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仍看好亞太綠債與可持續投資債券

2022-05-24 21:00:2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天姣 北京報道

投資者應該繼續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能源轉型和更廣泛的可持續性。

截至2022年4月,境內綠色債券市場累計發行額已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

“自2017年起,綠債新發規模年均增速達72%,是債券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子板塊之一。”瑞銀5月《境內綠債市場》報告顯示,其主要募資投向爲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和水資源等領域。作爲支持新增氣候領域投資的重要融資渠道,去年綠債新發規模約5000億元,瑞銀預計今年有望突破7000億元。

“與國內其他債券相比,中國綠債的整體波動性更低,具有投資吸引力。”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在5月24日媒體訪問中說,中國的投資者主要考量兩個因素,即波動性與企業自身的行動與承諾,而綠債恰好滿足了這兩點,在同等情景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機構投資者,更爲青睞綠債。

胡一帆表示,整體看,因美聯儲加息等因素,今年全球債券市場壓力都較大。“但我們發現,投資者依舊十分關注ESG領域,它依舊是市場非常看好的方向。”

根據《境內綠債市場》報告,中國國內綠債發行人方面,按行業分類,工業(如軌道、機場等交通集團),金融,和公用事業佔比前三,分別佔比35%,31% 和25%,其余行業包括能源、材料、可選消費房地產等。

就所有制而言,中央和地方國企佔比七成。從評級來看,AAA評級高達73%。綠債的投資人中,商業銀行佔主導地位,佔比52%;非法人產品(基金、信托、理財產品等)佔比34%,其余爲交易所參與方、證券公司等。

對於所有制與發行主體的佔比情況,胡一帆稱,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國企/非國企之分,而是與相應板塊的行業有關。“工業爲第一大發行人,佔35%,其中主要包括軌道、機場等交通集團,及一些地方融資平臺,其均爲國企或央企背景。”

胡一帆稱,金融與公用事業領域中,大部分也爲國企與央企。在這些傳統行業中,因國企佔比較高,使得無論從綠債的所有制,還是發行人方面,央企和國企佔據主導地位。

“在材料、可選消費,與房地產域內,可能會較爲多元化一些。”其說。

胡一帆指出,在發行綠債時,在募資使用、項目評估、甄選募集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四大方面,(擬發行人)都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確實會產生一個成本壓力。”其解釋,因此,國內目前是較大型企業參與其中。“我們也看到,中短期綠債發行利率相對於基準票據並沒有折讓,利率也沒有更低,這也使得參與主體以國企爲主。”

此外,在胡一帆看來,中國在綠色債券市場的引入方面較爲謹慎,國內的中小企業基本沒有參與綠債市場的通道。

對比中債綠色債券指數和中債全債指數的歷史回報,瑞銀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綠債平均回報5.2%,跑贏全債指數65個基點。

瑞銀稱,由於發行人多爲AAA評級,目前,綠債指數的收益率爲3.3%,剩余期限爲7.1年,近五年指數波動率爲1.5%。適合期望在傳統固定收益配置中融入支持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投資人。

“在債券市場乏善可陳的狀況之下的話,瑞銀整體對債券配置維持中性評級。”胡一帆說,但其依舊看好ESG債券市場。

包括智慧出行在內的綠色科技與可再生能源是瑞銀一直看好的方向。

在亞洲,瑞銀繼續看到部分中國和日本公司的綠色科技投資機會,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交通運輸、電池、氫、數字化和能源效率方面。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瑞銀預計太陽能和風能將吸引最大的關注。“事實上,到2030年,亞太地區有可能成爲最大的,甚至是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之一,其中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韓國、日本和越南。”

對於“綠色資產是否通脹”這一問題,胡一帆認爲,確實存在着供給與需求間的不完全契合,這尤其體現在礦業/採礦領域。“可能會經歷一個綠色通脹過程,然後慢慢回歸正常。”

瑞銀調查結果顯示,在亞太地區的客戶羣中,平均每五位客戶中就有一位進行了可持續投資(SI),其中,許多亞洲財富管理客戶對能源轉型與氣候變化領域十分感興趣。建議投資者關注長期化的能源轉型與可持續性行業。

瑞銀可持續金融亞太區主管兼可持續金融集團全球主管Desmond Kuek在5月“亞太可持續會議”中表示,隨着該地區向零排放經濟過渡,預計亞洲可持續債券將強勁增長。2021年,瑞銀亞太債務資本市場團隊領導了40多筆交易,支持發行了超過260億美元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預計這一強勁勢頭將持續下去。”

(統籌:馬春園)

(作者:胡天姣 )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