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跌的港股,何時可以迎來布局的良機?

2021-12-06 23:45:00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一路水逆。11月恆生指數跌了近7.5%,創出近13個月以來新低。今天(12月6日)指數直接跳空低开,大型科技股像阿裏巴巴、騰訊、美團、京東等集體下挫。

不過,老鐵們也別被嚇壞了,我認爲調整過後,港股的配置價值將會更大。

一方面,港股經歷年內這波調整後,估值出現大幅回落,不管是橫向對比其它權益市場,還是和自身相比,估值分位都處在相對比較低的位置。

目前,納斯達克、標普500、滬深300的估值分別爲37.85倍、25.38倍、13.04倍,而恆生指數的估值只有10.45倍,估值分位點爲35.77%,也就是說,過去僅有35.77%的時間比現在便宜,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數據來自:wind,2021/12/02)

具體來看,經歷了今年以來的大幅調整後,不少中概股的估值已經被壓得非常低,安全邊際高,後期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同時,從2020年开始,AH股的溢價就迅速擴大,AH溢價指數已經攀升至近年來的相對高位,並且還在逐步擴大中。

(數據來自:wind,2021/12/02)

這也就意味着,同一個上市公司,在A股的價格比港股的越來越貴了。所以你會看到,在港股回調之際,基金經理不僅不慌、還紛紛南下买买买。

不僅有多位基金經理將投資範圍擴大至港股,新基金也密集排隊發行。截至12月3日,下半年以來累計發行了62只聚焦於港股市場的新基金,其中有39只已經成立,合計募資超過140億元,資金南下熱情高漲。

總的來說,不管是從估值、AH股溢價率等指標,還是從南下資金熱情來看,港股市場都已經具備反轉的條件,超跌後的港股已經迎來布局好時機。

另一方面,港股更大的誘惑在於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浪潮。

隨着美國對中資企業的監管繼續收緊,在赴美上市難度和成本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港或者回A二次上市。

而港股的上市流程和市場環境和美股市場更爲相似,在外資行業準入等方面也更加靈活。

同時,2018年,港交所還修改了主板上市規則,包括允許符合條件、但尚未盈利或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來港上市,同時允許以大中華爲主要業務重心的公司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等。

港股市場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爲中概股回歸上市的不二選擇,這將會給港股帶來大批的優秀企業。

事實上也是,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速度在不斷加快,2019年只有1家,2020年增加至9家,而截至2021年10月,今年已經有7家中概股公司上市,累計募資955.4億港元。

根據興業證券的梳理,目前中概股企業中,較有潛質回歸的一共有61家中概股,總市值爲4223億美元。這就是港股的吸引力。

隨着新鮮血液的注入,港股的結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以前,港股在金融、非必需消費品、通信、房地產的佔比比較高。而到2020年末,港股市場資訊科技行業的市值佔比從2018年末的14%躍升至34%,中概股的回歸恰好補足了港股市場的短板。

從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IPO行業分布來看,資訊科技業的佔比最高,達到40%。新經濟領域的高成長核心資產在未來有望推動港股的行情。

(資料來源:Wind,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

港股是個香餑餑,本來吧,要投資港股市場,有兩只基金是不錯的——中國互聯和中概互聯。

這兩只基金分別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和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兩個指數的前十大股票大致相同,都涵蓋了騰訊、阿裏巴巴、美團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只是權重不一樣。

不過,由於互聯網和科技板塊的關注度提高,兩只基金的規模持續增長,中國互聯聯接基金進行了限購;11月30日,中概互聯也緊急宣布限購。

但也別着急,想投資港股新經濟企業,還有別的路子。

2020年7月,恆生指數公司推出了恆生科技指數,是從港股裏精選出30家大中華地區的科技類企業,覆蓋了消費、科技、醫療、互聯網等領域的龍頭,比如阿裏巴巴、騰訊、美團、京東等,和中國互聯、中概互聯這兩只基金的持倉高度重合。

成分股數量不多,但噸位夠重。截止4月30日,在港股市場2565只股票中,恆生科技指數的成分股總市值佔比高達25.4%,佔據港股四分之一的江山!

從權重來看,前十大成分股佔比雖然超過65%,集中度比較高,但恆生科技指數有規定,每只成分股的比重上限是8%。如果超過8%,在下一個季度調整時,就要強制壓回到8%的範圍內。

這么一來,指數權重股的配比就會比較均衡,不至於變成騰訊阿裏美團獨霸天下的局面,能進一步分散風險。

再來看點實際的,指數战績到底咋樣呢?

自基日以來(2014/12/31)至2021年12月2日,恆生科技指數回報率達到100.59%,年化收益率10.74%,遠超同期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

而且,從走勢上看,恆生科技指數在震蕩市、牛市的表現更好,進攻屬性較強。

(數據來自:wind,2014/12/31-2021/12/02)

指數走勢一路飛升,主要還是企業業績幹得漂亮。

以2020年年報ROE和淨利潤增速來看,恆生科技指數成份股的盈利和成長性要遠高於主要寬基指數,且高於中證科技龍頭指數成份股。

(數據來源:wind,2020.1.1-2020.12.31)

這就是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的韌性,企業高成長性下,不僅長期回報率可期,安全邊際也會更高。

目前市面上也有跟蹤恆生科技指數的ETF,是一條不錯的分享中國新經濟企業成長紅利的路子。

不過,中概股波動性大,更適合以長期分批定投的方式參與。ETF只能在股票账戶上操作,且不能設置自動定投,對大部分要上班的老鐵來說挺不方便的。

好在博時基金及時推出了博時恆生科技ETF聯接基金(A類:014438;C類:014439),認購時間從12月6日從开始,到12月17日結束。

ETF聯接基金可以看做是ETF的影子基金,它跟蹤的是對應的ETF基金,並且在場外比如支付寶、天天基金等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就可以买到,也能設置系統自動定投,更加方便。

當下港股調整下來,至暗時刻恰好給了我們便宜搶籌的好機會,看好港股發展的老鐵可以抓緊時間上車博時恆生科技ETF聯接基金,先建個底倉,後邊記得設置定投,長期持有、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

相關證券:
  • 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014438)
  • 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014439)
0/100