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暴雷:緣起客戶單一,與其深度綁定的生命醫藥高估值正被刺破

2023-03-13 23:01:12

近日美國硅谷銀行遭遇流動性危機而倒閉事件引發全球關注。

包括雲頂新耀、再鼎醫藥、百濟神州、康龍化成等在內的多家中國18A初創生命科技企業疑似被波及。

有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解釋,美國硅谷銀行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前幾年硅谷銀行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是由於這幾年一級市場方面遇冷,科技、生命科學行業增長放緩,這些貸款放不出去,於是這家銀行只能把大量的資產配置到美國國債上,且他購买的是10年的長期國債,導致他沒有足夠的現金應對眼前的擠兌,只能在二級市場上賣出類似國債、股權等優質資產,最後造成實質性的損失。

“源起是由於他的客戶結構比較單一,多爲科技從業者及風險資本支持的公司,也就是‘獨角獸’企業。”上述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擠兌事件已經开始出現向好轉向,根據3月13日最新消息,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已經正式出手幹預此事,金融監管當局宣布250億美元緊急貸款,銀行儲戶周一可支取所有資金。

事件發生後,包括雲頂新耀在內的國內多家生命健康企業發布回應,多數企業認爲該事件對企業的影響有限。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雖然美聯儲宣布“拯救”硅谷銀行,擠兌事件或得以暫時平息。但其背後涉及的生命科技行業的下行卻並沒有那么容易解決,這或許是一個不那么好的信號。

生命科技行業持續下行,國內多家18A公司估值泡沫吹破

硅谷銀行位於美國硅谷,創建於1983年,是美國排名第15位的銀行,主要客戶結構較爲單一,多爲科技從業者及風險資本支持的公司,也就是“獨角獸”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硅谷銀行是美國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的主要金融服務提供商,持有行業內衆多初創非上市公司數十億美元的存款。

雖然官方未就此次硅谷銀行事件原因給出解答,但外界普遍的解讀是其投資缺乏多樣化,在如今經濟衰退,IPO預冷,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下行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账目損失。

事實上,近兩年,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醫療行業,特別是生物科技初創企業(biotech)一直在艱難度日,不少企業通過精簡人員等方式縮減开支、“斷尾求生”。

根據國外行業媒體FierceBiotech的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球有超過120家醫藥科技企業宣布裁員,而這種趨勢正蔓延到2023年。

有數據顯示,截至3月,已經有超過45家Biotech正在裁員,此外,有至少5家Biotech宣布了破產,包括Ambys Medicines、Rheos Medicines、Sio Gene Therapies等5家Biotech在2022年底停止了運營,相當於去年一年的數字。

行業遇冷不僅在初創企業中蔓延,大型醫療企業也不時傳來裁員消息。上周,強生醫療發布了一系列裁員消息,涉及骨科和手術機器人業務。

3月6日據外媒報道,強生集團內部傳出將對骨科業務進行全球範圍的重組,並要在全球裁員至少1000人;去年6月諾華宣布計劃全球裁員約8000人;去年3約吉列德科學宣布解僱前免疫醫學總部約114名員工。

國內方面,公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事件共2012起,披露的投資總金額爲1798.3億元。這兩項數值在2021年分別爲2895起和3292.5億元,其中投資總金額同比下降45.4%。

不難看出,醫療投融資市場在2022年趨冷,投資人心態更趨於謹慎。

二級市場方面,多家Biotech IPO出現股價及交易流動性持續走低。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這些公司被業內稱爲18A公司。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港交所48只未盈利生物科技股中40只相較發行價下跌,其中30只跌幅超過50%,跌幅最大達89.75%。

對此,CIC灼識咨詢創始合夥人侯緒超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由高峯跌落,當然受到整體宏觀經濟和資本環境影響,但內因是過去幾年資本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過度追逐導致一級市場估值過高,這種追逐令整個資本市場忽視了基本的風險,吹大了估值泡沫,並最終引發整個18A生物科技板塊衝高回落。

生命醫藥行業不時傳來“壞消息”,讓人不免擔心以往高估的泡沫逐漸被刺破。

多家初創企業連夜發聲,事件影響還有待觀察

有觀點認爲,行業下行下,硅谷銀行的破產只是一個縮影。對於此次事件的影響,不少國內生物醫藥公司公开回應,多數觀點認爲,對自身的影響較小。

據悉,硅谷銀行有不少專業投資醫藥的VC,以及數量衆多的中國背景美元基金。2022年硅谷銀行爲一半以上的由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的醫療健康初創公司提供了銀行服務,並參與了去年美國醫療健康及科技板塊約44%的IPO項目。

名爲CastleHall的盡調機構摘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備案文件,出具了一份46頁的名單,詳細列舉了托管在硅谷銀行的上千只基金,名單包括:知名醫藥風投孵化公司Flagship Pionering,其旗下6只基金都被硅谷銀行托管,淨資產價值達到46.41億美元;中國多家知名醫藥風投如康橋資本、博遠資本、夏爾巴投資、維梧資本、元生創投、LYFE 洲嶺資本等;知名中國綜合基金,如崇德投資、中信產業基金、CPE源峯、IDG資本、長嶺資本、方源資本等。

此外,還牽涉多家中國18-A Biotech:如雲頂新耀、再鼎醫藥、百濟神州、康龍化成等。

3月12日,雲頂新耀率先發布聲明稱,已對硅谷銀行 (SVB)事件的風險敞口進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宣布本公司只有非常少量現金存在該銀行(遠低於公司現金總量的1%)。

再鼎醫藥則回應,截至2022年底公司現金及等價物在SVB的存款金額佔比很低(約2.3%)。公司認爲SVB的關閉不會影響本公司滿足其運營开支和資本支出需求(包括支付工資和向第三方付款)的能力。

3月13日,百濟神州發布公告稱,公司在SVB持有的未投保現金存款約佔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3.9%(約1.755億美元)。預計SVB的近期事態發展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重大影響。

有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硅谷銀行破產是美國第二大銀行倒閉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第一次銀行倒閉事件,即08年經濟危機時,華盛頓互惠銀行破產、投行雷曼兄弟倒閉,由於各大銀行聯系緊密,導致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連鎖反應,最後有上百萬人因爲此次蕭條而失業。

“不過,雖然美國硅谷銀行屬於美國中型銀行,但是拿雷曼銀行做比較並不恰當,硅谷銀行並不具備雷曼的體量和影響力,基本上也不存在多米諾體質,硅谷銀行只是一個存款來源和服務類型較爲單一且疊加期限錯配的個案。”上述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硅谷銀行代表了一種與科技行業深度綁定的融資業務模式。初創企業的特點是抵押品少、資金需求大、融資能力差,非常難在銀行拿到貸款,硅谷銀行在科創企業的融資市場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國信證券亦指出,硅谷銀行長期深耕PE/VC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領域,建立了穩固的優勢。其資金以貸款形式投放給PE/VC企業、高科技企業和這些企業的員工,同時也從這些企業和員工處獲得存款,因此它看起來像一家虛擬的“創投圈集團”的財務公司。

從目前公布的名單上來看,包括亞盛醫藥、和譽、亞虹醫藥、百誠醫藥、諾輝健康、九洲藥業、綠葉制藥、康方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康寧傑瑞、諾誠健華、康諾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和黃醫藥等諸多醫藥公司紛紛表示,和硅谷銀行沒有業務往來。

頭豹(上海)研究院醫療行業首席分析師李依芮指出,對於中國生物制藥企業來說,近年來風險防範意識的提高及中國在政策與資金上給予的軟性與硬性支持,如科技創新再貸款、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等,減少了企業對於美元PE/VC的依賴。這種部分海外企業手持技術卻苦於啓動資金的情況,將利於中國生物制藥企業搶先扣動創新研發的扳機。

市場人士多數認爲,該事件對於biotech的影響較小,不過事態是否會進一步發展還需進一步觀察。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