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違常識,縮減購債規模股市反漲,何解?

2021-09-24 14:47:00

凌晨,美國聯邦公开市場委員會公布了美聯儲最新的議息決議。通過聲明可以得知,美聯儲可能很快就會放慢購买債券的步伐,同時還下調了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不過市場所擔憂的加息問題並沒有出現,短期利率依然維持在接近0的水平。

那么“放慢購买債券的步伐”是有多慢呢?有分析指出,估計美聯儲將在12月份开始縮減購債,每月大概200億美元。我都知道,此前美聯儲每月購买至少1200億美元的國債和按揭抵押證券,如此持續縮減購債,差不多到明年年中就能徹底結束。

這裏我們要先普及一個常識,美聯儲對市場投放貨幣有兩個主要途徑,一個是降息,這點比較好理解,也就是把錢存到銀行利息會變低;第二個途徑就是購买國債。可能有朋友會納悶,爲什么購买國債是釋放資金呢?直接給老百姓發錢不就行了?不是這么回事的。美聯儲沒有資格向民衆投放現金,而政府沒有資格印錢,所以他們兩個部門就需要聯合起來,政府發債券讓美聯儲購买,以此籌集現金,然後才可以向民衆發錢。

令人意外的是,美聯儲幾乎可以打着明牌說:我要縮減購債規模了。可市場不僅沒有恐慌,反而出現了反彈。全球除了日本股市外,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股市收盤時都是上漲的,似乎這有違常識。

實際並非如此,不是每一次縮表或者加息都會引發股市下跌,因爲它還需要結合經濟與通脹比對着看。如果將問題簡單化,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許多,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大多數時間與經濟發展的預期關系最爲密切,一般情況下,市場貨幣多有利於經濟發展提速,而貨幣少可能就會影響到經濟增速,因此才會有加息縮表影響股市上漲這么一說。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例外,就是通脹大行其道之時,放出的貨幣越多,對經濟的傷害越大。當下,全球通脹問題已經無需多言,基礎材料的價格上漲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減少貨幣投放反而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復蘇,對股市反而是利好。

我們可以看到,在美聯儲提出將會縮減購債規模之時,除了提前加息的俄羅斯以外,挪威、匈牙利和巴西都在當日提高了銀行存款利息,以此應對通脹問題。

今天有朋友問老伊,說有財經人士認爲美股之所以不跌反漲是因爲其與美聯儲議息決議沒有直接關系,17、18年那段時間美聯儲也是持續加息中,美股反而疊創新高。因此建議投資者無需過度關注美聯儲的議息決議。

老伊認爲其邏輯前半部分是有道理的,而後半部分就有點盲人摸象的意思了。主要可能還是因爲他們對經濟、股市、貨幣、環境的理解有偏差吧,以點蓋面與掩耳盜鈴雖表面相似,但內含卻差距極大。

那么針對美聯儲本輪縮表或者明年可能到來的加息問題,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呢?老伊還是堅持以往的觀點,不應對!

不應對的原因在於我們當下與美國的經濟周期已不是同向波動,往常,由於貨幣的牽制和制造大國與消費大國的經濟強關聯。我們的貨幣政策幾乎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同步而行,經濟周期循環較爲相似。不過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再疊加疫情對經濟影響程度不一,以及我們目前的貨幣政策與美國也大不相同,經濟周期的循環往復已不再同步。所以美聯儲的議息決議對我們的影響已沒有那么大了,只是在危機爆發初期,可能由於外資撤離的原因,造成一段時期的動蕩而已。

不過,不應對不是不做準備,老伊在當下經濟大環境中始終堅持6成股票持倉,保留4成現金流資產就在於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發生。朋友們可以看今年的股市,很多人都說不好做,可我們給出的兩個組合收益均爲正值且波動率小於市場30%以上就能說明其合理性。

未來,如果市場未出現降息或者降準的消息,那么老伊依然堅持6成股票倉位不動搖,以應對不確定性。

最後,老伊想說一說“趨勢”這兩個字。實際上根據股票或者板塊趨勢做投資不是什么壞事,至少比做逆向投資來得要容易。其實倉位控制也是如此,環境出現變化,向惡劣的方向偏移之時,可以選擇減倉以控制風險,當整體環境轉好之時,選擇加倉以獲取更多收益。可有些朋友總選擇在投資標的或大環境剛剛出現轉折時就選擇逆向操作,那么可能就會受到不可承受的打擊。

記住,“逆向”並非真的讓你去接飛刀,而是在別人都不要籌碼的時候,選擇加入強者的陣營中。這裏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別人都不要的時候”,換句話說就是空頭力量將要耗盡之時,才是逆向投資者接盤的好時機。

相關證券:
  • 納斯達克(NDAQ)
  • 標普500(SPX)
  • 滬深300(000300)
  • 創業板(395004)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