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打翻身仗,“點燃”餐飲行業希望

2023-03-10 17:00:45

紅星資本局原創

記者|劉謐

編輯|楊程


近日,海底撈(06862.HK)發布了一則盈利預告,“點燃”了整個餐飲行業。



2月24日晚,海底撈發布預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撈年度收入預計不少於346億元,淨利潤不低於13億元,對比上年度淨虧損約41.612億元,實現扭虧爲盈。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消息發布後二級市場反應迅速。2月27日海底撈股價盤中漲幅一度超過20%,此外海底撈的同行如九毛九(09922.HK)、呷哺呷哺(00520.HK)的股價也有所上漲。


作爲中國餐飲巨頭,海底撈能夠扭虧爲盈,爲消費復蘇的餐飲行業开了好頭。

↑資料配圖 圖據IC Photo

66 66 66

(一)

從“抄底”到“斷臂求生”

再到超預期扭虧爲盈


討論海底撈如何實現扭虧爲盈,需先回到海底撈爲何陷入虧損這個問題上。


時間拉回2020年3月,海底撈發布2019年年報,海底撈營收和淨利雙雙增長,實現營收265.56億元,同期增加56.5%。實現淨利潤23.47億元,同比增長43.59%。營收和淨利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於是2020年6月,基於海底撈2019年財報的出色表現等因素判斷,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公布了大規模擴店的計劃。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報,海底撈的全國門店數量激增到了1298家,短短半年便新开了363家門店,平均每天新开2家門店。2021年中報顯示,海底撈店鋪數量已經達到了1597家。

↑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疫情期間的盲目擴店,讓本想“抄底”的海底撈反而陷入泥潭。


財報顯示,2021年海底撈實現營收爲411.1億,同比增長43.68%;但同期淨利潤卻爲-41.63億元,是海底撈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且虧損金額相當於此前三年淨利潤之和。


資本市場也开始對“巨虧”的海底撈失去了信心。股價從2021年2月的85.7港元/股高點一路下跌,跌至2022年3月的10港元/股。


困境之下,海底撈選擇“斷臂求生”。也就是在2021年11月,宣布啓動的“啄木鳥計劃”。


按照“啄木鳥計劃”,企業首先开始關閉經營不佳的門店。海底撈當時表示:將於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开。


據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海底撈有260家餐廳被永久關閉,32家暫時停業休整。


市場普遍認爲,海底撈關閉了經營不善的門店後會對企業的虧損有所改善,沒想到的是,海底撈這份業績預告,確實有些超預期。


其實在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海底撈依然淨虧損2.7億元,餐廳平均翻臺率爲2.9次/天,與同期的3次/天也有所下降。虧損持續、翻臺率下滑,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表現依然不出色。


而到了2022年年報,海底撈卻盈利了13億。也就是說,僅2022年下半年,海底撈就實現盈利超15億元。

66 66 66

(二)

海底撈做了什么?


很顯然,海底撈所做的不僅僅是關閉門店這么簡單。


除了關店之外,“啄木鳥計劃”也在長期“監控”門店運營情況。持續關注經營不佳的海內外門店,果斷採取措施進行整合,並着手重建和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


也就是提高門店的管理能力與經營效率,從業績預報也不難發現,2022年海底撈營收增速有所下滑,淨利潤卻大幅增加,企業“賺錢”的核心在於降本增效。


如何實現降本增效?對於线下餐飲門店來說,始終繞不過“房租、原材料、人工”這三座成本大山。


原材料方面,財報顯示,2021年,海底撈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爲179.77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高達43.7%。


降低原材料成本方面。此前,海底撈就因“牛肉粒變素”、“缺斤少兩”等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此外,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也有不少網友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吐槽”,表示海底撈不再主動送上小零食等。

↑來源:小紅書


員工成本方面,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海底撈員工總數超過14萬,員工成本約148.75億元,同比增長53.7%,佔總營收比例爲36.2%。


按照“啄木鳥計劃”所提出的“着手重建和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海底撈也在員工層面做了較大調整。


比如在人員結構的調整,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提到,疫情前海底撈單店員工數約100-120人,目前單店員工人數約爲60-80人。


在員工營收管理上,海底撈調整“薪酬結構”,由“高底薪+分紅”改爲“低底薪+高分紅”模式。


雖然海底撈曾宣傳自己“不裁員”,但實際上員工數量已經出現大幅度減少。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海底撈員工人數爲146584人。而2022年中報顯示,海底撈員工總人數已經降至101041人,相當於半年時間大幅減少了45543人。


員工爲何“出走”,或許與“待遇”不及從前有關,而這也是海底撈的“瘦身”策略。


綜上,通過關閉業績不佳門店,降低各項成本,海底撈最終實現了“降本增效”,暫時甩掉了虧損的帽子。

66 66 66

(三)

餐飲大復蘇下

海底撈下個核心競爭力爲何?


進入2023年,餐飲行業也迎來了大復蘇。


據商務大數據平臺監測顯示,僅春節期間,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27.8%。全國餐飲堂食消費同比增長15.4%,店均消費增長10.8%。


而在整個餐飲賽道上,火鍋作爲第一大品牌,一直以來備受市場關注。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99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689億元。


不過,火鍋行業雖然看似規模巨大,但市場競爭卻十分激烈。


根據《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我國火鍋品類門店數規模也達到了55萬家。這也意味着即便是海底撈這樣的火鍋龍頭,市場佔有率也並不高,沒能掌握行業主導權。


進入2023年,經濟復蘇大背景下,不少餐飲品牌及背後的資本,也已經开始爲擴大市場份額而發力。


比如呷哺呷哺已經啓動全面擴張战略,計劃年內新开超過240家門店,巴奴火鍋則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再开新店,並加大在這些城市的滲透力度。


其實從行業競爭趨勢來看,如今的火鍋店紛紛都打起了“差異化”的概念。比如呷哺呷哺的“火鍋+奶茶”、巴奴的毛肚、撈王的豬肚雞、七欣天的海鮮、譚鴨血的鴨血,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標籤。


一直以來,海底撈最大的標籤在於“服務”,不過在用戶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當下,海底撈靠服務至上的運營模式也有可能面臨被“反噬”的風險。


畢竟,競爭激烈的當下,消費者已經很難對優質的服務感到稀缺或好奇,甚至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因海底撈的過度服務感到不適應。


當服務不再成爲海底撈的獨有特色時,在新一輪的行業競爭中,海底撈或許應該思考下一個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66 66 66

小結


目前來看,2022年,對自己“夠狠”的海底撈通過降本增效實現了一次業績上的逆襲。


不過,這也是一個新的开始。接下來海底撈還需要證明自己在消費者層面的成績,才能算是一場真正的翻身仗。

紅星資本局關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聞
歡迎報料,私信小編! 各種商務合作請勿擾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