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莫學特斯拉

2022-06-29 09:00:06

文/孟永輝

「東施效顰」的故事,縱然是在當時當下的情境之下,依然還是在不斷地發生着。借鑑別人的先進經驗,爲我所用,並沒有錯。但是,如果將別人的所謂的先進的經驗照搬照抄,甚至將此看成是推卸責任,掩蓋事實的方式和方法,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原諒的。即使是無法原諒,但是,這樣的事例卻無時無刻不再我們的身邊發生着。

蔚來方面有關測試車墜樓造成兩名試車員身亡的回應,正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同外界關注的焦點在於造成試車員身亡不同,蔚來方面將關注的焦點首先聚焦在了逃避責任上——「意外事故,與車輛本身無關」。盡管站在蔚來的角度來看,我們非常理解這樣一種做法,但是,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逃避車輛的責任上,而沒有顧及到被傷害的人們的感受,多少是有些讓人鄙夷的。

後來,蔚來方面重新發布了對於這一事件的回應。雖然後面的這則回應相較於前者有了改觀,但是,透過這樣一種事件,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各大企業對待有關突發事件上應對的失策。一味地逃避責任,一味地將自身的企業形象當成是發聲的首要目標,而忽略了公衆對於事件本身的關切,那么,這樣的回應,非但無法對企業本身的形象帶來良性的促進,甚至還會有損企業形象。

蔚來的這一事件,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以往特斯拉應對諸如此類的公關事件的做法。盡管兩者發生的時間不同,事故引發的後果不同,但是,從蔚來和特斯拉兩家企業的反應上來看,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有諸多的異曲同工之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用蔚來在抄特斯拉的作業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

筆者認爲,任何一家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遇到這樣那樣的突發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是,在事前,通過各種各樣的保障工作來避免類似悲劇事件的發生;而當悲劇發生之後,我們要做的是,正視事故本身,主動承擔責任,照顧公衆的感受,並且給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絕非僅僅只是簡單意義上的一味地逃避責任,一味地追求對錯。如果一味地去追求對錯,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那么,這樣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或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正是因爲如此,蔚來是沒有必要學習特斯拉的,特別是沒有必要去學習特斯拉應對危機的方式和方法的。因爲單單從特斯拉在應對諸多公關危機上的做法上來看,它的有關做法都算不上什么經典的案例,至少是在中國當下的輿論環境下是這樣的。如果並不顧及中國的國情,甚至是不顧及公衆關注的焦點,而僅僅只是一味地站在維持企業形象的角度,甚至簡單武斷地來照搬照抄其他的國外企業的有關做法,非但無法真正做到維護企業的形象,甚至還會有損於企業的形象。

蔚來在這一事件的處理上,很明顯地犯下了「東施效顰」的錯誤,它僅僅只是看到了特斯拉方面在強硬應對上對企業本身帶來的驅動,卻並未考慮到自身所處的市場環境,於是,就變成了「四不像」。不可否認的是,當下以蔚來、理想、小鵬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正在讓我們看到中國在造車方面的新生代力量,而這些企業同樣以特斯拉來作爲對標對象,但是,如果無法擺脫對於特斯拉在心理上的迷信,而僅僅只是將與特斯拉進行競爭當成是一種噱頭和手段,那么,所謂的競爭,或許是一句笑話。

筆者始終認爲,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與特斯拉們之間的競爭應當是一場深度而又全面的競爭,這樣一種競爭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技術上,還應當體現在營銷上,還應當體現在社會責任上。只有做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和超越,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才算是真正讓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造車上全面超越。

有關蔚來應對危機的討論,或許仍將持續。筆者更加愿意看到的是,透過這樣一場事件,蔚來方面,乃至整個中國造車新勢力方面,更多地認識到所謂的競爭,並非僅僅只是一種噱頭,更不是一種營銷手段,而是真正能夠給消費者,能夠給民衆感知到真正的改變。只有實現了從技術到營銷,再到社會責任的全面超越,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才算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越。

最後,我們還是希望蔚來們可以汲取這樣一種事件的經驗和教訓,不要一味地模仿國外企業應對此類危機的錯誤做法,而是更多地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國情,適合企業自身的正確的發展道路。只有真正做到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並且找到了一條真正適合中國企業的正確的發展道路,中國造車新勢力對於特斯拉們的超越才不會淪爲一種概念和噱頭,而是真正可以給人們帶來切實的感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超越。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战略咨詢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行業深度思考。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