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京東產業版GPT:千億級大模型擬今年發布,已明確有垂直客戶需求

2023-05-08 14:00:34

利用Bing Image Creator AI 技術生成的“言犀大模型”圖片(來源:編輯/New Bing搜索)

“最近,生成式模型進展突飛猛進,甚至很多領域超過了人類職業的生成效果。”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負責人何曉冬日前對表示,ChatGPT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 AI 原生產品。

自去年11月底發布至今,ChatGPT平臺訪問量已超過13億人次,而且還引發全球科技巨頭 AI 技術軍備賽,谷歌、英偉達、微軟等公司均加入其中。

何曉冬認爲,ChatGPT 是深度學習不斷發展的結晶,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 AI 原生產品。由於ChatGPT能實現人類意圖來自於機器學習、神經網絡以及谷歌Transformer架構模型的多種技術模型積累,他稱ChatGPT 升級了 AI 創新範式。

在何曉冬看來,現在的ChatGPT模型提升顯著,如更大的語料庫、更高的計算資源、更加通用的預訓練、更高的準確性、更高的適應性和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等。(詳見前文:《ChatGPT 會取代搜索引擎嗎?|鈦媒體深度》)

今年2月10日,京東雲宣布將推出產業版GPT——言犀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同時京東還公布落地應用路线圖“125”計劃,包含智能人機對話平臺,零售、金融兩個領域,內容生成、人機對話、用戶意圖理解、信息抽取、情感分類五大應用。而這一系列技術均由何曉冬團隊研發的。(詳見前文:《京東加入ChatGPT熱潮,確認推出產業版產品ChatJD》)

據何曉冬介紹,早在2020年,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首次發布“言犀”平臺,可以看作是京東 AI 技術商業化的重要一步。兩年半後的今天,京東雲言犀平臺已經從早期偏語音技術,進展到語音、文本、視覺等多模態融合的數字人形象生成、千億級大模型,產品上則提出“一個平臺,三級火箭”的產品思路,從智能客服、智能營銷,到人機對話等智能交互媒體,爲京東 AI 商業化打造出重要的技術空間。

據了解,基於此前百億級參數大模型爲基礎,京東計劃在今年發布新一代京東“產業版ChatGPT”——言犀大規模預訓練語言大模型,其預訓練參數達到千億級、品類覆蓋3000+、生成文字超過30億。

何曉冬表示,當前,AI 機器生成的水平已經基本上接近或已達到人工水平,主要基於數據和模型結構、算法、計算算力和硬件三點關鍵因素結合形成綜合性AI系統。但同時,AI 生成的迅速發展也觸到了瓶頸,例如隨着參數規模快速增加,從3年前10億級模型迅速增長到千億級模型,計算資源受限,算力和訓練成本高企。另一方面,算法優化、硬件優化、芯片優化、數據架構優化也將成爲破局的關鍵因素。

相對於ChatGPT這類消費端 AI 應用,京東版GPT大模型更偏向於To B/G產業端。

何曉冬曾提到,ChatGPT不只是新的技術和模型,更多帶來以AI爲主導,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相結合的新變革,人們很快將看到智能機器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還將爲經濟發展帶來積極推動作用。高盛研究認爲,生成式AI可將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提升7%,相當於10年期間全球年GDP增長近7萬億美元。

對於客戶的大模型需求,何曉冬對表示,他在和大量金融、零售行業客戶接觸後發現,大部分企業都希望實現大模型的落地應用,人機交互會帶來體驗革新,比如想要了解某基金/個股時,人們過去依賴於搜索引擎、公司財報等,但現在GPT大模型會給出更加精準的服務反饋。他稱京東雲言犀更聚焦於垂直領域,其更加豐富的GPT應用場景,將爲用戶帶來更有價值的信息反饋。

由何曉冬團隊打造的京東雲言犀人工智能應用平臺和系列產業解決方案,目前服務覆蓋5.8億用戶、數十萬商家、全國100多座城市政府機構、880家金融機構、1821家大型企業、195萬多家中小微企業。同時,言犀沉澱了4層知識體系、40多個獨立子系統、3000多個意圖以及3000萬個高質量問答知識點,覆蓋超過1000萬種自營商品的電商知識圖譜,用以提升任務型對話技術能力,保障可用、可控、可信的智能對話體驗。

比如,言犀將智能化技術嵌入到智能語音客服場景中,打造包括智能語音接待、智能文本機器人、智能坐席輔助、智能質檢等核心產品和服務,覆蓋北京、大同、蕪湖等城市。

展望大模型商業化前景,何曉冬認爲,“從技術到產品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他展开解釋,普通用戶直接使用技術的難度很高,特別是在那些有着更精準和更深度推理需求的場景。“京東正具備這樣的優勢,第一,京東自身供應鏈環節多、落地場景豐富,爲技術深耕提供了豐富的產業場景;第二,京東還對外提供企業級服務,充分了解零售、金融、交通等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更‘接產業地氣’。”

今年5月6日舉行的第十二屆吳文俊獎頒獎盛典上,京東雲旗下的言犀團隊憑“任務型智能對話交互關鍵技術及大規模產業應用”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科技進步獎,何曉冬博士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傑出貢獻獎。

據悉,“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單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發起主辦,是中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獎項,2017年離世的吳文俊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當前,CAAI理事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除京東之外,其他包括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大、上海交大、南开大學等機構團隊的共60個項目成果獲智能科技領域最高獎。

2017年至今,京東體系在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發上已累計投入1000億元。

“展望未來,我們將很快進入智能交互時代。搜索框可能會變成一個對話框,但消費者應用體驗完全不同,而且內容的獲取不再是通過匹配,而且通過精準生成。雖然看起來是一樣的框,但是內容和背後的技術已經完全改變,引進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機會就隨之誕生出來。”何曉冬告訴。

何曉冬強調,大模型商業化最先突破的是文本生成,隨後代碼、圖像、視頻、遊戲、3D等內容生成也可能將會快速實現商業化。(本文首發,作者|林志佳)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