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雲在“鏈”上突圍

2022-07-14 21:00:19

如果說市場的“B面”是一個被稱爲供應鏈的、看不見但不可或缺的“關系網”,那么在零售、物流的標籤之外,專注於數智供應鏈的京東雲,也正在成爲京東的“B面”。

作者丨林夏淅

編輯丨劉肖迎

在《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一書中,帕拉格康納將供應鏈描述爲,由生產者、中間商和銷售方組成的完整生態體系,依托於此,原材料得以變成商品和服務並提供給各地的人們。

之所以“供應鏈”這個詞聽起來有些距離感,是因爲我們很難看到它的全貌,而包括供應商、制造商、物流網絡在內的更爲具象的因素,都只是供應鏈的組成部分之一。

現如今,數智技術也越來越成爲供應鏈中重要的隱形要素。隨着AI、5G和雲技術的逐漸成熟,在傳統供應鏈之後,以數智供應鏈爲基礎的解決方案已經逐漸落地,帶來更大想象的空間的同時,也爲城市經濟高效運轉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如何理解它、利用它、改進它,正在成爲一件更加迫切的事。我們在今年的京東雲峯會上也找到了答案。

01 “B面”基因

優秀的企業背後,總是有着一套過人的供應鏈體系。

比如沃爾瑪,通過無條件退款、定期改進商品陳列等細節,專注於改善客戶體驗,同時將信息反饋給供應商,換取低於市場的優惠價格;還比如戴爾,通過直銷減少時間成本、了解客戶需求,並吸引供應商搬到工廠附近,配合自身“零庫存”的策略。

傳統模式下,擁有打磨多年的經營機制、完善的業務流程和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都是上述高效供應鏈必不可少的基礎。

但當SKU發展到上百萬、十幾個倉庫維度的時候,當互聯網時代下數據以冪次方形式沉澱的時候,當傳統重型企業面臨現代化轉型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種新的供應鏈形式。

此時,大數據預測成爲一種顛覆傳統供應鏈的方式——在充分利用前端數據的基礎上,“從後向前”的傳統生產方向,可以獲得“從前向後”的信息指導。

但這樣的能力要從何而來?

就像“供應鏈”一詞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美國,最初脫胎於物流行業,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的前身就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

無獨有偶,從電商擴展到物流的京東集團,積累了大量底層技術和成熟的業務能力後,其作爲一家供應鏈公司的屬性也更加明晰。

2019年至今,京東年活躍用戶數已分別達到3.62億、4.72億和5.8億,2021年京東全年淨收入9516億元,同比增長27.5%,管理着超過1000萬個SKU,實現超470個縣區市用戶的分钟級送達。

在這背後,用戶在京東平臺的每一個下單動作,都對應着京東底層技術平臺京東雲從智能預測、智能補貨到智能配送的系統策略,以此對採銷、倉儲、配送、售後進行一系列服務的支撐,而京東的物流體系無疑又是其中的一個關鍵。

截止2021年末,京東物流經營超過1300個倉庫、7200個配送站,其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佔比在2021年首次超過了51%,已然在To B物流業內走出一條獨特的路线。

看似很“重”的這條路线,其實可以從劉強東曾經提出的“十節甘蔗”理論中找到答案——在該理論中,零售、消費品行業的價值鏈可以分爲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和售後十個環節。

所有的環節都是構成供應鏈的部分,而京東作爲有自營產品的電商平臺,在各個環節上都積攢了充分的經驗。在打通自己這些“關節”的同時,京東通過復雜的技術淬煉,作爲京東整體技術品牌的京東雲也逐漸獲得一套數智供應鏈能力,無形中提升了京東整體的運行效率。

落在數據上,京東的庫存周轉率從2015年的36.9天降至2022年的30.3天,其能力甚至強於Costco和沃爾瑪,費用率也在同行業中保持相當低的水平。

如此,京東开始將經過自身錘煉的各業務板塊底層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進行拆解和重整,形成京東雲多種模塊化的產品和服務,並將其推向更大的市場,服務於千行百業。

02 隱形推手

兩年前,一家名爲格力博的海外割草機巨頭,正處於從海外轉战國內市場的轉型期,不知道如何找到一款針對國內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

最終幫助格力博董事長陳寅解決難題的,是常州的“超級虛擬工廠”——一個由京東雲、智雲天宮、常州移動共同打造的大數據平臺。

通過5G、AI等技術,平臺先對消費端大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格力博基於分析結果決定研發制造一個叫做“一芯家”的洗脫一體機品牌,以此打开國內市場。

緊接着就是爲“人生地不熟”的格力博尋找供應鏈——超級虛擬工廠的做法是,將區域內工廠的剩余產能在雲端聚合並實現“標籤化”,然後將行業或品牌方的需求進行“工藝拆解”,以“訂單”的形式派發給相應工廠,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

近一年時間,格力博的洗脫一體機的銷售額從20多億元增至50多億元,且已延伸至家用清潔、移動電源和戶外休闲3大系列的10多種產品。

格力博之外,推出三年有余的京東C2M智能制造平臺已覆蓋了超過1000個品類,京東雲事實上也已經幫助超過1200家制造企業打造了C2M的反向供應鏈。

疫情之下國內汽車產業鏈受衝擊明顯,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汽車產業鏈條既寬且長,一輛普通汽車的零部件超過2萬個,豪華汽車甚至超過3萬個,且各角色之間分工明確,一旦某環節掉鏈子,整個供應鏈穩定性就容易受到影響。

因此對於大型、多業態的車企而言,對供應鏈有着極高的要求,有着2900億元銷售規模的北汽集團,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也是更爲復雜的局面。

2019年京東雲與北汽牽手合作,雙方決定先建立一個靈活穩定、安全可靠、資源統一的雲平臺以支撐業務高速發展,同時整合北汽集團各單位、各業態用戶信息,建立一個數字化營銷與用戶運營平臺。

(來源:視覺中國

一系列大動作的背後,這種方案事實上爲北汽節約了70%的系統重復建設成本,以及用於服務器等硬件資源採購的數千萬元投入,推進速度和覆蓋範圍超各方預期,也獲得了集團上下的認可。

可以設想的是,京東雲將這種賦能延伸至更多車企,對於單個企業和整個產業而言,都是一種快速順應產業升級、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方式。

更近一點的比如2022年7月,在與國家電投達成的战略合作中,京東雲將爲其注入數智供應鏈優勢能力,打造出以三網融合爲核心的數字化底座,助其啓動开放式數字化能源管控與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天樞雲、天樞一號項目建設,形成與分布式能源、綜合能源管理深度融合的能源網,實現跨設備、跨系統、跨區域的數字連接,構建出一個高效、穩定、綠色的能源保障體系。

其中,京東雲Iot的技術能力,在建設物聯管理平臺過程中至關重要,而京東雲數字底座,也將在構建綜合智慧能源與推動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中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

從消費到汽車,再到近幾年同樣迫切於轉型的政企,京東雲正在對外輸出越來越多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而如果說市場的“B面”是一個被稱爲供應鏈的、看不見但不可或缺的“關系網”,那么在零售、物流的標籤之外,專注於數智供應鏈的京東雲,也正在成爲京東的“B面”。

03 爲什么是京東雲

2022年7月13日剛剛舉行的京東雲峯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事業羣總裁高禮強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即當前的數字化已然經歷了第一個階段上雲(基礎設施),正在進入數實融合的關鍵階段,數智供應鏈可實現高效數實融合,是產業數字化目前的重點(上鏈)。

相比“上雲”,“上鏈”的效果如何,不僅關系到單個企業在產業內的競爭力,更關系到整個產業效率的競爭,也或將成爲重塑產業全球競爭力的一個重點。

事實上,雖然在入局雲計算這件事情上京東未得先機,但如果從各家雲廠商專注於供應鏈的時間點來看,京東並不算晚。

在京東雲正式商用的2016年,由阿裏、華爲、騰訊和百度組成的雲計算第一梯隊,已經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的雲計算市場。

但就在近幾年,幾大雲廠商巨頭才紛紛將更多精力聚焦於供應鏈。而2021年京東雲峯會上,“最懂產業的雲”已經成爲外界對京東雲的直觀印象,在此之前的2019年,京東和北汽的合作,也已經成爲京東雲在數智供應鏈領域的一個經典案例。

和另外幾個雲廠商相比,同時服務自營電商和物流體系的京東雲,在“數智供應鏈”這個新賽道上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主战場”,京東雲也成爲京東集團對外提供技術和服務的統一品牌。

在漫長的錘煉中,京東雲先是進行內部私有雲化,跑通之後,經歷了京東每年618、11.11、以及春晚紅包互動的海量數據考驗和流量挑战,也結合京東在電商和物流業務中的理解力,逐漸融合形成了全新的一種可單獨對外輸出的能力。

目前的京東雲已經擁有更爲堅實的底層基礎,在微觀層面集合了雲艦、京剛、雲海、MCDN和綠色數據中心多種技術,主要能夠在產業連接、數智創新和生態融合三方面體現價值,可覆蓋包括數智化基礎設施、數智採購、協同研發、智能制造、全域營銷、價值服務和供應鏈一體化在內的7個場景。

2021年,在雲廠商增速總體放緩的背景下,同比增長110%的京東雲成爲一個亮點,但移動雲和電信天翼雲的增速也與此相當,可見後起幾匹“黑馬”競爭仍相當激烈。

如何在後續的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京東雲或許已經在數智供應鏈的課題上爲自己找到了一個契合的發力點。

事實上,2017年到2021年,中國雲計算行業市場規模從500億元增至3010億元,2021年仍保持48.4%的增速,後續仍有可觀的增量市場。

相比之下,數智供應鏈升級的龐大市場之中,競爭才剛剛开始,遠未到雲廠商之間搶市場的階段,當前階段更重要的是各家發揮所長,讓“千人千面”的客戶、市場認識到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可以由誰來滿足。

用高禮強的話說,“我們確定的主賽道,如泛互聯網、交通、能源、金融、城市等,增長都很快,不過在這些賽道上,京東雲不是在紅海中搶份額,而是激發更多新需求”。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很可能成爲各行業朝着數智供應鏈升級的高速發展期,那么也將成爲京東雲“反擊”的關鍵階段。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