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42億,物美“親兒子”流血IPO

2023-01-18 14:02:05

又一科技獨角獸正衝刺上市。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楊思思

又一科技獨角獸正衝刺上市。

投資家網獲悉,多點Dmall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瑞信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資料顯示,多點Dmall成立於2015年,由“中國沃爾瑪之父”、物美創始人張文中一手打造,公司聚焦零售商和品牌商數字化轉型,定位“一站式全渠道數字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

多點Dmall也被視爲張文中的二次創業。他早年赴美留學,看到中國零售業與國外差距,決定回國創辦物美,人生得意時張文中遭遇牢獄之災,錯過了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黃金期。

後來,他改判無罪,二次創業得到各方支持,但張文中想要的卻是“獨立”,一個不依賴物美,與之齊頭並進發展的事業。他曾公开表示,“多點和物美是兩個獨立的企業。”

然而,幾年過去,多點Dmall始終扶不起來,深陷虧損泥潭,嚴重依賴物美。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至2022年1-9月,分別實現營收2.65億元、4.87億元、10.45億元、11.02億元;對應淨利潤-8.30億元、-10.90億元、-18.25億元,-4.81億元,累計巨虧超4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多點Dmall營收看似逐年增長,可超70%來自“物美系(物美、麥德龍中國實體、銀川新華集團、重慶百貨集團)”貢獻,其中大客戶物美佔據44.4%。

出獄9年,張文中的“獨立”更像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未來,要靠股民幫忙實現了。

“中國沃爾瑪之父”創立物美飛黃騰達又一度蕭條、東山再起的故事线很長。

張文中對於商業趨勢的判斷,算是國內衆多企業家裏比較有前瞻性的,他老早就認爲“互聯網會給傳統零售造成衝擊”,當國內衆多“大賣場”追逐家樂福模式時,他決定發力线上。

2015年,多點Dmall品牌載體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這個速度比上電商平臺,很慢。可比上“不相信”互聯網能改變傳統零售命運的“大賣場”,很快。

出獄後,張文中成了媒體焦點。入獄前,他是身價20億元打造“中國沃爾瑪”的大富豪。再見“陽光”,中國零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雲、劉強東、張近東登上“神壇”。

媒體同樣期待張文中能否再續零售“神話”。自從他入獄,物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中國沃爾瑪”幾近蕭條,從坐擁567家門店到2015年僅剩下168家門店。

“鳥無頭不飛”,他誰也沒怨,並感謝弟弟支撐大局。“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但失去了重大發展機遇。”這是張文中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感悟。

多點Dmall的出現則被看作是張文中商業旅途的一次轉折。失去了重大發展機遇物美,還是要搞线上,該思路沒錯,傳統零售不擁抱互聯網的結局可能會是下一個家樂福。

如果以今日視角看家樂福在中國的悽涼,張文中決定去做多點Dmall的判斷很正確。物美的優勢集中在线下,雖有蕭條根基穩固,如果與线上互補,似乎很有出路。

外界看好張文中東山再起,物美能得到一個线上助力,資本也看好有大佬支撐的多點Dmall,公司成立之初即拿下大名鼎鼎的IDG資本價值1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

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不止一次在公开場合後悔,當初錯過了阿裏巴巴。“如果那時能和馬雲見一面就好了。”面對多點Dmall,IDG資本押注了三輪融資。可張文中想的不是基於物美之上的創新,他想以二次創業爲基礎進行創新,帶來一個完全區別於物美的公司。

商業環境裏,一個新品牌想一出生就脫離“父母”幾乎不可能。

早期,多點Dmall就是物美的“試驗田”,實現了线下購物、线上支付。相信,很多去過物美超市的人,都體驗過該平臺,下載一個多點APP結账時可完成线上交易。

但是單純的线上支付,於互聯網時代並不能算得上一次了不起的創新。多點Dmall管理層認爲,它們的確不能只做物美超市的“线上版”,多點Dmall开始探索新路。

物美超市“线上版”試驗成功,給多點Dmall提供了一個“獨立”的思路。彼時,O2O概念從美國漂洋過海,被中國創業者一路追捧,成了某種“現象級”風口。

市面上知名的企業都在搞O2O,滴滴、餓了么、美團、順豐、萬達,O2O衍生出了各種分類,出行O2O、美甲O2O、家政O2O、社區O2O,多點Dmall看到了機會。

它們提出了“Dmall+”模式,打造一個O2O平臺,讓零售商入駐,由平臺提供配送。猶如餓了么與美團的“超市版”,如此一來,多點Dmall應該很快能實現“獨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O2O布局上,多點Dmall遇到了不少困難,原因是O2O沒有解決傳統零售的痛點。打個比方,超市與O2O結合,本質上只是提供了“跑腿”業務。

多點Dmall涉足O2O時宣稱與10多個商超、500家超市門店合作,可到了2016年,O2O業務就沒下文了。VC/PE也發現O2O只燒錢不賺錢,是個“耍流氓”的僞風口。它們不得不縮小陣地,“Dmall+”模式以失敗告終。

從融資歷程看,多點Dmall在2016年沒有拿到任何資金。側面反映,風口退潮對它們整體業務影響很大,不甘心失敗的多點Dmall繼續探索新方向。

這個新方向,與它們現在的“數字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定位接近,只是那會不流行“數字零售”、“數字化轉型”,流行的名字是,新零售。

新零售一詞由馬雲提出。他在阿裏雲棲大會上表示,“未來的10年、20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

馬雲的話,張文中記下了。他琢磨的是,將多點Dmall定義爲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爲傳統零售提升管理效率並爲它們重新打造线上平臺,發揮多點Dmall的“賦能”優勢。

這裏面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點,O2O風口退潮,多點Dmall沒有拿到融資,等它們發力新零售,幹起服務商,公司2017年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一輪屬於老股東IDG資本繼續押注。

錯過馬雲的熊曉鴿顯然不想錯過張文中。按着一些媒體描述,多點Dmall走服務商路线取得過一些成績,包括後來演變出的“數字零售”,給客戶提供Dmall OS系統與AIoT解決方案。

多點Dmall一直希望尋求方向上的改變獲得市場認可,這是張文中心愿。

至少在對外介紹裏,它們要成爲一家出色的公司。

2020年,新零售迎來大事件。第三屆北京消費品博覽會暨數字零售峯會上,總裁張峯披露了公司C輪融資28億元,多點Dmall晉升爲科技獨角獸。

C輪的投資方除了IDG,還有騰訊身影。張峯現場表示,“目前多點員工超過2000人,其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60%。C輪融資後,我們會有超過10億元投入研發體系,用於零售聯合雲的持續迭代,用戶體驗的持續改善,以及零售領域的智能物聯等新業務之中。”

單看上述發言會認爲,多點Dmall早已“獨立”,張文中二次創業走向成功。可事實並非如此,隨着多點Dmall招股書浮出水面及港股IPO擺上日程,它們深層次問題逐漸暴露。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至2022年1-9月,分別實現營收2.65億元、4.87億元、10.45億元、11.02億元。其中,零售核心服務雲成爲營收大頭,佔比從2019年的33.8%增長至2022年1-9月的58.1%。也就是說,多點Dmall主要收入構成是,賣系統和解決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營收穩步增長的多點Dmall,持續虧損。2019年至2022年1-9月,對應淨利潤分別爲-8.30億元、-10.90億元、-18.25億元,-4.81億元,累計巨虧超42億元。

在一位VC投資人看來,“科技公司燒錢是正常現象,獨角獸都是燒出來的。”

科技公司燒錢不奇怪,投資人還會“逼着”創業者花錢,搶佔市場份額當龍頭老大。

可如果這個公司宣稱“獨立”,重度依賴老東家又巨虧,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多點Dmall就很匪夷所思。因爲,它們絕大部分收入源自“物美系”的關聯交易,佔比超70%。大客戶物美的收入貢獻佔比分別爲59.1%、54.5%、45.3%、44.4%。

張文中搞了這么多年的多點Dmall,最終要靠自己的“物美系”養活“親兒子”,不免唏噓。

燒着VC/PE的融資,喫着“物美系”救濟,多點Dmall步履闌珊。

賽富投資創始人閻焱有句名言,“不以賺錢爲目的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

張文中豪情壯志外衣下的多點Dmall,這些年一直膽战心驚。從O2O、新零售,再到數字經濟,看得出來,多點Dmall每一次轉型實際上是在迎合風口與資本。

正如前文提到,張文中入獄期間,物美沒了主心骨,勉強維持。他出獄後的最大遺憾是,物美沒有跟上互聯網滾滾向前的時代列車。對於物美失去的重大發展機遇,張文中心有執念。

以至於每一次新風口到來,多點Dmall都要抓緊迎合風口。雖然,沒有一篇報道描述過張文中二次創業的真實心理狀態,但他顯然經歷了“理想主義回歸現實”的過程。

多點Dmall的頻繁人事變動體現了這一層面。

早期,這家公司擁有“天花板級”陣容,五位聯合創始人裏,劉江峯、李文智來自華爲,林捷來自京東,韓鑫來自唯品會,張峯則是物美電商事業部的核心人物,亦是張文中的外甥。

公司各種战略調整,迎接風口,原先五大聯合創始人僅剩下外甥獨扛大旗。張峯本就是物美舊部,使得多點Dmall很難擺脫物美烙印,而張文中的“獨立”美夢也被現實消磨殆盡。

這種狀態更像是“透着無奈的裹夾”——不服輸,爲了東山再起去“獨立”創業,創業發現入了坑,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只能迎着風口走,搞來搞去仿佛回到了原點。

很多人感覺IPO能讓創業者興奮,多點Dmall的IPO完全就是硬着頭皮上陣。一位媒體人表示,“眼下多點Dmall困難重重,競品衆多,IPO或許能給它們帶來一絲希望。”

多點Dmall的希望,未來要靠股民幫忙實現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