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市場至暗時刻,聯想們將卷向何方?

2022-10-12 20:01:13

PC市場的寒冬,比想象中更冷一些。繼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創近9年最大跌幅之後,三季度市場繼續萎縮。

過去兩天,IDC、Canalys和Gartner三大機構先後公布三季度PC出貨量數據。其中,IDC的《全球PC市場季度追蹤報告》指出,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爲7430萬臺,同比下降15%,回到十年前的水平。然而,IDC的報告已經比另外兩家機構溫和許多,Canalys和Gartner給出的數據更加慘不忍睹。

Canalys的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爲6940萬臺,同比下降18%。其中,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出貨量分別爲5470萬臺和1470萬臺,同比分別下跌19%和11%,筆記本的出貨量跌幅更爲嚴重。而根據Gartner的統計口徑,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了19.5%,創下近20年最大跌幅。

三大機構的統計雖有出入,但總體趨勢是一致的,PC市場的危機變得愈發嚴重。

2022年就剩最後一個季度,PC行業的前景會不會好轉?有沒有止住頹勢的法子?風暴中心的一衆PC廠商也在苦尋答案。

(圖片來自UNsplash)

寒冬未完,PC市場延續探底之旅


市場的寒氣,產業鏈上、中、下遊企業都深有體會。但要說最受傷的,肯定是中遊PC生產廠商。


聯想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同比下跌3%,PC業務明顯拖了後腿。而主營業務的收入下滑,直接拖累了聯想集團總營收水平。數據顯示,二季度聯想實現收入1120億元,同比增幅是可憐的0.2%,增長接近停滯。

CEO楊元慶在財報電話會上強調,聯想二季度業績下滑,主要受PC和服務器市場萎縮影響。其中,中國市場收入同比下滑了11%。

惠普和戴爾這兩個老對手,情況同樣不妙。

二季度,惠普營收同比增長3.9%至165億美元,但淨利潤同比大跌19%至12億美元。從營收結構來看,惠普個人消費部門營收同比下滑6%,總營收之所以能保持增長,主要靠商業部門支撐。其中,惠普二季度PC總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7%,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更是大跌23%。

戴爾這邊,二季度總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233.7億美元和10.99億美元,前者同比小幅下降3%,後者直接暴跌74%。和惠普、聯想一樣,曾經的搖錢樹PC成了戴爾的心病。該季度,戴爾客戶解決方案集團中的消費者部門營收僅爲33.49億美元,同比下跌了9%。

即便是不可一世的蘋果,PC生意也不好做了。數據顯示,二季度Apple Mac收入僅爲73.82億美元,同比下滑超過10%。從聯想、惠普、戴爾再到蘋果,其產品完全覆蓋高中低端PC市場。這幾個頭部品牌的全线潰敗,意味着C端PC消費的嚴重萎縮,各個細分市場無一幸免。

正如前文所說,來到三季度這幾家PC廠商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根據IDC的報告,三季度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只有蘋果實現逆市增長,聯想、惠普、戴爾、華碩全都同比下滑,跌幅最高的惠普出貨量同比大跌27.8%。

從這個角度看,PC市場的境遇甚至比智能手機更加不妙——後者至少還有高端市場屹立不倒。

(圖片來自IDC)

至於上遊的芯片半導體產業和下遊的經銷商,雖然反射弧有點長,也無法躲過PC市場地震帶來傷害。


10月7日,AMD披露三季度初步業績,遠低於市場預期和前期業績指引的營收數據,繼而引發股價震蕩,單日暴跌逾13%。

AMD的報告指出,三季度其營收約爲56億美元,較此前的業績展望下調約10億美元,毛利率則下調四個百分點至50%。而根據彭博社的報告,華爾街分析師對AMD三季度營收預期可是高達68.1億美元。

對於這份業績預告,AMD CEO蘇姿豐直言,PC需求下滑是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季度市場明顯走弱,公司PC部門收入低於預期且供應鏈上庫存擠壓,我們不得不大幅減少處理器出貨量。”

在AMD業績暴雷的影響下,英特爾、英偉達兩大半導體廠商的股價同樣受到拖累,單日分別下跌5%和8%。甚至作爲全球最大半導體企業的三星電子,利潤也因爲PC需求走低而出現下滑。三星方面預計,三季度淨利潤約爲77億美元,同比下跌近30%。

相比財大氣粗的半導體廠商,线下PC經銷商抵御風險能力更弱,受本輪PC寒冬的影響也更大。IDC的報告指出,上半年PC线上渠道銷量突破了60%,更多消費者拋棄了线下經銷商,尤其是在購买筆記本電腦時。有上海地區的華碩經銷商向媒體抱怨,今年7月份淡季的時候,“一天都賣不出一臺筆記本電腦”。

算上房租、人力和水電費等運營成本,經銷商的壓力可想而知,PC的线下生意已經到了“水深火熱”階段。

PC行業爲什么會淪落到這種地步?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沒有什么新鮮答案。

疫情和手機是PC賣不動的罪魁禍首?


回顧PC行業近70年發展歷程,遇到過的低谷真不少。

從歷史增長曲线來看,上世紀80年代至千禧年之初,全球PC出貨量保持長期增長趨勢,基本實現每隔十年翻一番的節奏。但到了2011年,出貨量觸頂,开始連續多年的回調。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和居家辦公興起,PC需求才有所升溫,重拾上漲勢能。

即便在巔峯時期,PC行業也經歷了幾個小低潮。中信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整個80年代,市場上發布的新品PC超過850款,1984年一年就發布了近180款新品,創下歷史紀錄。但到了90年代,發布新品數斷崖式下滑至220款。

彼時,由於小型計算機功能迭代進入緩衝期,初代用戶完成普及、新用戶羣又尚未成熟,加上CPU等核心技術沒有突破性進展,PC行業的發展瓶頸已經隱約可現。以史爲鏡,如今再度陷入凜冬的PC行業,也遭遇了和當年類似的難題。

表面上的問題,是全球經濟下行和通脹飆升。消費者錢包縮水,自然不愿意爲PC這種耐用且昂貴的電子產品砸錢。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止今年8月份,全球超過半數國家通脹率超過8%。撇开通脹長期失控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家不談,全球頭號經濟體美國8月份CPI達到8.3%,歐元區突破了9%,佔全球經濟總產值80%以上的G20國家平均通脹率超過了6%——這還要多謝中國、日本、沙特三個低通脹國家拉低平均水平。

通脹高企,消費者手裏的錢購买力下降,要掏錢买PC這樣的“大件”時自然要多加掂量。雪上加霜的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上半年芯片短缺影響,年內的PC價格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


Canalys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售出PC均價同比上漲約18%至874美元/臺。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企業從去年开始多次漲價,富士通也在今年二季度宣布對PC服務器漲價10%-30%,都加重了PC廠商的負擔,並最終將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不過往更深層次看,缺乏技術革新,移動設備功能不斷升級取代了PC的地位,才是消費者不愿更換新PC的根本原因。


在2011年,淘寶移動端用戶還停留在千萬級別,約爲PC端的16%,移動端交易量更是只佔8%。但現在,PC和移動端的地位早就在發生逆轉。

2014年,百度宣布移動搜索用戶規模超PC端,淘寶、天貓和淘特三大淘系電商平臺如今也坐擁數以億計的移動端月活。曾經只能打开PC,在網頁上完成的購物、訂酒店、买門票、看視頻等操作,現在已經全面轉移到移動端。

此外,在疫情的催化下,遠程辦公興起,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功能也隨之升級,PC逐漸失去辦公這最後一塊陣地。比如釘釘等軟件提供移動端在线會議功能,石墨文檔、微信文檔和WPS都有移動端的協同辦公功能,PC在辦公場景中的重要性被不斷削弱。

尷尬的是,面對愈發強大的移動端設備,PC的技術革新卻在原地踏步。在知乎“爲什么大家現在都不換筆記本電腦?”這一問題下方,熱門的高贊回答只有短短一句話:“因爲性能夠用了”。

不得不說,這一個問題和智能手機如出一轍,擠牙膏般的技術更新和各種花哨的外形完全無法徵服挑剔的消費者。事實上,很多廠商已經开始反其道而行——對功能和設計語言做減法,以簡潔性作爲新賣點。

戴爾在2022 CES展會上發布的XPS 13 Plus筆記本電腦就打出了極簡設計理念,對鍵盤、觸控板、顯示屏等環節都做了簡化。比如屏幕去掉粗邊框,就連B面的Dell logo都被剔除。觸控板同樣啓用無框式設計,甚至連SD卡槽和耳機接口都被去掉,僅保留兩個USB-C接口。

然而,也不是所有用戶都對極簡設計理念买账。在戴爾之前,華爲和聯想也推出過單邊無框產品,可惜並沒有明顯帶動銷量。諸如YOGA Pro 14s和MateBook X Pro 2022等產品,也並沒有成爲大爆款。

想重新調動消費者的熱情,PC廠商還需要繼續努力。

廠商自救之路:產品、生態、營銷、服務全升級


PC市場很不景氣,好在各大廠商還沒有放棄。從搶發新品和打造硬件產品生態,到營銷、售後服務的全面升級,憋屈了大半年的PC廠商們希望借年底旺季一掃頹勢,拯救一下岌岌可危的年度KPI。

在新品研發上,針對細分領域、不同使用場景的產品,以及復合功能電腦成爲一個突破口。


華爲在上個月的發布會上推出了二合一筆記本華爲MateBook E Go,提供8GB+256GB、16GB+512GB以及16GB+512GB三種配置,售價4199元起。支持智能中轉站、多設備通信共享等功能,還有120Hz刷新率,是這款新品的主要賣點。

PC霸主聯想也不甘人後,10月9日官宣开啓2022新款聯想小新Pro 16預售。這款全新的筆記本電腦首發價6299元起,價格誠意滿滿。除此之外,聯想還打起了主機的主意,在10月11日新鮮發布拯救者刃系列2023款主機。首批發布的產品包括刃9000K 2023和刃7000K 2023,預計會在雙十一期間正式开售。

根據雷科技(ID:leitech)的報道,聯想的拯救者刃系列將採用全新的設計語言,在配置上也絲毫不含糊:搭載3D Mesh前面板,內置ARGB 幻夜魔光 LOGO 以及風扇,還有HALO 設計 CPU 一體式水冷頭,主打硬核電競風。

從性能來看,英特爾的13代酷睿處理器和英偉達的RTX 40 系列顯卡能滿足絕大多數電競玩家的需求,但預計售價也會比年初發布的2022款有所上漲。

此外,PC廠商還要發揮自己的長處——繼續完善那些無法復制到移動端的功能,讓PC保持獨特性。


雖然移動互聯是時代潮流,但PC依然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大屏幕和出衆音效系統能提供更好的影音觀看體驗;諸如Adobe全家桶等功能軟件也沒法在移動端順暢運行,這就意味着上班族不可能完全拋棄PC。

廠商應該做的,是繼續在算力、影音系統、多屏交互等優勢領域深耕,持續提升性能,改善用戶體驗。

當然,PC和移動設備並非水火不容——打造完整的PC、手機、IoT設備生態鏈,就被各大廠商寫進日程表。


國外的蘋果,國內的小米和華爲,都構築了完整的智能生態,軟硬件全面打通。以小米爲例。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達到5.27億臺,同比增長40.7%。

要知道的是,實現手機、PC再到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IoT設備的互聯互通,還有助於提高用戶黏性。


瀏覽知乎、微博等社交平臺就能發現,對電腦品牌並無明顯喜好,但爲了湊齊一個“蘋果全家桶”而購买Mac的用戶不在少數。答主“Skyler Shu”就直言,蘋果產品的連續互通體驗十分友好。

“從一臺設備切換到另一臺設備工作非常方便,比如我在iPhone的Safari瀏覽器看一份文件覺得屏幕不夠大,馬上可以用程序塢切換到Pad或者Mac上面。”

至於服務和營銷方面,討好年輕人成了PC廠商的頭號大事。


根據艾瑞咨詢的調查,比起那些硬核宣傳語和只有行內人能讀懂的專有名詞,大部分對電腦一知半解的消費者更希望廠商在打廣告時學會“講人話”。報告顯示,51.9%的消費者認爲電腦數碼產品宣傳要做到“產品介紹清晰易懂”,也有46.9%的人認爲“內容簡潔明了”是最重要的。

有鑑於此,PC廠商也應該更新自己的營銷策略。比如採用更簡單直接的宣傳話術,以及更貼近年輕人生活的廣告場景。

(圖片來自艾瑞咨詢)

至於服務端,長期受到廠商和經銷商忽視,同時也一直遭到消費者詬病,早就到了升級、改革的階段。

根據美國Bluecore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除了蘋果外,其他主流PC廠商都有超過50%用戶給售後服務打出4分以下的分數(滿分5分)。雖然此類調查很難完全排除主觀因素,但PC售後服務質量不佳也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Bluecore的調查,廠商主要應該從客服響應速度、延保比例、維修時間幾個環節進行改善。尤其是和客服溝通困難、回應不及時等問題,對消費者觀感造成很大影響,應該及早解決。

好在,如今很多廠商已經和线下經銷商、電商平臺展开合作,搭建售後服務體系。既然PC市場萎縮給上下遊各個行業都帶來了嚴重衝擊,各方也應該通力合作走出困境。

寫在最後


在我們不斷叩問爲什么PC越來越難賣,爲什么年輕人都不喜歡換電腦的時候,或許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IBM的Model 5150,微軟的Windows系統,英特爾的8086芯片,乃至1947年誕生在貝爾實驗室的首款晶體管,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和產品,我們已經許久沒有看到了。

失去技術驅動力,對科技行業來說如同失去氧氣。

1982年,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沒有人——IBM研發的Model 5150,這臺PC鼻祖,战勝了各路紅人成爲那一年最受關注的劃時代之作。而Model 5150提供的开放性架構,也直接帶動了PC行業的革命,各路廠商百花齊放,PC成功走進千家萬戶迎來巔峯時刻。

40年間,PC行業經過幾個輪回,走到了最艱難的時刻。如今,IBM已經不再搗鼓PC生意,英特爾推出新款GPU還搞起晶圓代工,微軟轉向B端靠雲計算大賺特賺,蘋果跨界造車追趕風口,聯想花了多年時間籌謀“3S”轉型……對於它們來說,PC可能不再是一門好生意。

但PC的需求一直都在,消費者也會爲真正優秀的產品买單。在逆境中,更需要有人站出來奮力一搏。

無論是推新品還是在營銷、服務上尋找突破口,只要廠商還愿意嘗試,愿意爲PC這盤生意投放資源,對整個行業來說就是好事。

扛過寒冬,或許我們還有機會看到下一個劃時代產品、技術。

相關證券:
  • 聯想集團(00992)
  • 戴爾科技(DELL)
  • 惠普(HPQ)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