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港之後:穿越周期,還需錨點

2022-04-24 21:00:17

知乎可以不那么急。

作者 | 李白玉

編輯|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周源在知乎的花名是“船長”。他的工位旁掛着一面海盜旗,不由得讓人想起1983年在蘋果公司升起的那篇海盜旗。

海盜精神意味着冒險、探索和創新。在登陸美股一周年後,周源开着海盜船回來了,回到港交所雙重上市。

圖注: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源(左),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右)

好內容,值得好市值

出海這一年的經歷五味雜陳。回港前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的最新一批《外國公司問責法》“預摘牌”名單中,剛剛將包括知乎在內的17家公司加入其中。知乎美股市值如今只有10億美元,這對一家月活過億的中國社交App來說着實過低。

作爲對比,知乎美股上市前最近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8月12日,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繼續跟投,投後估值35億美元。美股上市首日,知乎市值46億美元。

無論對於知乎本身,還是對於知乎的投資人來說,去到新的價值評估體系,避开中概股目前面臨的普遍困境,是一步正確且不得不選擇的棋。

特別的是,知乎上市路徑與阿裏、京東等互聯網公司並不相同。此前,許多互聯網公司選擇二次上市,即已經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大部分股份通常在香港以外地區交易。對於此類公司,港交所予以廣泛的《上市規則》豁免權。

而“雙重上市”公司需要同時符合香港市場和其他市場的全部要求,需要滿足全部的《上市規則》,費時費力。

知乎是第一家選擇此方式回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但肯定不是最後一家。3月以來,金山雲、名創優品都向港交所申請雙重上市。甚至已經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的B站,也宣布自愿轉換至雙重主要上市。

業內人士稱,繼美國證監會(SEC)將多家中國公司認定爲有退市風險的“相關發行人”後,尋求雙重主要上市已被多家中概股公司納入了議程。

根據3月14日知乎的最新財報,2021年知乎全年總營收達29.5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8.9%;其中第四季度營收10.19億元,同比增長96.1%;並且以內容爲核心的非廣告業務佔比達到了61%。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爲74億元。

圖源:易維視

知乎目前擁有超過1億名月活用戶,2019年至2021年,平均每月訂閱會員數分別爲57.4萬人、236.3萬人、507.6萬人,付費率1.2%、3.4%、5.3%,提升明顯。

有問題,就會有答案。

這是知乎的Slogan,它能在資本市場找到這個答案嗎?

周源關心的問題,商業化和生態的節奏

知乎一开始的調性很奇特,填補了簡體中文互聯網社區的空白。

討論IOS應用、討論擬物和扁平、討論思源黑體或襯线字體、爲了是否要用直角引號社區爆發第一次大規模論战。

知識分子、極客、意見領袖在這裏匯聚。2013年,知乎开放注冊制,用戶湧入的同時,大量“神回復回答”讓它在社交媒體出圈。它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大衆,功能也越來越復雜:專欄、想法、視頻、线上live到會員。

“知乎變了”這個話題承載了一些尋找清淨角落的精英用戶抱怨,這似乎是任何一款內容社交App的必經之路。但坦率地說,做一款圈地自萌、小而美的產品,絕不是周源一开始的追求。更廣泛人羣的求知欲、分享欲才是商業模式能夠走通的關鍵。

周源往往也只會表達:用戶決定了知乎的調性。

知乎做了很多多元化嘗試,但其錨點毫無疑問還是用戶和生態。當提問無法系統承載用戶的表達欲,專欄功能自然上线;當免費的專業回答無法激勵答題人持續輸出,付費咨詢和线上live自然存在;當好物推薦的回答頻頻出圈,考慮進軍電商領域也是順理成章;當短視頻逐漸代替文字成爲時興的載體,轉型試錯似乎也勢在必行。

這些嘗試有的成功、有的不盡人意;有的讓知乎找到廣告之外的第二曲线,有的則讓知乎陷入非議。但請注意,這家尚未盈利的公司账面上放着70多億現金(大大高於淨虧損),它沒有盲目去投資收購,所有的嘗試也都基於初心和錨點,正如周源所說:“樂觀且理性”。

從商業角度上看,這樣一家公司跑通商業模式,實現盈利,是可以期待的。

圖源:易維視

穿越周期

回港上市之後,周源發了一封站內信,裏面這樣寫道:“過去一年我大概和上百位二級市場的投資人交流過穿越周期的思考,大家也都很關心知乎如何健康增長,如何擴大規模和養活自己。”

仿佛玩家剛出新手村是他的直觀感受。做產品和運作上市公司,二者邏輯完全不同:一個需要關注當下的用戶的需求和痛點,而另一個需要贏得市場對你未來的預期——這個預期甚至與你本身無關,市值的暴跌有時只因爲蝴蝶扇動翅膀。

和上百位二級市場人士聊過之後的周源給出了三段話:

生態第一,知乎將關注四個問題:創作者體驗、內容獲得感、良好的社區氛圍、匹配社區發展節奏的商業化增速;

社會價值,找準自己定位、滿足社會需求,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理性樂觀……

同類平臺殺入問答賽道,然後銷聲匿跡,原因大抵是過於迅猛地推進商業化,沒有耐心培育內容質量;又或者倒在融資到來之前,虧損無法負擔。

知乎需要汲取這些經驗,事實上周源在內部也表達出這樣的擔憂:“C端生態的進化速度沒有趕上B端商業化的速度。”

回港上市,知乎沒有新發股票,獻售股份全部來自老股東。和美股股價脫鉤,老股東部分套現以後,資本的“鞭子”落得不那么急,知乎或許可以找到自己的節奏,讓用戶生態,讓內容創作走得更遠一些。

知乎需要穿越的不只是周期;也是鏡子裏,一個更急於賺錢的自己。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