HK)等明星企業,哪裏又來了“快運第一股”?

“快運”和“快遞”,一字之差,卻被視爲兩個不同的市場。

一般來說,按照貨物重量,物流業可以細分爲快遞(0—30kg)、小票零擔(30—500kg)、大票零擔(500kg—3t)、整車(>3t)四個子行業,其中“快運”約等於小票和大票零擔。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貨物運輸的市場規模約6.2萬億元,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快遞佔據15%(BT財經注:即0.93萬億元),小票零擔約佔8%(0.50萬億元),大票零擔約佔18%(1.12萬億元),佔大頭的整車是60%(3.72萬億元)。

小票+大票零擔共計約1.62萬億元的這個“快運”行業裏,安能物流成爲赴港上市第一股。上述背景對於投資者分析安能物流業績成色究竟如何,以及選取對比標的來說,其實非常重要。

安能物流,何來第一?

在不少媒體筆下,安能物流是快運行業首屈一指的老大,這個信息在公司招股書中也有體現。招股書中寫道,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從2017年到2020年,安能都是中國最大的快運網絡,按照貨運總量計算(BT財經注:這裏指的是重量),其2020年市場份額達到了17.2%。

BT財經在安能官網投資者關系中,找到了上述艾瑞咨詢報告。在這份全英文的報告中,緊隨安能之後的爲百世(14.2%)、順豐(13.2%)、中通(11.2%)、德邦(8.3%)和壹米滴答(7.8%),安能的頭把交椅並沒有絕對的領先。而在網絡覆蓋上,百世以97%的鄉鎮覆蓋率領先於安能的96.2%。而這份名爲《A Study on China Less-than-Truckload Industry》(中國零擔行業研究)的報告,BT財經也尚未找到中文版。

除了以運輸貨物重量爲口徑計算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外,安能的利潤率也被不少分析師視爲領先同業。中泰國際的一份報告顯示,憑借貨運合作商平臺模式和科技基礎設施使,安能2020年零擔業務的單位營業成本爲591元/噸,低於艾瑞咨詢給出的2020年其他快運網絡的單位營業成本數據(600—900元/噸)。

從上市公司財報中也能印證上述觀點。市場常常將德邦股份(603056.SH)視爲安能物流的可對比標的,以2020年數據爲例,安能淨利潤率錄得3.08%,高於德邦股份的2.05%。不過BT財經注意到,德邦股份2018年也曾錄得3.04%的淨利潤率。

從營收規模上也不難看出,安能物流70.82億元相較於德邦股份的275億元也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因爲不同快遞公司採取直營、加盟等的不同模式,因此營收的計算口徑也有差異,上述對比仍需注意辨析思考。安能物流的純平臺模式和德邦有顯著差別,其整體收入並不包括加盟商的收入,“(如果將加盟商算入)安能的全網收入將是一個翻倍增長的數字”。

淨利潤方面安能股份略勝一籌,其實也和德邦股份2019年以來業績“腳踝斬”也有不小關系,要知道德邦2018年淨利潤一度突破4.5億元,有市場觀點認爲物流行業競爭加劇、經營成本增長、在智慧物流領域的投入是其業績變臉的原因。

同在物流行業,上述重創德邦業績的風險,也是安能需要面對的難題。在招股書風險提示中,安能也提及了行業的激烈競爭、零擔服務的市場需求萎縮等問題。

目前安能物流市盈率約58倍,雖然遠低於德邦,但和A股交運物流板塊39倍的平均市盈率相比,仍然高出不少。

模糊的B端和C端業務

雖然在市面上的分析報告中,安能是零擔市場的頭部玩家、並不與快遞行業爲伍,但是回歸到正常消費場景中來看,安能也在做普通大衆熟知的快遞業務。

例如2021年初仍有電視節目報道某消費者網購觀賞石時,商家通過安能物流發貨、但觀賞石在運輸途中碎裂、但安能網點人員稱“賠丟不賠損”的這類社會類事件。撇开糾紛不談,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to C(面向消費者端)業務,而這類業務被歸爲零擔,不免有名不副實之嫌。

公司招股書也顯示,被定義爲快遞的業務已經於2019年初終止運營,也有歷史報道稱之爲“忍痛割愛”砍掉快遞業務爲的是“轉型升級、聚焦快運”調整業務結構和方向。

目前在公司官網介紹裏,10kg以上的業務被稱爲MiNi電商系列。BT財經還在安能物流微信公衆號下單工具中發現,MiNi電商系列進一步以0—35kg、36—70kg兩個區間分爲“小件”和“大件”。

模糊的定位或許會讓投資者卻步,因爲按照招股書來看安能物流是所謂“快運”行業排名第一的玩家,但從實際經驗來看其也確實參與所謂“物流”領域的業務,這會帶來一個可對比對象的選擇問題:倘若如行業報告所言快運業是一片增長前景可期、龍頭市佔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的藍海的話,那安能物流確實前景可期;但如果安能實際上也是快遞這個“內卷”行業的競爭者,那它或許就算不上龍頭,更將面臨殘酷的競爭。

與此同時,安能的對手們也在不斷調整其自身的業務和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例如BT財經近期也分析了百世快運已經开始調整战略,將國內快遞業務出售給極兔,未來將更加聚焦快運與供應鏈業務。如此來看,百世或將成爲與安能物流更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

真實的市場結構,恐怕遠不如PPT和行業報告裏劃分地那么清晰。模糊的邊界中,暗藏的競爭不容小覷。

此次安能物流上市擬募集資金淨額約爲10億港元(約合8.2億元人民幣),招股書介紹稱將其用於在战略地區興建升級和潛在收購核心樞紐、投資幹线運輸車隊等。據財聯社文章援引業內人士觀點,安能物流此次的募資額大幅低於市場預期。而快運行業區域特徵明顯、經營水平參差、整體來看也並非在二級市場遭到熱炒的板塊,安能此次IPO獲得資本加持能否爲企業後續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仍難下定論。

高管被債務催收、投資人退出

BT財經注意到,一些中國香港投資者在研究安能物流時,注意到了其曾經面臨被債務催收問題。

一份署名爲“上海盛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盛桐)2021年5月登報的公告顯示,其向安能物流董事長兼執行董事王擁軍喊話要求按照《擔保函》約定,履行還款義務,未清償現金總計超過2000萬元。

安能物流在IPO前也獲得了一衆明星資本的投資,但據其招股書及其他媒體報道,一些股東已經選擇離場。

天眼查數據顯示,安能物流在IPO前經歷了8輪融資,最早的一輪是紅杉中國的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隨後華平投資、海通國際、高盛等紛紛加入。鼎暉資本和大鉦資本分別在2018年的E輪和2020年的F輪加入,IPO前二者分別持股10.39%和27.81%,是兩家較大的機構投資者。紅杉、華平分別在2016年12月和2019年12月通過股本轉讓,退出了股東之列。

據公开報道,安能物流成立於2010年,飛行員出身的創始人秦興華和另兩位關鍵人物董事長王擁軍、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祝建輝並稱爲零擔快運行業的“鐵三角”。據《21世紀經濟報道》,安能在2012年开創的貨運合作商平臺是其代表性模式。

按照貨運量來計算,安能物流是快運業的佼佼者,從2019年到2020年日均貨運量也從2.89萬噸增長到3.84萬噸,2015年至2020年貨運總量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1.0%,遠高於中國零擔市場整體的5.6%年復合增長率。

但是按照營收來看,安能物流2018—2020年間零擔收入錄得48.13億元、53.35億元、70.82億元,可見2019年較2018年的增幅並不明顯。好在2020年來公司增長繼續加速,最新截至2021年前四個月的數據顯示,其零擔收入錄得28.4億元、同比高增127%。

物流行業市場空間巨大,但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差異也顯而易見,“快遞”和“快運”一字之差就是紅海和藍海之間的區別。除了研判安能能否將高增的發展速度保持下去,投資者仍需注意甄別其到底在哪個賽道衝刺、其競爭者究竟是誰這個關鍵問題。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